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海外行動
抱團互助永生難忘,浙籍留學生講述動人一幕
2020年04月13日16:22  

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海內外浙江人守望相助、共抗疫情,他們不僅商行天下、智行天下更是善行天下。

今天,我們來聽一聽吳思琪的海外抗疫故事。

吳思琪,一位留學美國的浙江溫州籍女生。在全球疫情最為嚴重的美國,又處在全美疫情重災區的紐約,吳思琪作為校中國學生會主席,選擇“留守”美國,帶領留學生抱團互助。

抱團互助的日子,永生難忘

“娒,很多在國外留學的孩子都回家了,你還不回來嗎?”

“奶奶,我不能回,這邊的同學需要我照顧。”

——這是3月中旬,我跟奶奶的對話(注:“娒”為溫州方言,意為孩子)。

我是溫州永嘉人,就讀於美國紐約視覺藝術學院動畫系,是一名大三學生。我居住在紐約市曼哈頓中城區,這裡是紐約疫情最嚴重的區域。

隨著疫情加劇,我不是不想回家,也不是想做英雄,只是作為學校中國學生會主席,我要有顧全大局的理性,帶領留學生抱團互助。因為,我們是一家人!

吳思琪(右一)在為中國留學生分發口罩

疫情當前,留學生在行動

回想1月底,我的心理壓力非常大。眼看著國內確診人數一天比一天增多,特別是家鄉溫州一度成了湖北省外確診人數最多的城市,我幾近崩潰,被巨大的無力感吞沒。

有一天晚上我和父母通話,說了兩句沒忍住眼淚,跟父母說我很難過。母親說,你們這一代小時候跟著父母經歷過非典,再次面對疫情,應當比任何人都要堅強。父親說,你要和同學們一起,像我們溫州人一樣團結起來,共渡難關。

聽完父母的話,我備受鼓舞,隨即帶著這樣的信念成立全美留學生疫情互助微信群,盡力做好公益援助和學生防護工作。與此同時,我召開中國學生會緊急會議,決定發揮藝術生所長,辦一場抗疫藝術展,以畫作征稿的方式引起同學們對疫情的重視,宣傳防疫知識。

那是我們首次在短時間內籌辦大型活動,學生會工作群經常集體加班到凌晨。大家在結束一天的學習創作后趕微信推文、趕征稿海報、趕活動計劃書。把我們聚集起來的,不是派對,不是當下最火的電影,不是紐約街頭的吃喝玩樂,而是祖國帶給我們的向心力,是在疫情面前的責任感。

2月最后一天,藝術展在學校的學生中心舉辦。奔赴武漢一線的醫護人員、可怕的病毒、英雄鐘南山……展出的油畫、電子繪畫、攝影等20多件作品吸引了不少同學駐足。我們給觀展人員發放了超過100本的防疫手冊、100份體溫自測小卡片和100瓶免洗洗手液。這是學校長達一周的春假開始前的最后一天,中國學生會成員站在學校人流量最大的地方告訴大家——疫情當前,留學生在行動!

身在海外,我們並不孤單

3月初,大家結束春假,而北美疫情開始大規模暴發。3月10日,學校決定停課三天。之后,又改成網課教學,我們開始了居家隔離生活。

拍攝於吳思琪家對面的醫院

由於美國一開始對疫情缺乏足夠重視,且歧視戴口罩人群事件頻出,出於對人身安全考慮,有同學開始訂回國的機票撤離紐約。為了安撫留美同學的情緒,我每天在留學生疫情互助微信群分享正能量戰疫故事、抗疫干貨及囤貨指南。“謝謝思琪,有你在安心多了”、“大家一起抱團互助,這段經歷永生難忘”、“宅家自己做菜,廚藝大漲”……看著大家用正確的心態和科學的方式抗擊疫情,我心裡有說不出的成就感。

不過,家長群的家長們卻萬分心急。也對,自己的孩子待在全美感染增長速度最快的城市,不可能不擔心。鑒於此,我們學生會成員每天把學校發送的重要郵件翻譯成中文,實時轉達給家長,同時整合家長們的意見建議,傳遞給學校。

對於能在抗擊疫情中出一份力,我心中的感覺從“吸收營養”變為“給予營養”。從小受“大家”與“小家”的共同滋養,才有了今天的我。而今,我終於能反向輸出這種滋養能力。這種變化,讓我感到幸福和滿足。

抗疫路上,總有一股溫暖讓我們感動。在溫州市僑辦、溫州市僑聯指導下,溫州市留聯會和在美僑團代表為我們搭建“空中救援站”,有任何需求都可以在微信群裡提出來。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也一直提醒我們要加強自我防護,他們還把口罩寄到我家,由我派發給校內有需要的同學。

在派送口罩時,我們按照每個小區需要的人數統一寄送,最大程度縮短了每位同學取口罩需要走的路程,避免出現為取口罩而穿越半個城市的現象。

雖然疫情依然在持續,但我們留學生站在同一條戰線上,心是連在一起的。我們勇敢而堅定地站在這裡,是因為我們知道,支持我們戰斗的,是一直關心、包容我們的強大的祖國。

來源:浙江僑聯公眾號

(責編:邱王紫藤、徐玉涵)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