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海外行動
海外僑胞抗疫說|陳建新:我們就像“后勤兵”將物資送往西班牙前線
2020年04月26日17:29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多國蔓延,全球戰“疫”正酣。在這場全人類與病毒的戰斗中,有一支特殊的隊伍,他們是旅居2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華僑華人。

為展示這支大愛無疆的“僑力量”,浙江省僑聯聯手《浙商》雜志共同推出“心心相連 守望相助”僑胞海外抗疫特別報道,今天推出第十篇——西班牙華僑華人協會主席陳建新的故事。

“既然我們生活居住在這裡,現在這裡的危機也是我們的危機,所有人團結起來才能戰勝困難”。西班牙華僑華人協會主席陳建新告訴記者,這段日子以來,他們旅西僑胞先是忙著助力祖國抗疫,而今又在為住在國抗疫努力著。用陳建新的話講,有種打完上半場,再打下半場的感覺。

陳建新所在的西班牙華僑華人協會,是西班牙歷史最悠久的華人社團,成立至今已走過37年。陳建新說,早在西班牙宣布進入緊急狀態並強制採取隔離措施之前,僑團中的很多僑胞就自發改成遠程辦公,不少華人店鋪、餐廳、商店甚至很早就停止營業或主動關店。“國內抗疫經驗對我們幫助很大,‘中國經驗’成了當地華僑華人之間提及最多的詞。”

針對西班牙的實際情況,結合中國抗疫的經驗,3月5日陳建新及僑團成員以協會名義向西班牙首相發出了一封建議信。信中提出了不少實際有效的建議,包括:1、制定核酸測試標准﹔2、所有外國移民與本國公民享受同等檢測與治療待遇﹔3、取消大型活動,關閉學校﹔4、提倡戴口罩等。據悉,每年3月中旬舉辦的有數十萬人參加的西班牙法雅節被取消,緊跟著幾場大型活動也都被叫停。在陳建新看來,不能說是建議信起到了多大的作用,但疫情確實已引起了西班牙政府的高度重視。

來勢洶洶的疫情,讓西班牙當地的很多醫院和公共服務機構面臨著醫療物資緊缺的困境。“這裡一線醫護人員的防護物資當時是極度匱乏的,許多僑胞是看見當地醫護人員在自己社交平台上發出求助,所以在第一時間自主發起了捐贈活動。”短短一周時間,西班牙華僑華人協會和僑界聯盟名義共計向西班牙醫院捐贈6500件防護服、1300個護目鏡、10000個N95口罩、10000瓶洗手液,以及大量的醫用手套與雨衣。讓陳建新記憶猶新的是,3月13日和16日那兩天,他和志願者楊凱、劉潤菡,還有其他僑團葉國平、李欣瑜、杜林飛、黃勝華、徐振海、倪佩劍、陳偉玲等一起,總共跑了西班牙的9家醫院。“當時只是戴了普通口罩和手套,心裡根本沒感覺害怕,只是想把物資盡快送到。”忙完了之后,陳建新才覺得有點擔憂,他把這比喻成上戰場,“我們好比部隊的后勤兵把‘炮彈’、物資送往抗疫前線,這是每位戰士義不容辭的責任。”

僑胞的善舉遠不止於此,陳建新還和記者講述了不少關於西班牙僑團、華商企業、慈善人士的大愛之舉。“我們協會成立了應急救援小組、為患者僑胞翻譯自願小組、還積極參與中西新冠抗疫自願者聯盟。”這三個在疫情中誕生的特別小組,在陳建新眼中更像是沖鋒隊。“在西班牙的很多僑胞,因為語言不通,在就醫和治療的過程中存在溝通障礙。翻譯志願者小組就一對一,24小時為僑胞提供遠程幫助,我們小組成員都是來自各行各業的熱心僑胞。”

另外,還有中西新冠抗疫志願者聯盟,該團隊主要由世界多國華人和西語國家志願者組成,響應各國醫生和衛生公共部門的需求,正在與西班牙、阿根廷等多個西語國家的一線醫生合作。在國內醫生志願者的幫助下,為超過25個國家將近900名一線醫生提供平台幫助和支持。“這個聯盟是一個國際間病例的交流分析樞紐,讓國內一線醫生的治療經驗能傳遞給更多國家的醫務人員,共同挽救生命。”據陳建新介紹,目前聯盟在線醫生已達上百位,且每天有越來越多的各國醫生進入聯盟的咨詢和問答平台。

談及這段抗疫經歷中最讓他感動的一幕,陳建新連聲說,有太多太多了。“特別是那些懷有朴實,真誠愛心的志願者是最了不起的。”有志願者在各種微信群裡疏導僑胞、留學生的情緒,了解他們在防疫物資、生活等方面的需求,第一時間提供幫助﹔有志願者把自己的倉庫、店鋪和住家變成臨時物資發放點,把物資發往境內僑胞所在的省市地區,也有將藥物口罩等一包一包從自家窗戶遞送下分發給僑胞﹔有志願者在戒嚴期間冒著感染風險為患者僑胞送藥,更有瞞著家裡人多次偷取車鑰匙給僑胞們送藥。“上到60幾歲的老人下到20幾歲的年輕人,都在盡自己的一份力量,我們又有什麼理由不做?”

在陳建新看來,雖然沒有什麼經驗可借鑒,未來也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但所有海外僑胞們必須好好生活下去,保持良好心態,以我們中國人的智慧和勇氣,一定會走出一條光明道路。“一場疫情,將全世界置於一場戰役中,在這場戰役中,需要團結,需要意志。”陳建新說。

來源:浙江僑聯公眾號 

(責編:邱王紫藤、徐玉涵)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