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世界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各行各業造成了不小沖擊,海外華文媒體也面臨廣告收入驟減、付印困難等問題。多位華文媒體人在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正積極強化新媒體報道,借疫情加速媒體轉型。
“疫情下不少華文媒體停刊。”加拿大七天文化傳媒主席尹靈介紹,鑒於目前《七天》報廣告量暫沒有出現大幅下降,還能夠養活印刷、發行、工資、辦公室租金等成本,所以仍保持著和以前同樣的印刷量和周期。
疫情發生后,加拿大聯邦政府、省政府除了出台對符合一定要求的企業進行補貼等政策外,對媒體也採取了投放廣告的具體措施。
“但政府幫扶不足以起決定性作用。”尹靈表示,為應對疫情沖擊,《七天》報加強了包括微信公眾號在內的新媒體的更新力度,大大提高更新頻率和數量,“也想借此把廣告客戶引導到新媒體上,為報紙將來停刊做准備。”
羅馬尼亞《歐洲僑報》社長高進介紹,受疫情影響,報紙近3個月來一直無法付印﹔而自3月中旬當地封城以來,報紙廣告收入基本為零。
“目前來看,還能維持下去。”高進說,一方面因為無需支付辦公用房等租金﹔另一方面依照歐盟相關政策為員工辦理了“技術性”失業,員工疫情期間的收入不受影響,而報社隻需支付一定稅款。
當地時間5月1日,法國繼續處於“封城”狀態。在巴黎的共和廣場,行人極為稀少。(中新社記者 李洋 攝)
“困難是暫時的。”高進說,從事華文媒體行業近20年,對此懷有深厚的感情,正通過堅持發出電子版,運營網站、手機客戶端及時傳遞資訊等方式強化新媒體報道,力求平穩度過疫情期。
“隨著當地實施封城、停業等抗疫舉措,媒體最基本的收入來源廣告都已停止。”新西蘭信報總編輯王浩告訴記者,好在新西蘭政府對全國所有受影響企業提供12周工資補貼,緩解了報社運營壓力。
王浩介紹,為節省開支,信報社一方面暫停了紙媒印刷,但適時加強了網上報道,推出抗疫專欄、深度專欄、封城日記專欄等每天滾動播出,同時運用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形式與讀者、受眾保持密切互動。
“我們還提供大量網上服務信息,如網上購物信息、物資食品投送信息等。”王浩表示,這些都是免費刊登,想借此保持與讀者的聯系和感情,為疫情之后報社恢復正常運營奠定基礎。
“對華文媒體而言,疫情是挑戰,也是機遇。”澳大利亞《新市場報》總編輯、澳華電視傳媒(ACTV)董事長任傳功告訴記者,受疫情影響,《新市場報》總編輯專欄停止更新,報紙廣告業務受到不小影響,付印和分發也暫時停止,轉而維持網絡頁面更新。
澳大利亞近期多州、領地有限度放寬限制,民眾生活漸漸復蘇。圖為行人在悉尼歌劇院外小憩。(中新社記者 陶社蘭 攝)
“澳華電視傳媒(ACTV)的直播板塊業務也因疫情暫時擱置。”任傳功表示,但在視頻展播、音頻展播、文字等板塊,都通過精選內容、提高更新頻次等方式,加大了傳播力度,“疫情期間,點擊率直線上升。”
“華文媒體向新媒體轉型是大勢所趨。”任傳功表示,疫情會在無形中加速這種轉型,他也想借此拓寬讀者群,為下一步實現廣告等商業化營收打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