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各國的華僑華人都怎麼樣了?中國僑網特別推出“海外留守記”系列稿件,講述華僑華人的留守“戰疫”故事。本期,僑胞毛毛為我們講述自己在伊朗的留守故事。
“道聽途說”和“眼見為實”,我選擇后者,帶著一份未知又莫名的興奮,我踏上了赴伊朗的旅程。這次旅程,我寄宿在伊朗的朋友家裡,算是旅游加訪友。
伊朗風情 作者供圖
原本計劃2月20日返程上海,沒想到在2月19日,伊朗首次公布確診新冠肺炎患者后,我的計劃全盤打亂。無奈之下,我趕緊預約辦理了簽証延期,把自己的旅行簽又延長了20天,心想著20天總能離境了吧。
伊朗的疫情來勢洶洶,從一開始的2例以來,短短6天內,確診病例直線攀升,迅速破百,不到一周時間,就已經從零感染變為當時全球除中國外第四大確診病例國。與此同時,伊朗衛生部呼吁民眾不必對疫情感到過度恐慌,建議減少聚會。
可能是因為伊朗人骨子裡的樂觀,一開始大家都不以為然,街道上仍舊熙熙攘攘,一切如故,沒有任何防護措施。寄宿在德黑蘭Shiyan區朋友家的我開始焦慮不安起來。
德黑蘭街道 作者供圖
直到疫情逼近各個政府高層,不斷傳來諸位伊朗官員確診感染的新聞,部分伊朗人才開始警覺起來,而此時的我也開始想各種辦法回國。
由於馬漢航空直飛上海的航班依舊停航,輾轉發現可以從曼谷或是吉隆坡轉機回國,兩次嘗試改簽機票回國,但都在起飛當天被告知航班取消,遺憾錯過了最后一班大使館飛往成都的包機。
既來之,則安之,自從被拉入了使館包機群,每天都有來自不同城市同胞的更新近況,大家在微信群內抱團安慰,信息共享,也算是共度難關的兄弟姐妹了。
採購的口罩 作者供圖
期間還有個小插曲,群裡有幾位被困於比爾詹德(Birjand)和哈馬丹(Hamedan)的同胞(伊朗東部和西南部的邊境城市)提出自己所在的地區很難買到口罩,自己的存貨也所剩無幾,而我所在的首都德黑蘭,在一些藥房仍舊可以採購到酒精消毒用品及口罩,只是人均限購而已,所以我想辦法趕緊快遞郵給了他們,希望能夠一解燃眉之急。
院落裡的花兒開了 作者供圖
3月20日,迎來了伊朗的波斯歷新年,由於疫情形勢嚴峻,這個新年對伊朗人來說不同尋常,而對我來說,從中國的春節到伊朗的“春節”,看著院子裡一夜花開的景象,我還在期待真正的春天能夠到來……
在臨近伊朗新年前一天,朋友開著車,我們全副武裝去了家附近的一個大型商場地下一層的超市採購“年貨”,進入商場前,會有工作人員來測量體溫,並會依次讓客人有序的用酒精來消毒雙手且戴上一次性手套再進入超市。逛了一圈后,最大的感受是這裡的生活用品基本什麼都不缺,衛生紙,食品等應有盡有,價格大致上也和平時沒太大區別,沒有出現搶購囤貨的現象,貨架上滿滿得堆著各類物資。
圖為波斯新年傳統“七鮮桌”擺設 作者供圖
這幾天的德黑蘭可以說是初現真正空城的景象,但是一看新聞才知道,疫情當前伊朗首都到外省的高速公路上仍在堵車,原來都出城舉家度假去了,想來隨著接下來假期結束后的民眾返鄉,伊朗將迎來又一波確診高峰。
堵車 作者供圖
另外由於伊朗的新年假期會持續13天,最后一天是4月1日,這一天名為“踏青日”。往年伊朗人在這一天會全家出游踏青野餐,到時是否民眾會響應政府號召居家隔離,這對伊朗民眾又將是一次考驗。
在伊朗的僑胞都自覺遵守隔離規定。隔離的日子很無聊,我們組建了微信群,群裡有為了給大家解悶,僑胞們有彈吉他的,有唱歌的,有演奏樂器的,有分享各自老家美食的,也有中伊聯姻的華人分享伊朗生活經驗,給不熟悉或是初次到訪這個國家的其他同胞答疑解惑,有好幾次都被這種暖暖的關愛感動到鼻子一酸。
滯留在異國他鄉,是同胞們讓我感受到了家的溫暖,給了我耐心和信心!與此同時,我真心希望伊朗民眾可以借助新年長假這難得抗疫機會,減少社會交往和出行,齊心用“宅”的方式,阻斷病毒傳播路徑,讓我們盡快走出病毒籠罩的陰霾。
來源:中國僑網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