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4月10日刊載題為《從暴發到大流行:世衛組織抗疫行動》的報道稱,世界衛生組織發布了其自去年12月底中國出現首批病例開始到3月11日宣布疫情為“大流行”之間逐個行動的報告。這一報告是在美國抨擊該組織應對新冠疫情不力后發布的。
報道稱,以下是世衛組織在新冠疫情暴發后100天時間線的關鍵點。
當地時間2019年12月31日,中國向世衛組織報告了一組湖北武漢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當地時間2020年1月1日,世衛組織啟動了一個危機小組,讓該小組為應對疫情暴發做緊急准備。
當地時間1月4日,世衛組織在社交媒體上公布了武漢的一組肺炎病例,無死亡病例。
當地時間1月5日,世衛組織發布了第一期《疾病暴發新聞》,以供科研人員和公共衛生專家參考。
當地時間1月10日,世衛組織向所有國家發布一整套綜合性技術指導,就如何發現、檢測和管理潛在病例提供建議。世衛組織說,當時的証據表明“沒有人傳人或人傳人程度有限”。
當地時間1月12日,中國向世衛組織分享了新冠病毒的基因組序列信息。
當地時間1月13日,有官員証實了泰國的新冠肺炎病例,這是中國境外第一例有記錄的病例。
當地時間1月14日,世衛組織突發衛生事件規劃部技術負責人瑪麗亞·范克爾克霍夫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根據41例確診病例,“可能發生了有限的人與人之間傳播冠狀病毒現象”,並且稱有可能暴發更大范圍的疫情。
當地時間1月20日至21日,世衛組織駐中國代表處和西太平洋區域辦事處的專家對武漢進行短暫實地考察。
當地時間1月22日,世衛組織赴中國考察組發表聲明稱,有証據表明武漢存在人際傳播,但需要進行更多的調查以了解傳播的全面情況。
當地時間1月22日至23日,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召集突發事件委員會開會,評估疫情是否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該委員會由獨立的國際專家組成,未能達成一致意見,要求10天內再次舉行會議。
當地時間1月28日,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率高級代表團訪問了北京,譚德塞與中國政府達成共識,將向中國派遣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
當地時間1月30日,世衛組織宣布新冠疫情為“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
當地時間2月16日至24日,一個由美國、中國、德國、日本、韓國、尼日利亞、俄羅斯、新加坡和加拿大專家組成的聯合考察團前往武漢。
當地時間3月11日,世衛組織宣布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