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期回顧

(第六期)

2020年5月

疫情之下,這群外派華文教師選擇留守海外

來源:中國僑網 2020年05月15日16:07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后,

有一群外派華文教師選擇留守在海外,

並開啟了網上授課模式,

讓華文學校的孩子們

在停課期間也能繼續學習中文。

外派老師加入“網課”大軍

“線上教學3個多月,我已經習慣每天對著電腦屏幕上課、布置作業、批改作業。”蒙古國旅蒙華僑蒙中友誼學校的外派華文教師郭彥梅說。

蒙古國旅蒙華僑蒙中友誼學校。(受訪者供圖)

“釘釘、微信、Zoom、班級小管家這些軟件我都嘗試過,這裡網絡不穩定,有時候我也會把課程提前錄好發給學生。”郭彥梅說,自從開始上網課,老師們的工作量更大了,每天上完課就馬不停蹄地准備第二天的PPT、課文錄音和練習卷。

郭彥梅在線上給學生批改作業。(受訪者供圖)

學生從“雲端”發來的作業,郭彥梅需要在線批改,把錯誤的字標記出來,再把正確的寫在旁邊。“每次視頻批改作業,我可以看到孩子們的表情,寫錯字的孩子臉上的失落,得了五角星的孩子‘得意洋洋’,真想念這些天真無邪的孩子啊...。。”

“3月16日,我所在的印尼巴厘島印華三語學校全線停課,改為線上教學。”外派教師高蕾說,錄制視頻、線上教學、線上批改作業、為學生答疑,疫情中的每一天自己過得都很充實。

高蕾在給學生們上課。(受訪者供圖)

為了培養學生們的學習興趣,高蕾想到讓印尼的學生和自己在天津的學生們通過微信“結對子”。“印尼的孩子可以向中國的孩子學中文,在交朋友和聊天中學習,更能增進他們的學習興趣。”

溫州姑娘徐躍娉是意大利中意學校幼兒部的外派老師,她的學生都是3-5歲的孩子,“孩子年齡太小了,如果上網課,他們很難集中起注意力,於是我想到了開通‘微課堂’。”

徐躍娉和意大利中意學校的孩子們一起慶祝生日。(受訪者供圖)

“徐老師微課堂”以視頻的形式呈現,每節課5分鐘左右,每周錄制2至3節,通過班級群和學校微信公眾號,給學生和家長講解預防病毒知識,並推送各種故事與百科。

徐躍娉生動的講述配合五彩的繪本,激發了孩子們學中文的興趣,《給小朋友的新冠肺炎防疫課》、《做一個光榮的勞動者》、《世界地球日》等課程都深受喜愛。

“徐老師微課堂”視頻截圖。

“雲端”教學拉近師生距離

“郭老師,我有禮物給您,雖然我們不能見面,但我錄了視頻。”點開視頻,郭彥梅看到學生娜仁格日樂手舉一幅剪紙作品,上面是長城的圖案,孩子的手在剪紙時受傷了,還綁著創可貼。

娜仁格日樂送給郭彥梅的剪紙作品。(受訪者供圖)

詢問下才知道,娜仁格日樂花了3天時間用刻刀和剪刀一點點完成這幅作品,“雖然我在網課上教過剪紙技巧,但都是一些基礎的內容,沒想到一個二年級的孩子能完成這麼復雜的作品,可想而知她花了多少功夫練習。”

“劉老師,一個多月沒見了,我很想你,你想我嗎?”印尼泗水新中三語學校學生陳雅雯在網絡口語課上,用不太流利的中文問候外派老師劉紅。

這堂課的主題是《在家上網課的日子》,劉紅讓學生們用中文講述自己的生活。“有人分享自己做的飯,有人介紹家人,就連平常在課堂上很少說話的孩子,也滔滔不絕地講了起來。”

印尼泗水新中三語學校學生們在學漢語。(受訪者供圖)

在劉紅看來,“雲端”教學不僅沒有讓老師和學生疏遠,反而讓大家更親密了。“以前我更關注孩子們的學習,而在網絡課上,我們開始分享彼此的生活和心情。”

留守生活裡不缺關愛

為了幫助留守海外的外派教師們做好防疫,學校、當地華人社團和國內的僑務部門紛紛為他們送去了關愛。

“學校給我們援柬教師送來的大米夠吃3個月,柬埔寨的華人社團送來了7000個口罩,廣西統戰部也寄來口罩、酒精等防疫物資。”柬埔寨馬德望聯華學校外派教師廖淑華說。

停課后的柬埔寨馬德望聯華學校。(受訪者供圖)

廖淑華表示,到目前為止,近百名中國援柬教師沒有一人離校回國,“現在學校需要我們,學生也需要我們,我們要把課程教完再走。”

印尼泗水新中三語學校為外派老師們發放的防疫物資。(受訪者供圖)

劉紅告訴記者,印尼新中三語學校多次邀請當地的醫學專家線上給老師們講解防護知識,學校還給留守在學校宿舍的中國老師們購買了大米、面粉、食用油、面條等生活物資。

印尼泗水新中三語學校。(受訪者供圖)

“現在我們白天備課、上網課,晚上在校園裡散步、打球,每天都過得非常充實。”劉紅說,我們堅守在這裡完成教學任務,期待平靜的校園再次充滿孩子們的歡聲笑語。

  綜合中國新聞社《疫情中的外派華文教師:我們要把課程教完再走》、中國僑網《海外留守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