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海外行動
在日留學生講述抗疫故事:疫情會過去靜候春暖花開
2020年04月13日16:17  

“疫情終會過去靜候春暖花開”

在日留學生講述“抗疫故事”

本報駐日本

記者 冀勇

4月7日,日本政府宣布東京、大阪等7個地區進入緊急事態后,日本新冠肺炎疫情形勢驟然加劇。疫情蔓延下,11萬多名在日中國留學生的健康安全牽動著各方的心。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在第一時間給留學生送去了防護物資,在使館協調下,日本各地的中國留學生學友會也積極行動起來,團結互助、共克時艱。為了解在日中國留學生的學習、生活情況,近日《法制日報》記者分別採訪了部分留學生,請他們講述各自的“抗疫”故事。

常久洋是大阪大學醫學系研究科心內科專業的4年級博士生。同時,他還是西日本地區中國留學生學友會的成員。常久洋向《法制日報》記者介紹說,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西日本地區中國留學生學友會組建了專門翻譯團隊,將日本每天的疫情相關新聞及政府公布的信息第一時間翻譯成中文,推送給在日留學生。此外,針對部分留學生出現的緊張、恐慌情緒,在駐日使館教育處指導下,學友會於2月27日成立應對疫情心理危機小組,由來自西日本地區大阪大學、京都大學、神戶大學、岡山大學、廣島大學的心理學、臨床醫學博士等13名志願者為廣大中國留學生提供免費一對一心理咨詢。

大阪疫情相對嚴重,是被宣布進入緊急事態的7個地區之一。目前,距大阪不遠的京都已發生了校園內聚集性感染,大阪幾所大學也相繼出現了學生感染,但所幸沒有中國留學生感染的情況。

4月5日晚中國駐日大使館邀請張伯禮院士與留日學子及旅日僑胞在線對話時,常久洋作為西日本地區中國留學生代表參加了對話。對於如何緩解恐慌情緒,張伯禮從中日對待疫情的處理方式、新冠肺炎的病情演變和個人防護辦法等角度細心作了回答。常久洋說,通過連線,留學生們學習到了很多新冠肺炎知識。

常久洋說,日本疫情暴發以來,在日留學生深切感受到了祖國帶來的溫暖。最近使館向留學生分發了口罩,很快還會發放“健康包”等物資,大家現在心裡都非常踏實。

採訪結尾時常久洋說,面對日益嚴峻的疫情,在日留學生始終堅強,相信疫情終會過去,靜候春暖花開。

姜淼是東京大學博士3年級的學生,主攻電子工程。3月5日以來,一直堅持撰寫微信公眾號的姜淼受同學啟發,開始用微信公眾號向周圍的留學生、朋友播報每日日本新冠肺炎疫情最新情況。為此,姜淼每天會關注日本放送協會、厚生勞動省和各地方政府官網,匯總最新疫情數據后分享給大家。在過去一個多月時間裡,姜淼不時收到正面反饋,讓她體會到幫助他人帶來的快樂。

姜淼介紹說,在日本發生疫情初期,大家的防范意識都不是很強,不僅在路上可以看到很多人不戴口罩,電車裡也一如往日般地人滿為患。隨著疫情發展,從口罩緊缺到隨后日本社會出現搶購廁紙、大米和囤食物等現象,自己才感覺到周圍人開始緊張起來。4月7日晚,首相安倍發表緊急事態宣言后,能直觀感覺到日本社會對疫情應對的升級。

受疫情影響,姜淼所在研究室的組會和學校的授課已改成線上形式,雖然給研究、學習帶來一些不便,但暫時影響不大。4月6日起,東大宣布防范等級升級至level2(最高level 4,封校),學生仍可正常到校進行研究活動,隻需作一下登記申請。4月8日起,東大將進一步升級防范等級至level3,對到校進行研究活動的限制進一步提升,部分儀器使用開始實施許可制,但她所在的研究室還未有相關通知限制學生到校做實驗。

姜淼說,疫情在各國蔓延是一定會經歷的過程,只是程度和速度上的區別。看到其他疫情比較嚴重國家的情況,她還是會覺得有點恐慌,周圍的中國朋友也會感到緊張。作為“抗疫”措施,姜淼平時會戴口罩、認真洗手、注意通風、常備酒精等,此外她還注意盡量不去人多的地方,去超市購物時選擇人少的時段,生活總體上變成了家、學校、超市“三點一線”。

讓姜淼感到溫暖的是,在日本社會面臨防護物資短缺、自己手頭口罩僅剩不足20多個時,使館發布了向留學生發放“健康包”的消息。姜淼很快進行了信息登記,預計很快就能收到相關物資。此外,留學生學友會、華促會等也向留學生支援口罩,留學生之間也會共享相關信息、相互支援口罩,這些都使大家能夠專心學習、安心生活。

姜淼說,日本疫情嚴重后,與家裡人每次視頻通話時都會談及是否回國話題,但一直處在糾結的狀態。考慮到學業以及回國途中和回國后的交叉感染等問題,最終覺得還是留在日本比較穩妥。

“莫道浮雲終蔽日,嚴冬過盡綻春蕾”。採訪結束時,姜淼用這樣一句詩鼓勵自己和其他留學生克服疫情、專心學業,爭取早日學有所成。

來源:法制日報

(責編:邱王紫藤、徐玉涵)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