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目前確診病例與死亡病例均位居世界前三位,是歐洲疫情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意大利總統馬塔雷拉曾呼吁意大利人要像二戰后重建國家那樣來抵御病毒。面對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挑戰,身居海外的華僑華人與當地民眾一道同舟共濟,共克時艱。
北京時間2020年4月13日下午4時,由清華大學華商研究中心、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共同主辦了海外觀察在線系列“海外華商談抗疫”之意大利專場。本次會議邀請了三位有影響力的意大利華商,分別是全國政協會議海外列席僑胞代表、意大利宋慶齡基金會主席、羅馬僑界疫情應急小組組長金慧女士,歐洲華商聯合會常務副會長、意大利MAX FACTORY零售連鎖集團董事長李萬春先生,歐洲華商聯合會會長、歐洲華商商學院執行院長戴小璋先生,就疫情下意大利當前狀況,意大利華人群體低感染率的原因,當地華人生活與華商經營所受影響,意大利出台的政策和措施,華僑華人先前馳援祖國及與意大利民眾並肩作戰抗擊疫情的感人故事,與觀眾朋友們展開探討與分享。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張春旺所長為本次活動致辭,清華大學華商研究中心主任、教育部“長江學者”龍登高教授,溫州大學商學院張一力教授以及意大利青田總商會榮譽會長周勇先生,分別對本次活動進行了深度點評和總結,清華大學華商研究中心副主任邢菁華博士主持了會議。
張春旺所長首先為本次活動致辭。他表示,“海外華商談抗疫”系列活動搭建了一個很好的平台,向國內傳遞了海外華商抗疫的種種舉措,以及他們互助友愛的精神,令人印象深刻。海外華商在支援國內和參與住在國抗擊疫情中表現出了無私奉獻和寬廣胸懷,同時能做好自我約束和自我防范。各僑團之間相互配合協作,真正做到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張所長也向關心和幫助海外僑胞抗擊疫情的各級僑務干部表達敬意。
演講嘉賓金慧女士,從小旅居意大利,除了擔任宋慶齡基金會主席以外,還兼任多個意大利官方政治、經濟及文化領域的中國市場特邀顧問,被當地媒體稱為中意橋梁的特殊代表。她對疫情進行三個方面的介紹,一是在意大利疫情如此嚴重的情形下,華人群體感染率低的背后原因。她回顧,這次疫情來勢凶猛,有6000多萬人口的意大利,在短短1個多月的時間裡,已成為除美國之外全球死亡人數最多的國家,近6000多名醫務工作者被感染,而意大利政府先前沒有及時採取積極有效的防控措施, 逐步發展到今天的局面。在這麼多位感染者中,自然也有好幾百位是我們的華人同胞,但是令人非常驚訝的是,在羅馬地區,甚至在華人非常集中的普拉托市地區竟然截止目前為止沒有一位華人同胞被感染,這對意大利人來說簡直就是一個讓人無可置信的奇跡。這歸功於當地華僑華人的自覺防范。中國疫情爆發的時候,許多當時春節回國探親的僑胞受到了中國防疫的影響,在返回意大利之后採納了各種防護措施,自動居家隔離14天,以實際行動為當地社會樹立了榜樣。當地華人最早落下了各企業的閘門,並自覺取消了華人農歷節日聚會,僑胞最早主動帶起了防疫口罩及手套,減少了不必要的外出。接著,在使館領事部的支持下,羅馬22個僑團即時成立了疫情應急中心,以年輕人為首建立了熱線支援小組,24小時輔助跟蹤所有疑似的患者,直至他們病情康愈。同時,促成羅馬最大的綜合醫院與北京的醫院牽手,推出全球首例針對新冠肺炎傳染病的中西醫治療方案﹔二是疫情中華僑華人的互幫互助。金主席介紹了疫情初期意大利華僑華人全力以赴通過各個途徑尋找醫療物資馳援祖國疫區,現在又與意大利人民共同抗疫的一幕幕感人的片段。起初旅意僑胞每時每刻都密切關注著國內疫情的發展趨勢,很多僑胞高價採購了意大利幾乎所有防護品,各城市的僑胞互相傳遞訊息,組織了從採購到運輸的一條龍的義務服務,在意大利當地樹立了我們華人愛國愛鄉的良好形象。但自從意大利開始有確診病歷后,僑胞們開始關注所居城市的疫情走勢,並對意大利各國家機構、友人開始提供援助和醫療物品的贈送。先后走訪了意大利衛生部、民防署、新冠肺炎疫情綜合醫院等地,為他們送去了中國人民的友誼。疫情是不分國界的,當時我們與祖國同在,現在,我們也一定與我們的所居國同在。三是在疫情中做好風險防范,遵守當地法律法規。這點其實對於海外的華僑華人非常重要,既然選擇在這個國家生活,就必須遵守這個國家的法律。特別是在疫情關鍵時刻,歐洲各國都在嚴厲打擊惡意倒賣口罩等防疫物資的行為,當地的華僑華人也應提高警惕,當收到一些國內寄來的救援物資,達到一定數量時要獲得非商業用途的証明,以防止不必要的麻煩。駐意領館已經為僑領們提供了“愛心物資支援運輸”公章証明,雖然隻有少少的幾份,但互相借用,無論是前往民防署、使館或倉庫提貨,還是安排各政府機構愛心贈送,都基本順利通行。
歐洲華商聯合會常務副會長、意大利MAX FACTORY零售連鎖集團董事長李萬春先生,從四個方面對疫情下的華商概況和未來的華商發展進行了闡述與思考。首先,他介紹了個人從2001年移居意大利的從商經歷,2005年在意大利開始嘗試開第一家店,到2011年開第一家4000多平米大型超市至今,在意大利已有20家連鎖商超。原先打算今年繼續擴增7到8家,但因為疫情中斷。自3月11號晚,意大利總理孔特簽發了商業停止法令后,除了食品日用超市、銀行、香煙店、藥店等民生用品外,其他商業場所全部關門,華人商店也不例外。新冠疫情對全球的經濟影響非常巨大,而對於貿易行業更是雪上加霜。由於大量產品來自於意大利之外,如中國、土耳其、越南、孟加拉......還要擔心供貨方所在地的生產能力是否受到影響,因為現在是屬於全球採購的時代,沒有貨物就沒有交易﹔其次,李會長介紹了在疫情中的華商如何進行抗疫。作為一名華商,他和他的華商朋友們向當地醫院和政府部門捐款捐物,並在口罩上用帶有企業LOGO的意大利語標注著“一切都會好起來”的字樣,獲得當地民眾的贊譽,一些民眾還在網站上留言感謝。目的是希望能更快更好的控制住疫情,同時也提升當地政府和居民對華人的形象,有助於避免仇華、排華的情況出現﹔再次,介紹了關於意大利政府在疫情中採取的對中小企業幫扶措施。意大利將以國家擔保貸款的形式向企業提供4000億歐元流動資金,其中2000億歐元用於幫助國內市場企業。這其中就包括意大利政府為受疫情影響的企業員工支付80%工資,企業所承擔的60%房租將在年底以稅收的形式返還等﹔最后,李會長就疫情后華商的發展談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華商在疫情期間可以去做一些內部整頓,或是為以后復工復產提前部署和戰略調整等。疫情過后,他本人不會有太大的投資,靜觀其變,等待機會,並加快網購的布局。接下去應該會有一些商家倒閉,雖然市場小、消費能力低,供應商會更加理智的去選擇合作商,消費者也會更加理性,但並不意味著就沒有生意機會和發展空間,重新復工后華人企業會遇到用工荒等問題也需要提前考慮。
歐洲華商聯合會會長、歐洲華商商學院執行院長戴小璋先生,首先介紹了意大利乃至歐洲疫情如此嚴重和死亡率高的原因。歐洲一些官員對疫情的忽視是主要原因,起初他們在媒體上多次表態疫情被夸大,口罩對健康的人毫無用處,更有意大利代表說新冠病毒只是針對黃種人的病,與他們沒有關系。而不同民眾又錯以為這次疫情只是一場普通流感,更有很多意大利年輕人認為死亡率不高,只是老年人會被傳染,從而忽視病毒的危險性﹔再次,戴會長分析了意大利僑社抗擊疫情的優勢、疫情對策和外部環境,認為當務之急是保証所有僑胞的人生安全,要謹防前期搶購醫療物資的遺留問題,對於反華、排華問題要做好預案﹔最后,戴會長以自己的視角,給出意大利華社抗擊疫情兩種戰略性策略,在疫情前期和中期,要做到比意大利居民提早預防和控制疫情舉措的實施。在疫情結束后的生產與恢復階段,要做到謹慎和有序,多觀察多思考,反而可以比當地民眾再晚一些行動為妥。
周勇會長表示麗水市與青田縣一起聯動,援助海外僑胞抗疫,以及海外僑胞回饋國內社會是非常感動的。這次中國政府對整個意大利的援助有目共睹,也加深和鞏固了兩國的未來友誼,從更深層次看,會提升和改善華僑華人在當地的社會地位。受這次疫情的打擊,歐洲的經濟會面臨很大的挑戰,當地的華商也不例外。所以這段時間,周會長建議海外的華商要多思考下一步的打算,在后疫情時期,如何彌補自己的損失,為企業未來的發展與轉型提前做好准備。周會長也表示或許未來一些歐洲包括北美的企業將目光轉向中國市場,海外華商也應抓住機會做大做強。
張一力教授也對本場活動進行了點評,他表示意大利疫情發展超出了我們的初期想像,華商華人正處於一個嚴峻的生存狀態﹔華商的商業受到極大的壓力,可以說一落千丈,而且復工復產遙遙無期,對華商傳統的產業影響更大,全球供應鏈發生了變化﹔僑社組織了很多的應急群,切實解決了華人的現實困難﹔二代的作用,日益突出,無論是法律,還是網絡技術,都很好地解決了信息收集和服務問題。
龍登高教授做了總結發言。他認為今天意大利專場是“海外華商談抗疫”系列最令人感動也富有收獲的一場。
首先,四位嘉賓從華商個體、華僑社團與中意兩個國家三個層面全面介紹了意大利華僑抗疫。華僑個體勇敢克服偏見,最早防護,守望相助,華僑社團成立熱線小組,抗疫應急援助中心。吸取武漢的教訓,疫情初期取消了春節一系列商貿與慶祝活動,比意大利政府做得好。這才創造了奇跡,普拉托、羅馬等重災區的零感染,並誓言華僑一個也不能少。
其次,海外華商的特點、優勢與創新力在疫情期間得到了體現。意大利與各地華僑的低感染率,就是因為吸取了武漢的教訓與中國的經驗,這恰恰就是國際視野下的前瞻性與適應力。海外華商中西文化融匯一體,其跨越文化、國界與制度的實踐,形成強烈的企業家精神,與國內商界、意大利商界相比形成獨特的優勢。歐洲華商商學院就是一種教育模式、社團模式的創新。疫情可怕,但也倒逼創新,“海外華商談抗疫”就是其中之一,五場連線,五大洲二十多個國家的華商、學者與政界朋友匯聚,低成本、高收益,疫情之前是極少有的。相信海外華商也將在抗疫過程中和勝利之后,創造出新的產品、服務和經營模式。
第三,所謂歐美人生性浪漫,無拘無束,政府不能採取強制措施,以致無法控制新冠蔓延,這是一大認識誤區。過去我們常聽到的是相反的情形,中國人不守規則,缺乏公德﹔不像歐美人一樣謹守規則,如不闖紅燈,禮讓行人等。以致不少學者從文化差異的角度去探討為什麼中國人不守規矩,或者從市場經濟與信用的角度去探討為什麼歐美人遵守規則,何以到疫情期間就恰好相反呢?再者,在法制國家,法律具有足夠的強制效力。
這就像我們所討論過的不戴口罩一樣,並非文化的差異,而是病理誤判與輕率,文化偏見與政客傲慢,及僥幸與逞強心態。這一切又是基於文化優越感,中國是發展中國家,醫療水平落后,中醫藥又說不清,因而無視武漢的教訓,無視中國慘烈代價下所取得的經驗,甚至初期還認為新冠就是黃種人專屬。與之相對照,凡是謙卑應對、謹慎防護的地區,疫情就能有所控制,如加州、新加坡、日韓、中國大陸與港澳台等地。
世界華人研究學會主席李明歡教授、北京大學周建波教授、清華大學劉鷹教授、暨南大學陳奕平教授等學者也分別就疫情對海外華商數字化轉型帶來的挑戰與機遇、各國政府抗擊疫情的經濟扶植政策能否真正惠及海外華商、如何應對來自主流社會的歧視以及疫情與全球化未來的發展等問題展開討論。
本次會議是為應對當前全球化疫情而召開的線上視頻會議,匯集了包括海內外的知名學者和企業家,其中包括世界華人研究學會主席李明歡教授、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張秀明副所長、北京大學經濟學院周建波教授、福建師范大學林立強教授、清華大學華商研究中心副主任劉鷹教授,以及暨南大學、廈門大學、武漢大學各位學者,法國、西班牙、德國等國家和地區近200位朋友進行了連線參與和討論。大家一致認為這場新冠肺炎疫情,不只是中國的挑戰,也是全球的挑戰。身居海外的華僑華人,心向祖國,在海外嚴陣以待,為華夏全力以赴。在祖國疫情嚴重之時,華僑華人群體積極捐款捐物。在海外面臨考驗之時,華人堅強面對,互幫互助。華人華商抗擊疫情的舉措與精神令人感動與欽佩,希望意大利華僑華人能夠早日戰勝疫情,恢復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海外華商談抗疫“在線系列觀察,將繼續舉辦非洲、法國、東南亞、日韓華人與抗疫專場,誠邀世界各地著名華人華商及僑領,分享疫情之下的感人故事與理性思考,以饗海內外朋友。
來源: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