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僑網5月4日電 據美國僑報網報道,來自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臨床醫學專業的華裔學生高懿華(化名)現在是學校醫學院醫學社團的學生干部之一,她每天一早都會在社團社交媒體群組裡發布有關抗擊疫情的重要信息:“如果你的家人或朋友正工作在一線、店鋪超市,或家裡有55歲以上長者以及病弱患者,可在5月1日下午3點到7點到卡瑞老年中心(Cary, NC 27513)領取10隻口罩。”
由於還未取得醫生執照,在政府下達的醫療防疫要求下,本打算繼續留在醫院參加志願者工作的高懿華不能去醫院幫忙,她決定通過社團的渠道和線上的方式幫助醫護人員和當地學生。高懿華告訴記者,他們的社團主要以美國學生為主,國際留學生也佔一定比例,大家在群裡不斷分享最新的消息,邀請當地醫院醫生加入群組給學生普及防疫常識、新冠肺炎醫學知識和提供線上診斷咨詢。
“如果你發燒了或身體不適,應該到規定的社區醫院去做檢測﹔如果你有精神壓力,可以隨時在群裡尋求幫助﹔如果你急需防護物資和生活用品,也可以告訴我們。”高懿華說。除了通過在社交媒體平台上分享信息,相互協助,高懿華和社團其他成員正在募集PPE防護服和更多的KN95口罩,她希望能將這些物資給到當地醫院的前線醫護人員和身邊的人。
面對居家禁令和學校封校,國際留學生則遭遇了被迫離校、自主找房的困境。“學校讓他們(國際生)也要在幾周之內要搬出去,但他們很難一時找到新的地方。”高懿華告訴記者,家在北卡的她熟悉周邊環境,已經幫助了幾個中國留學生在附近找到了新的居所。給他們提供當地房源信息,幫他們解決疫情期間租房困難的問題。
除了幫助同齡的學生群體,社團還組織幫助不方便出門採購的老年人買菜,在無接觸的情況下,定期把新鮮的蔬菜水果放到鄰居的院子門口。
在俄亥俄州立大學(Ohio State University)學習生物工程專業的中國留學生陸涵也有類似的經歷。原本在當地阿爾茲海默症老人中心做志願者的她,在疫情期間幫助學校工作人員做防疫宣傳。她告訴記者,身邊大多數朋友所在的學校都有華人參與線上的疫情志願工作。俄亥俄州立大學的中國學生會跟使館聯系給大家送防疫包,並實時在微信公眾號發布疫情信息,組織給學校醫院和俄州當地醫院捐抗疫物資。此外,陸涵介紹,俄州中部最大的華人教會也聯合學校社團幫助接送學生,購買生活物資,自發團結在一起。
此外,來自紐約州賓漢姆頓大學(Binghamton University)金融專業的中國留學生李斌接受記者採訪時說道:“疫情期間對我們有幫助的還有學校。自從在家上網課以后,學校給所有學生,包括留學生在內,退還一些補助金。還有些人申請到了學校資助。”李斌覺得,這也是一種很實際的幫助。他說更讓他心安的是,學校網站上每天都實時更新學校疫情信息,追蹤學校裡確診新冠肺炎的老師和學生的情況,在不透露確診姓名的情況下呼吁更多的學生發起關心,同時也讓大家更深入地掌握情況。
“雖然美國疫情在全球范圍內十分嚴重,這給每個人心理上都帶來了負面情緒,但是對我們留學生而言,可以把它當作一個挑戰,一個提升自己的機會,讓我們身心上變得更加堅強。”李斌表示。(高楚頤、羅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