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上海市廣大僑界志願者積極響應號召,主動請戰,他們積極配合所在社區,深入疫情防控工作一線,形成了全力以赴防大疫、眾志成城攻大難的強大合力。
崇明:這個生日最難忘!
家住港西鎮協北村的沈凱凱,正在韓國讀大四。
疫情發生后,社區啟動了“鐵軍行動·社區防疫”志願者服務活動。小沈在社交媒體上看到了“鐵軍”征集令后,第一時間報名參與,“趁著韓國還沒開學,我也想為家鄉出一份力!”
盡管協北村到他服務的亞通水岸小區相隔數十公裡,但小沈堅持“霸佔”家裡的汽車,跨鎮執勤。看到丁家橋社區人手緊張,小沈干脆把自己的女朋友、表妹都帶來變成了“編外志願者”。
2月22日是小沈的23歲生日。這一天原本輪到小沈休息,沒想到他又出現在了小區門崗。他說:“疫情一日不結束,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無法回到正軌。堅守崗位的生日,才更有意義!”
3月1日是小沈原定的開學日期,由於韓國疫情嚴重,他申請了本學期休學。休學不休假,他又出現在了亞通水岸小區的門口。小沈說,社區居委會書記盛京和其他工作者的辛苦和認真他都看在眼裡、學在心裡。疫情期間,志願者服務工作雖然單調,但受益匪淺,對自己以后踏上社會肯定有所助益。
黃浦:守護外灘我光榮!
徐玲梅是黃浦區外灘街道僑聯聯絡員,也是外灘轄區的一位志願者。
疫情發生后,當得知所在的居委志願者缺口較大,她便主動向居委報名,積極要求參與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值勤。
一開始,街道的領導和居委干部也十分擔心:“徐阿姨的子女長期在國外工作。她參與此次的社區疫情防控工作,遠在海外的子女們定會十分擔心。”徐玲梅安慰說:“放心吧!我是自願參與這次防疫工作的。國外的女兒給我寄了很多口罩和食物,防疫物資也很充足,你們不用擔心!”
乍暖還寒的入春時節,上海的天空總會細雨綿綿。又冷又濕的天氣,年輕人都覺得很難受,上了年紀的人更是覺得冷氣都往骨頭裡鑽。徐玲梅站在小區大門口執勤,往往一個多小時下來,身子便有點僵了。但是,為了社區這道防線,她格外盡心盡責——居民要進入小區,她便很耐心地給大家量體溫。看到有陌生面孔出現,她會立刻督促在記錄本上登記。有送快遞過來,她就囑咐小哥將快件留在崗亭,通知客戶自己來取……
徐玲梅說:“與社區工作人員一起奮戰在社區抗疫第一線,貢獻我們老歸僑的力量,盡心盡力守護外灘,我感覺非常光榮!”
閔行:我和老伴來站崗
家住閔行區聚緣居委的僑眷王新榮是一名老黨員,也是小區業委會主任。
自疫情發生以來,老王主動請纓上崗,成為社區防控的第一批志願者。按照排班表,老王和其他志願者們輪流上崗,不論是上午的班,還是下午的班,他都准時到社區值守崗位報到,熟練地穿上紅馬甲,站在小區門口執勤測溫。
雖已年過70,但絲毫不影響他的抗疫熱情。在他的影響下,老伴王秀珠也加入了抗疫志願者團隊,和他並肩作戰。女兒時不時從英國打視頻電話回國,詢問國內的疫情和父母的身體狀況。當得知父母都加入了社區志願者,女兒表示要給他們大大點贊!
“守護家園,人人有責。疫情當前,我們作為一名老黨員,更應該沖鋒在前!”老倆口表示。
奉賢:這位“爺叔”有腔調!
方桂昌是奉賢區青村鎮錢忠村的一名僑眷,子女現在加拿大定居。在得知村內需要志願者后,作為村民代表的他第一時間主動申請加入志願者隊伍!
錢忠村的設崗點位,正好在老方所辦企業的門前。他清理出了門衛室,將其無償為志願者提供休息、洗漱等服務。
老方的妻子看到村內工作人員、志願者們常常因忙於疫情防控而草草解決午飯甚至沒空吃飯的情形,便主動聯系村內巾幗志願者們成立了“愛心小食堂”,為一線防疫戰士們提供各類愛心點心,默默在防疫后線做好支援。
在許多個防疫的日日夜夜,老方始終同工作人員一起值守崗點,認真做好對往來進出人員的登記、測溫和宣傳工作。性格耿直的他,還經常會對一些不配合的人員進行嚴肅卻不失幽默的勸告。在他的細心解釋、耐心勸說下,大家也總能理解配合。
老方的熱情、認真感染著村裡的街坊鄰居們。大家都稱贊他有本事,是個“模子”,充分展現了一個上海爺叔的腔調。
來源:上海僑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