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日,山西博物院啟動“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見証物”線上展示和“無邊界歷史教室”教育項目。 郝強 攝
中新網太原5月15日電 (楊杰英)第44個國際博物館日來臨之際,山西博物院15日啟動“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見証物”線上展示,通過實物講述抗“疫”故事,保存歷史記憶。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社會各界眾志成城留下諸多記憶。山西博物院作為山西省最大的史志類綜合博物館,從2月開始面向社會公開征集與抗擊疫情相關的實物資料,推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見証物”線上展示活動,講述抗“疫”故事,記錄和保存歷史,弘揚時代精神。
山西省僑聯向山西博物院捐贈“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見証物”。 郝強 攝
“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見証物”線上展示就是弘揚主旋律、展示時代特色的主題展覽。
山西博物院院長張元成表示,我們不僅要注重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策劃具有山西歷史文化和鮮明地域特色的原創展覽,還要用博物館獨特的方式講好中國故事、山西故事,推動文明交流互鑒。
“活動前期,山西博物院特意到山西省僑聯收集同心抗‘疫’的實証物品,將海內外華僑華人眾志成城、同心抗‘疫’的見証物永久留存在博物館裡。”山西省僑聯副主席范安龍表示,“抗擊新冠疫情見証物”非常有意義。
此前,山西省僑聯向山西博物院捐贈了包括函件、証書、家書、感謝信、捐贈收據、物流單、疫情宣傳海報、張貼標志等“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見証物”。
山西博物院院長張元成在活動啟動儀式上致辭。 郝強 攝
當日,“無邊界歷史教室”教育項目同時啟動。該項目是山西博物院整合特色教育資源和近年來院校合作的優秀成果,選取代表性文物、遺址形成核心課程。在目標受眾方面,以青少年為重點,拓展其他年齡段,根據參與者年齡、受教育程度等進行分眾化、分層級系統設計﹔在推送渠道方面,以線上課程為主,線下互動體驗為輔﹔在區域對象上,以山西為核心區域,輻射全國,拓展海外華僑、留學生群體。
通過“無邊界歷史教室”,構建更加系統、便捷、親和的博物館教育新模式,以豐富的館藏資源、文物研究成果、互動體驗活動,促進參與者對傳統歷史文化的認知和思考,傳承中華文化優秀基因,提升文化自信,培育愛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