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海外行動
北京:即日起非疫情嚴重國家入境人員也需居家隔離14天
2020年03月12日13:29  來源:北京青年報

3月11日下午,記者由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獲悉,即日起自非疫情嚴重國家入境進京人員,也要居家觀察或集中觀察14天,納入社區健康管理。

據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社區防控組辦公室副主任、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張強介紹,考慮到目前入境進京的外籍人員不斷增多的現狀,本市加大了防控保障力度。目前,全市按照“全口徑、全范圍、全閉環”的要求,對疫情嚴重國家入境人員的防控工作進行規范,並通過嚴格進京管理協調機制與外省區市溝通,細化工作任務,“點對點”“手遞手”,以形成閉環防控體系。

目前,首都國際機場T3航站樓D區已開辟專門區域,作為來自疫情嚴重國家的航班停靠專區,對所有乘客完成衛生檢疫、體溫篩查、信息核錄、進港中轉等流程后,分類進行轉送。此外,據張強介紹,針對入境進京人員,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新館(順義區)還設立了專門的集散點,由各省區市和本市16區及開發區分別派駐工作組,做好24小時的分流轉送工作。其中,目的地為外省區市的,由相關省區市具體負責轉送和安全防護工作﹔目的地為北京的,由屬地各區具體負責轉送和安全防護工作。

有固定居所的,各區安排專車專人送至居住小區,嚴格執行14天的居家觀察﹔無固定居所的,各區安排專車專人送至本區集中觀察點﹔短期進京且有商務等行程目的地的,安排專車專人送至指定賓館,並接受健康管理。對私家車來接且確定為居家觀察的,各區則負責登記接機人員和旅客詳細信息、簽訂承諾書后,核實無誤的允許返回居住小區。

入境進京人員到達居住小區后,由街鄉和社區在小區門口做好對接,出示居家觀察告知書,簽訂居家觀察承諾書,落實14天居家觀察有關要求,做好日常服務保障。張強表示:“3月10日0時起,本市正式啟動這項工作,目前工作總體進展順利,旅客情緒基本穩定。”

發布會上,張強再次強調了對入境進京人員疫情防控的相關要求和規定:自疫情嚴重國家入境進京人員,繼續執行居家或集中觀察14天。另外,即日起自非疫情嚴重國家入境進京人員,也要居家觀察或集中觀察14天,納入社區健康管理。短期入境進京且有商務等行程目的地的人員,需入住指定賓館並進行核酸檢測,未出檢測結果前,不得離開賓館。不在北京停留,經停首都國際機場、大興國際機場轉機出境人員,應接受健康管理。以上措施在執行過程中,將根據疫情形勢發展情況適時調整。

發布

新增6例確診病例均為境外輸入

北京市衛健委昨日發布消息,3月10日0時至24時,北京新增報告新冠肺炎確診病例6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其中5例為意大利輸入病例,1例為美國輸入病例。新增報告疑似病例2例,均為境外輸入﹔密切接觸者44人,其中境外輸入26人。治愈出院病例6例,分別從市區兩級定點醫院出院。其中有3名男性,3名女性,年齡最小的32歲,最大的93歲。

截至3月10日24時,累計確診病例435例,治愈出院病例326例,死亡病例8例。現有疑似病例27例。累計確定密切接觸者3694人,其中434人尚在隔離醫學觀察中。確診病例中東城區14例、西城區53例、朝陽區72例、海澱區63例、豐台區43例、石景山區14例、門頭溝3例、房山區16例、通州區19例、順義區10例、昌平區29例、大興區39例、懷柔區7例、密雲區7例、延慶區1例,平谷區尚未有病例,外地來京病例25例,境外輸入病例20例。

全市有12個區已連續14天以上無新增確診病例,具體為平谷區自有疫情以來無報告病例,延慶區47天,門頭溝區37天,懷柔區33天,順義區31天,密雲區28天,石景山區26天,大興26天,房山區23天,昌平區22天,西城區20天,通州區20天。

435例確診病例中,男性病例206例,佔47.4%,女性病例229例,佔52.6%﹔年齡范圍為6個月∼94歲,其中5歲以下14例,佔3.2%,6歲至17歲17例,佔3.9%,18歲至59歲293例,佔67.4%,60歲及以上111例,佔25.5%。

據市疾控中心昨日通報,3月10日新增的6例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均為境外輸入,不涉及京內居民小區。市疾控提醒,目前疫情境外輸入風險持續加大,境外來京返京人員應遵守北京市疫情防控要求,加強個人防護。提醒各單位和市民朋友,疫情形勢仍然復雜嚴峻,絲毫不能鬆懈大意。文/本報記者 蔣若靜

復工復產

43戶市管企業集團總部已全面復工

在昨天的發布會上,市國資委黨委副書記、副主任、新聞發言人晉秋紅表示,截至3月9日,市國資委直接監管的43戶市管企業集團總部已全面復工﹔1089戶二級及重要子企業中,符合復工復產條件的1019戶企業已全部復工復產,復工復產率已達到100%。

晉秋紅提到,市管企業在防護服和口罩上基本上沒有布局,也不生產這類產品。但疫情當前,市國資委迅速組織動員有條件、有能力的企業轉產擴產,加大研發力度,保障關鍵防疫物資的生產供應。

如時尚控股從零開始迅速轉產,成為北京市口罩產量最大的生產企業,目前日產達200萬隻,並成功研發兩種新型口罩產品﹔京城機電除為全市31條口罩生產線提供技術支持外,又完成兩條新生產線的研制組裝﹔化工集團為北京市各大醫院及醫療機構提供醫用手術手套496萬余副,醫用檢查手套1935萬余隻﹔北京電控隻用30天就研發投產了“無接觸式”體溫檢測儀,可在3-5米距離、30毫秒以內完成16個目標測溫……

目前,市國資委正在督導本市重點工程有序開工復工。據悉,今年15家市管企業承擔了全市新續建重點建設任務78項,一季度需開工75項。截至3月9日已復工55項,目前未復工的20個項目也正在有序進行復工准備,力爭一季度全部如期復工。

在重大工程建設方面,2月8日,北辰集團國家會議中心二期工程復工﹔2月9日,北投集團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全面復工﹔2月10日,首鋼集團滑雪大跳台配套建設復工﹔城建集團四項奧運建設項目、建工集團首都機場線西延等重點工程,也已陸續復工。京投集團三條在建地鐵線和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等重點工程在兩周內精准復工。軌道交通房山線北延、昌平線南延、3號線等重點工程相繼復工。”晉秋紅說。

保障供應

首農集團力保首都食品供應不漲價

疫情期間的食品供應,一直備受市民的關注。在昨天的發布會上,首農食品集團董事、新聞發言人陳方俊介紹,首農集團1月25日(大年初一)就已成立了集團疫情防控領導小組,以戰時狀態第一時間應急響應,集團生鮮日配生產企業和副食直營門店春節期間不停工、不停業、不漲價、保供應。自大年初二起,首農集團的米、面、油、肉、蛋、奶、菜等生產企業也都已復工復產。目前,除個別京外企業因當地疫情未復工外,目前首農的在京企業復工率達100%。

陳方俊介紹,目前北京的食品庫存充足,集團共儲存糧油、肉類、蛋類、蔬菜、食糖、副食調味品等11大類、20種產品,成品庫存41.8萬噸。另外,近370萬噸糧食庫存為加工企業生產提供充足貨源。

為了進一步集中保供,首農集團還從外埠緊急安排調運,以保障首都市場供應。據悉,大紅門自1月28日以來,累計屠宰生豬577905頭,銷售豬白條、分割品52000噸,優先滿足北京市場供應﹔東方食品公司在蔬菜應急庫存2萬噸基礎上,初四赴河北蔬菜訂單基地籌集蔬菜2萬噸,以“看家菜,平價賣”上市,贏得居民交口稱贊﹔古船米業滿負荷生產,吉林榆樹基地大米從1月29日起陸續到京,累計調運9000噸。

“市場需要就是我們的使命。我們迅速調整了生產線,增加小包裝食品供給,古船食品將小包裝面粉日產量提升100噸。另外,打通了線上線下供應渠道,六必居、王致和、白玉等老字號登錄微店等線上平台等等,以各種方式滿足百姓在特殊時期日常採買需求,”陳方俊說。

案例分析

一家四口從意大利抵京后確診

在昨天的發布會上,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龐星火介紹,3月10日,本市報告6例境外輸入確診病例,其中4例確診病例來自意大利的同一家庭,為邱某某及其3名子女。該家庭國內戶籍為浙江省麗水市青田縣,長期定居在意大利貝加莫省。

據患者及其親屬自述:邱某某的丈夫於2月27日在意大利當地出現發熱、胸悶等症狀,於3月4日在當地醫院住院治療,最高體溫39.8℃,目前在意大利未返回國內。

邱某某於3月4日在意大利出現咳嗽且有痰,未就診,其與其3名子女共4人於當地時間3月8日9:51搭乘EY088次航班,從意大利的米蘭經停阿聯酋的阿布扎比,換乘EY888,3月9日8:26到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在機場海關檢查時,一家4人因有干咳等症狀,即送至定點醫院篩查。3月10日4人均確診。目前,4名確診病例在定點醫院進行隔離治療,病情穩定。涉及60名密切接觸者,其中8人在北京,均已採取管理措施。

龐星火提示境外朋友,如有發熱和干咳等症狀,應盡早在當地就診,避免長途旅行,以免耽誤治療,引發傳染病傳播。

(責編:閆楓、蔣琪)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