多個國家新冠肺炎疫情有所放緩,“解封”已經提上日程。
近期,意大利、西班牙、法國、奧地利等歐洲國家紛紛宣布將分階段、分地域逐步放鬆疫情防控措施。
盼星星盼月亮,終於盼到了“解封”的這一天,但是華僑華人們卻沒有立刻“放飛自我”。事實上,許多人對“解封”保持審慎的態度,想要回到疫情之前的美好生活,還有許多困難需要去克服。
資料圖:英國倫敦出行的市民坐在伯爵法院站的長凳上。
歐洲陸續“重啟” 華人謹慎觀望形勢
歐洲疫情自2月下旬暴發后急劇加重,至4月初達到高峰,隨后在起伏震蕩中總體緩慢下行。歐洲疾控中心在4月23日發布的最新評估報告中,將歐洲國家暴發嚴重新冠肺炎疫情的風險等級由此前的“較高”調降為“低”,但前提是繼續確保適當的社交距離。
資料圖:西班牙巴塞羅那街道上,工人們擴展人行道面積,以便利行人保持社交距離。
“解封”值得高興,但華人依然保持謹慎心態。他們認為,新冠肺炎疫情還沒完全結束,不能徹底放鬆警惕,還是盡量不要出門,小心為妙。
歐洲疫情最嚴重的國家之一意大利最近看到了曙光。自5月4日起,意大利開始解除全國“封城”狀態,約440萬人可以重返崗位。但一些華人認為,當下控制新冠肺炎疫情比恢復經濟更重要。有網友在華文媒體上說:“表面上現在復工可以短暫舒緩經濟,實際上疫情一旦重新暴發,得不償失。所以除了必要的商業運作,其他的工作盡量在家進行,千萬不要鼠目寸光前功盡棄!”
資料圖:曾經被列為意大利疫情“紅區”的北部小鎮聖菲奧拉諾逐步解封,兩名小鎮居民在購物時保持安全距離。
西班牙疫情近期保持穩定,新增死亡病例連續五日低於200。自5月11日起,除馬德裡和巴塞羅那等“疫情重災區”以外,全國大部分地區開始放鬆限制措施。餐館和酒吧重新開放,民眾也被允許舉行10人以下的聚會。這是一個好兆頭,但西班牙華僑華人協會主席陳建新說,這段時間,大家都在家裡待習慣了。盡管看到有不少當地民眾出門,但華人們向來謹慎,整體還是持觀望態度。
資料圖:西班牙巴塞羅那居民在陽台上享受好天氣。
至5月14日,法國累計確診病例超14萬,死亡病例超過2.7萬,疫情放緩,有超過六成法國人支持“解封”。在法國從事藝術鑒賞工作的Claire覺得,“解封”之后不敢到處亂跑,因為感覺還是不安全,所以還是需要在家裡呆上一段時間。她考慮7月或者8月再出去轉轉。
資料圖:法國開始逐步“解封”,結束已經持續55天的全國“封城”狀態。中新社記者 李洋 攝
奧地利的小型商店等已恢復營業。奧地利是歐洲最早實施“封鎖”措施的國家之一,“憋壞了”的奧地利人,“解封”第一天就出門郊游、購物,排著長隊買冰淇淋。華人培妮卻很謹慎,她說,自己目前不會主動去餐廳吃飯,會考慮外帶或者訂餐服務。但是如果朋友邀約還是會考慮下,或者勸說朋友盡量避免聚集。
資料圖:奧地利瑪麗亞平原,日落美景。
雖然歐洲各國政府已經開始解封,但華人們保守觀望疫情的態度不變,等待他們決定正式恢復出行,或許還需要一段時間。
華商逐步復產復工 生意面臨新挑戰
各國“解封”后經濟開始恢復,復產復工提上日程,一些華商們逐步啟動工作,但他們還面臨著許多挑戰。
資料圖:意大利米蘭市中心空無一人的維托裡奧·埃馬努埃萊二世購物中心。
疫情讓德國的社會經濟活動幾乎陷入停滯,各地中餐館“元氣大傷”沒有了往日的興隆。隨著疫情放緩,德國各州允許餐飲行業恢復經營,但部分餐館對開放營業仍持謹慎保守態度。德國中餐協會調查了解到,即便餐飲業即將解封,大部分中餐館店主仍不願第一時間開門營業,大多持觀望態度。
資料圖:德國慕尼黑的伊薩爾河附近,人們在河邊享受暖春天氣。
5月11日是法國逐步“解封”的第一天,巴黎北郊歐拜赫維利耶市的華人進出口批發商圈的商戶全面復工營業。在巴黎時尚中心的進口處,安保人員為每一個進出中心的人員噴洒消毒洗手液,每一家商戶的大門上都張貼了“勤洗手、戴口罩”等注意事項,商家的工作人員也都佩戴了口罩。華商的生意沒有預期的那麼好,商戶徐曉鷗說,一上午隻有幾個老客戶來拿貨,數量也不多。徐曉鷗不認為法國會出現報復性消費。“很多人都擔心,萬一法國疫情出現反復,勢必造成經營復蘇的延期,所以很多商戶都在等待。”
資料圖:位於法國巴黎地鐵站裡的一個小衣帽店,店鋪對顧客提出多項衛生要求。中新社記者 李洋 攝
美國中餐館店主們最關注的是房租成本。南加州華人區川菜館老板Sean認為,美國現在很多餐館都沒有交房租,開業后都需要補上來,這也給餐飲從業者帶來巨大壓力。由於外賣業務可能會增長,因此餐館也將面臨新的挑戰,目前正在研究新的系統,應對“外賣模式”。
資料圖:紐約曼哈頓唐人街一家恢復營業的燒臘店為人們提供外賣服務。中新社記者廖攀 攝
新西蘭的防控等級一降再降,餐廳可以開放,但是要求每桌客人隻能由一位服務人員進行服務,還要保持社交距離。開火鍋店的Meiling對前景有些擔憂。他說,按照這個規定他得撤掉一半的桌子,營業額也減少了,無形之中人員成本反而增加,很不劃算,不過還是很期待重新開業的。
資料圖:火鍋店內食客正在燙毛肚片。中新社記者 劉忠俊 攝
雖然華商們對即刻復產復工很擔憂,但還是願意生意重啟,希望逐步解封之后能夠出現一個良好預期,讓華商們重拾信心。
學生和家長盼返校 做足准備防感染
除了經濟,另一個受疫情沖擊較大的是學生。
雖然放假很爽,但是一直放假,久了也不爽。
如何讓學生們安全順利地復課,也成了個大問題。
澳大利亞各地的學校已經關閉了一個多月。5月11日,新南威爾士州的學生開始分階段重返學校,為7月重新開始全日制學習做准備。能重新返校令大家很是期待。杜先生的女兒在悉尼一家私立女校上學,能夠重返學校,讓她既興奮又擔心。學校也為了應對開學也做足了准備,把兩間教室打通,給每個學生一個墊子,以此分散彼此之間的距離。校園入口和教室門口也都准備了洗手液,盡量減少學生在學校被傳染的風險。
資料圖:澳大利亞近期多州、領地有限度放寬限制,民眾生活漸漸復蘇。圖為民眾在悉尼海港大橋下休閑。中新社記者 陶社蘭 攝
法國政府為了不讓學生落下太多課程,從5月11日開始,將讓學生按不同班級分批返校,每班學生人數不超過15人,並允許各地區按照新冠肺炎疫情形勢靈活採取返校措施。盡管如此,中法家庭聯合會的華人媽媽們還是有些緊張和擔憂,她們認為,畢竟疫情並未結束,孩子們聚在一起大大增加了傳染的風險,不如上網課來的安全快捷。
資料圖:當地時間5月12日,法國中部聖埃蒂安附近的拉格蘭德克羅伊市,當地小學生戴著統一發放的面罩上課。
為了讓學生們能安全返校,各國也是操碎了心。馬來西亞政府宣布實行“有條件行動管制令”后,柔佛州各華小員工開始返校安排校園清潔工作,不僅重新編排了教室和桌位,還採用不同年級輪流上課,錯開時間段下課等辦法,讓學生保持距離。
資料圖:馬來西亞政府實施“行動限制令”,首都吉隆坡街頭車輛稀疏。陳悅 攝
新冠肺炎疫情對每個民眾工作生活或多或少都有些影響,很多國家都出台了惠民措施幫助民眾度過難關,復工復產也在有序進行中。
希望華人在外還是要遵守當地的防疫措施,出行做好防護,祝願大家的工作生活能早日恢復。(資料:美國《世界日報》、中國僑網、中國新聞網、歐洲時報、新西蘭天維網等)
來源:中國僑網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