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國內僑界
華媒人范軒志願防疫:趕上了,就做點事兒
2020年03月20日16:35  來源:中國新聞網

“回來正好趕上疫情暴發期,我有時間和精力,就做點事兒。”談及參加北京社區防疫志願工作,《歐洲新報》總編輯范軒如是表示。

戴著紅袖標測量居民體溫、督促大家遵守規范、提醒外地返京人員居家隔離、24小時三班倒上崗……范軒說,對他而言,為期5周的志願服務也是一場大考。

1月20日,本是懷著回家過年的朴素願望,范軒從德國來京。不曾想,國內新冠肺炎疫情變得有些嚴重,后來又傳出武漢封城的消息。彼時的范軒便萌生出做志願者的想法。“與其閑賦在家,不如把精力和時間拿出來服務公眾、服務社會,也算不枉此行。”

起先,他申請了赴武漢志願者,但綜合考慮公共資源成本、外地輸入風險等因素,武漢所有機構要求志願者必須是本地人。沒有去成武漢的范軒隨后申請了北京社區防控志願者崗位。

“此前中國有難,都是通過海外捐贈等表達心意。”范軒說,此次回來趕上疫情暴發,“就想身體力行回饋故鄉,貢獻自己的一份力。”

其實,回國后第三天,范軒的左腳小指就不小心撞傷,疑似骨折。但受疫情影響,他一直沒能去醫院就診﹔自2月11日上崗后,因工作強度大,范軒左腳小指一直處於腫脹狀態。

“我盡量忍住疼痛,不讓大家看出來。”范軒說,他不想因自己的問題耽誤工作、搞特殊。

據范軒介紹,志願活動初期,社區居民防范意識相對淡薄,當大家不配合防控要求時,免不了志願者們苦口婆心地勸說﹔隨著疫情趨緊,政府出台了相關規定,大家開始從被動轉向主動防疫﹔如今,在全國疫情防控取得積極成效的情況下,社區居民更能體會到志願者們的良苦用心。

因為是三班倒上崗,每天夜裡和凌晨兩三點常常是志願者們最難熬的時候,“又冷又餓,服務對象也少。”一天夜裡,范軒在路邊緩解壓力,身邊一位大爺走過挺遠后,又折返回來和他聊天,說深更半夜執勤服務,志願者挺不容易的。“大爺的這種理解讓我感動地掉下了眼淚”。

在德國生活20余年,范軒平日也時常幫助殘疾兒童、探訪孤寡老人、到教會組織做義工等,積累了一些志願活動經驗。“此次為抗擊疫情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將成為我人生中一段特殊的記憶。”

歷經中國抗疫進程,范軒坦言,對中國制度優勢、疫情信息透明化、政府及民間的齊心應對等有了較為深入的認識。

“作為一名華媒人,我不僅要成為參與者、見証者,還要當好記錄者。”范軒計劃后續結合語言、環境等方面的設計,舉辦一系列展覽、報告會等,講好中國抗疫故事,讓歐洲當地民眾了解中國在抗疫方面所做的努力。

(責編:閆楓、徐玉涵)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