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各國的華僑華人都怎麼樣了?中國僑網特別推出“海外留守記”系列稿件,講述華僑華人的留守“戰疫”故事。本期,僑胞梁依為我們講述德國華僑華人的留守故事。
“旅行人跨出鄉土一步,便背上一份沉重的寂寞,每個人知道浮在水上的夢,不會流到親人的枕邊” ,每次讀到汪曾祺老先生的散文《夢故鄉》,就不禁淚流滿面……
在全球疫情蔓延的情況下,華僑華人群體也開始擔憂。但大部分海外華僑華人在冷靜分析了形勢之后,還是選擇留在當地。
住在國政府保障民眾生活食品和用品、現金的正常供應,並對受損企業增加補助等措施,再加上有效的防護和必要的准備,留在住在國是目前最穩妥的選擇。
資料圖:當地時間3月23日,德國各州開始實施更嚴格的防疫措施。圖為當天下午的柏林地標國會大廈前全無昔日游客盈門的熱鬧景象。中新社記者 彭大偉 攝
並且,德國的普通民眾也開始漸漸戴起口罩了。醫院診所裡戴口罩的醫生護士也漸漸多起來。這也都說明大家的防范意識在增強,民眾並未出現大的恐慌。
資料圖:圖為一位購物者佩戴口罩步出柏林市中心的大型超市。中新社記者 彭大偉 攝
因為搶購導致衛生紙等物資暫時短缺的現象,超市也保証會盡快供應。大多數生活用品和食品供應還是正常的,可以買到。德國總理默克爾最近也發表電視講話,承諾一定會保障物資供應。
盡管身在異國,可是海外華僑華人對祖(籍)的一片赤誠之心不改。中國人向來都是“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每一次國難當頭,都彰顯了華僑華人群體強大的凝聚力和赤子之心。
以我身邊最近的一件事說起。在中國國內疫情嚴重時,德國斯圖加特漢語學校校長陳薇女士帶頭組織了捐贈工作,以中華文化協會和斯圖加特漢語學校的名義,籌措捐贈物資。
在中國駐法蘭克福總領館和中國航空公司及中國外運空運有限責任公司的幫助下,物資被運往重慶慈善總會。而重慶北碚僑聯統戰部在得知德國疫情嚴重之后,近期又籌措口罩再捐回德國。
再舉一例。前段時間,德國各地華僑響應國內醫院求救呼聲,各個校友會、同鄉會、各省駐德代表、各地商會和協會,以及不少個人,募捐採買醫療物資,包機送達前線指定醫院。而國內受助地區的醫院在度過危機之后也開始回饋華僑,免費為海內外華僑華人義診。
浙江僑聯近日還向意大利華僑華人贈送預防瘟疫的中藥。剛剛恢復產能的國內企業也紛紛表示會支持德國醫院採購保証供應。
資料圖:3月17日,江蘇省中醫院互聯網醫院與德國中醫學會進行跨洋“雲”連線,向海外傳授中國戰“疫”經驗。泱波 攝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海外華僑華人所做的一切原本不求回報,一切源於對祖(籍)國母親割舍不斷的牽挂和對故土同胞苦痛感同身受的悲憫。誰都無法袖手旁觀。
如今所在國出現疫情危機,很多華僑華人又積極行動起來,盡自己微薄之力,為當地抗擊疫情貢獻自己的力量,發出華人的聲音。
比如有一些華人自發組織,將中文版的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翻譯成德文版,轉發給德國各地醫院的醫生,讓他們能參考到中國抗疫的實操經驗。
資料圖(圖文無關 圖片來源:中新網)
很多前期幫助給國內募捐採購捐贈物資的愛心人士,現在又投入到幫助德國瑞士等醫院採購物資的行動中去。目前已經有華人愛心機構將防護服捐贈給重災區北威州的醫院。
海外華人自己也積極組建互助小組,微信上各種中藥團購群、口罩消毒液團購群、心理互助群、中醫免費診療群、甚至還有中餐外賣群……大家互相支持,共度難關。
蘇軾在他的《定風波》裡感嘆到:此心安處是吾鄉。謹以此向所有的海外華僑華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