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境外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持續增加,多國陸續出台嚴格的管控措施,中國駐外使領館網站也紛紛發布通知,提醒中國公民及僑胞加強日常防護,關注疫情發展。
面對快速變化的疫情,編輯整理了常見的自我防護方法和求助指南,希望可以在疫情期間幫到大家。
資料圖:醫護人員。(安源 攝)
在海外如何科學自我防護?
雖然各國文化傳統、風俗習慣不同,但面對疫情基礎的防護方法大致相同,海外僑胞無需緊張,提高科學防護能力才是應對疫情的最佳選擇。
一、少聚集、多鍛煉
1、疫情當前,大家應盡量減少不必要外出,避免聚餐集會,特別避免前往人員聚集和空氣流動性差的的公共場所,有可能的話盡量在家辦公或學習。居家期間保持作息規律,健康飲食,避免勞累,適度鍛煉,提高免疫力。
2、如確實需要外出,大家一定要做好防護措施,室內環境要與他人保持一米以上距離,遠離咳嗽、打噴嚏和發熱的人,並視情況佩戴口罩。
視頻截圖
二、勤消毒、勤洗手
1、在日常生活環境中,大家要保持衛生做好清潔,加強居室通風﹔做到勤洗手,使用肥皂保証每次20秒以上﹔勤消毒,定期用消毒濕巾或酒精棉擦拭日常使用的手機等電子產品。
2、在公共場所觸碰電梯按鈕、公交扶手、門把手、水龍頭等設施后,大家應及時洗手,或使用免洗消毒液清潔雙手。
三、關注疫情、莫恐慌
1、大家要密切關注住在國衛生部門、權威媒體及中國駐外使領館發布的信息,了解掌握疫情發展的最新情況,積極配合當地政府採取的防疫措施,遵守當地法律法規,做到科學防控。
2、大家還要科學理性面對疫情,不恐慌、不漠視、不歧視﹔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
僑胞求助該去哪兒?找誰?
疫情期間,如果僑胞因為自我隔離而生活不便,或遭遇歧視、詐騙等問題需要幫助。這種情況下,應該去哪兒求助呢?找誰比較靠譜呢?
中新社記者 陳驥旻 攝
焦慮恐慌 網上詢醫
新冠肺炎疫情發展迅速,部分僑胞對疫情產生焦慮、恐慌心理。
為解決部分僑胞因語言不通咨詢當地醫療服務難的問題,多個中國駐外使館溫馨提示,可利用在線醫療咨詢平台咨詢防疫有關問題。
該平台由阿裡巴巴集團旗下的阿裡健康推出,協調有湖北問診經驗,經過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培訓的公立醫院執業醫生參與。
用戶打開支付寶APP,首頁搜索“科學防疫”,點擊進入“守護海外僑胞”阿裡健康問醫生服務頁面,點擊“全科醫生免費問”,即可在北京時間8:30-24:00免費咨詢國內醫生。
尋求協助 咨詢使領館
海外僑胞在了解自我防護信息的同時,也應隨時關注疫情進展。近期,中國駐外使領館網站紛紛發布信息,刊登疫情進展和入境政策等,方便僑胞了情最新情況。
中國駐佛羅倫薩總領事館網站截圖
近期,一些國家涉及疫情的詐騙案件也時有發生,如果有僑胞接到不明電話、郵件等,也可以咨詢駐外使領館,切勿上當受騙。
隨著疫情受關注度提升,如遇針對中國公民的侮辱、歧視言行,駐外使領館提醒務必保持冷靜,確保自身安全,並保存相關証據。如遇暴力行為,請及時報警或請求他人協助。必要時,可循法律途徑維護合法權益,並聯系使領館尋求協助。
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館網站截圖
生活不便 聯系僑團
目前很多國家的僑團、商會都組織成立了疫情防控應急小組,海外僑胞如果在生活中遇到不便,可以求助當地僑團。
僅僅在意大利,就有20個僑團、34名僑領加入自發成立的疫情防控應急小組,不少商會還專門劃撥了資金,幫助生活困難的僑胞減壓力解難題。
西班牙青田同鄉會也聯合當地各大僑團,向僑胞宣傳國內的防控經驗,提醒他們做好自我防護。同時,對部分僑胞進行心理疏導,避免加劇對疫情的恐慌情緒。
群聊問診微信群截圖。
比利時中華商會和婦女聯合會也採購口罩、消毒劑等醫療物資,免費發放給僑團會員。
希臘青田同鄉會為了更好的向僑胞宣傳,通過微信公眾平台發出倡議書,提出不聚眾、不裁員、不傳謠、不搶購等多條建議。
資料圖:《歐洲時報》微信公眾號“向東向西”圖片
隨著疫情拉響警鐘,在日本、韓國、美國等華僑華人同樣第一時間互幫互助、彼此力挺。
疫情之下,彰顯人性,相信大家守望相助、共同努力,一定能早日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來源:中國僑網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