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冠病毒疫情在全球蔓延,為了防止疫情倒灌回流,上海等各大城市都陸續在原有入境管控措施的基礎上出台了更嚴格的限制規定。對上海來說,家裡要守住,還要嚴防輸入。面對新情況、新形勢,基層的僑界志願者又該如何繼續守好門、看好人?
楊浦:與隔離戶的那些事兒
楊浦區大連路小區共有200多戶涉外家庭——有的家裡有“洋女婿”,有的是孩子在國外留學,還有30多家純外籍居民住戶……隨著境外居民陸續返滬,這幾日整個小區都處在忙碌狀態。
3月8日晚上9時多,大連路居委會主任宛春強和社區民警、醫生、僑界志願者在小區門口焦急等待。在1小時之前,他接到在機場駐扎的街道工作人員信息:住在小區的日籍居民市川先生,乘坐日本名古屋飛上海的航班回滬了。
市川是一家物流公司的銷售經理,說著不太流利的中文。在回國之前,他主動打電話給居委,告知自己的行程:“我跟我老婆說好了,讓她搬出去住,全家隻有我一個人。”
整整兩周的隔離期間,市川很配合,半步不出家門。他說,自己已經把隔離當成了療養。
境外居民返回小區隔離,為何會如此主動配合?“其實並非一直如此,之前也經歷過一些小波折。”宛春強道出一段“辛酸史”。
韓國人尹先生在上海開了一家公司,一家三口住在大連路居民區。2月29日,尹先生的太太帶著女兒從韓國回滬。居委會提出讓尹先生搬出去住,否則就要一起隔離14天,但他們一家人最初並不願意。
宛春強找了與他們關系較好的居民一起上門做工作,強調隔離的必要性,並承諾在隔離期間做好服務保障。一番好說歹說,尹先生終於同意,自己在外面找了一家賓館,目前已經住滿14天,結束隔離回家了。
經過這件事情以后,居委會開始在小區裡加大宣傳力度。“現在大家都知道了,境外回滬人員一律要獨立進行居家隔離,同住的家屬需要搬出去住。”這樣的規定逐步成為居民的共識。
閔行:恭喜你解除隔離!
“恭喜你,成功解除14天居家隔離了!”
3月10日上午10點,閔行區錦繡江南居委書記陳晴花,和小區韓籍居民李周映碰了碰拳頭,並給他發放了所在小區的出入証。
2月24日,李周映的妻子帶著孩子返滬。考慮到自己和小區居民的安危,李周映向居委進行了報備,並自覺要求全家一起進行居家隔離。
在居家隔離期間,李周映還成為小區的一名外語志願者,幫助居委干部一起,在線上向外籍居民宣傳小區的防疫防控措施——“我這裡有個微信群,都是居住在錦繡江南區域的韓國人,群裡現在已經有900多人。”
在這個微信群內,李周映自發地給不少近期回滬的韓籍同胞們排憂解難。他表示,群裡80%的居民都對上海實施的醫學觀察隔離舉措表示理解,剩下的20%居民主要是在回滬前並沒有做好心理和物資上的居家生活准備,又不會說中文,因而有些擔憂。
“小區的服務很到位的,每天會在規定時間給我們上門收生活垃圾,在附近超市和餐廳訂購的外賣快遞,也會由小區保安或者志願者們送到門口,不用擔心的。”李周映在微信群裡講述著自己過去14天的居家隔離生活體驗,借此安慰近期返滬的同胞。
李周映表示,中國近期前往韓國求學的留學生等也需要進行醫學隔離觀察。同樣,韓國進入中國的人員也應該遵守疫情防控的隔離觀察需求。“我相信在這樣的舉措下,兩國的疫情都會逐漸好起來的。”
奉賢:一定遵守隔離要求!
3月13日晚上6點開始,奉賢區貝港三居的志願者們就一直守候在小區門口。原來,小區裡有一位留日學生小范當晚從日本回滬。按照規定,志願者們要安排他進行居家隔離。
之前,小范的媽媽和外婆來過居委,詳細咨詢了有關境外回滬人員居家隔離的情況。晚上7點半左右,小范在浦東國際機場奉賢接待人員的護送下,終於回到了小區。
到家后,居委書記叮囑小范在14天居家隔離期間不能出門。如果需要買東西,居委可以幫助代買並送貨上門。生活垃圾也由居委單日上門回收,物業將每天對樓道進行消毒,衛生所的醫生第二天也會上門與其對接的——隔離期間,有任何事情都可以聯系居委。
小范向居委和物業人員的辛勤付出表示感謝,說:自己一定會認真遵守14天居家隔離的要求,請大家放心!
來源:上海僑聯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