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國內僑界
天津僑資企業陸續復工 在困難面前他們不言得失
2020年03月04日16:30  

為進一步推動疫情防控期間僑資企業復工復產工作,及時協調解決企業生產發展中遇到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市僑聯聯合市委統戰部於近日到相關僑資企業走訪調研。目前,在各方的支持下,僑資企業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陸續復工復產。

此次調研的僑資企業有天津濱海鬆昌國際物流(集團)有限公司、天津賽譽食品有限公司、天津高樂高食品有限公司、天津源達日化股份有限公司、天津賽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天津太平洋醫藥科技集團,重點對企業復工復產、“三免一減”政策運用、員工用餐安排等情況,並聽取了復產企業關於房租、物流成本、企業融資等方面的意見和建議。

員工與企業共患難 堅守社會責任

天津濱海鬆昌國際物流(集團)有限公司是國家外經貿部批准成立的一級貨運代理企業,也是天津口岸首家開展專業拼箱進出口業務的龍頭物流公司。隨著企業復工復產的有序進行,進出口貿易也日漸回暖。

該公司總裁郭丹丹介紹說,他們已經於2月25日正式通過復工申請,現在企業已經逐漸步入正軌。為了做好企業的防疫防控,他們盡量安排員工在家辦公,最小限度派人值班,保証安全生產的前提下,盡量減少到企業的人數,外地返程員工自覺隔離14天。對於到單位辦公的人員,他們配合大廈嚴格遵守大廈進出防控制度以外,公司制定了防疫期間進入辦公室的嚴格消毒和檢測流程,設專人負責定時全面消毒和監測並留存完整記錄。給公司員工配備了防護口罩、護目鏡、防護服、消毒液等,制定了防疫制定及指導手冊,加強員工防疫意識。每天以部門為單位匯報人員健康情況,他們還在公司內部公告群裡把疫情信息及防護知識第一時間普及給全體員工周知。

“其實,我們在得知疫情之后,就做好了防疫物資的儲備工作,我們知道口罩等防護用品很難買到,我們就積極聯絡全球海外代理,為社會需求努力尋找防護用品購買資源和渠道。我們身在加拿大的公司領導和墨西哥的代理商也傾力採購大量防疫物資,想方設法盡可能多地將防護口罩寄往國內。”郭丹丹說。

據了解,該公司在海外購得的防護物資不僅用在了公司防疫和人員防疫上,他們還積極支援武漢,第一時間把1000個口罩捐贈給武漢貨代協會。公司董事長劉勁鬆作為溫哥華天津海河聯誼會負責人又單獨為武漢的醫務工作者捐贈了1200個口罩。

疫情防控期間,為了減少“面對面”接觸機會,鬆昌物流推出了線上訂艙平台,客戶在家即可訂艙,還可查詢運價波動、船期變化,並跟蹤貨物動態信息等。對於員工也開展了在線培訓,對所有員工進行工作方法,專業知識,銷售策略,營銷手段等培訓,不僅提升了辦事效率,也讓企業的網上辦事水平提升了一個台階。

作為一家國際物流企業,疫情防控對企業的經營還是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郭丹丹說,一些客戶受陸運公司司機人手緊缺的影響,貨到晚了,他們也積極協調船艙,做好給客戶的換單工作等,想法設法降低客戶的損失。近一段時間,周邊國家也出現疫情,大量航班、航線取消,鬆昌物流採用了“空海聯運”的方式,實現了物流高效解決方案。

郭丹丹說“作為企業,我們也面臨了訂單數量減少、資金周轉難等問題,但是我們積極自救,自強不息,這場戰疫,我們絕不會退縮!”

據了解,為了解決資金問題,劉勁鬆董事長個人為公司轉賬300萬人民幣,一解燃眉之急。公司員工主動提出與企業共患難,要求減薪、延發薪水,但是企業本著高度的責任感,在天津發布了可延緩繳納社保的政策后,公司仍按時上繳,全方位保障一線員工的生活。另外,他們還利用優勢積極協助天津國資委在全球採購防疫物資,並還承諾對於進口抗疫物資用品,隻要通過鬆昌物流運輸,承諾全部免費,全力支持抗擊疫情。

及時復工復產 保住千萬訂單 

天津賽譽食品有限公司是坐落在天津空港物流加工區的一家中外合資食品企業,在解決了重重問題之后,該企業已於半個月前恢復生產。由於復工及時,該企業保住了4000多萬元的訂單,挽救了企業的生命。

春節過后,公司ceo陶靜就為復工復產奔走著,她說:“真是著急啊,因為疫情,我們已經損失了一些訂單,如果再不能及時恢復生產,我們已經簽好的訂單就要違約了,意向訂單也會被其他公司搶走,這對於企業真是生死存亡的考驗。”

為此,陶靜向空港管委會提出了復工申請,但是作為一家生產型企業,員工的問題如何解決是橫在陶靜面前需要解決的問題。

“我們生產線的工人多是外地員工,疫情防控期間交通不便,員工如何返津是個問題。”陶靜說。

得知企業有接送員工的需求,天津商務委、空港管委會深入企業調研,幫助企業接送員工,

因外地員工分散,首批隻能將山東一個縣18位集中的員工接回。

有了18名員工,陶靜還是愁,因為按照防疫規定,外地員工返津需要隔離14天。但是,如果再等14天,訂單還是完不成。鑒於這種情況,陶靜跟相關部門協商,提出可不可以將員工隔離在廠區內,由企業擔保在14天內員工絕不離廠,在此期間做好廠區內的消毒、防疫工作。

“我們做好員工宿舍的消毒工作,做好員工個人防護,並分散員工工位等。”該企業經過一系列的准備工作,該企業的防疫水平達到了要求,得到了復工批准。

准許復工,讓陶靜緩了一口氣,這幾天,他們又忙著把分散居住的外地員工,派車接回,雖然還不能達到滿負荷運轉,至少企業的設備已經可以運轉起來了。

“我們是凍干定單生產型企業,受原料、運輸及人工成本影響大,少一天停工,都是可以將企業損失降到最低、訂單就是企業的生命,也是團隊多年經營的心血。陶靜回想復工這段時間,可以說 “煎熬”來形容,但她也很感謝市統戰部、僑聯及直屬空港港委會的大力度協調指導支持,讓賽譽成為了第一家空港復工企業。

得知現在天津正在研究制定對於中小型企業的扶持政策,陶靜表示,購買防護用品等增加了企業的經營成本,對於中小型企業來說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希望相關部門的政策支持能更加精准對接企業需求,出台的政策能惠及更多的企業,解決企業的實際問題。

為此,市委統戰部、市僑聯將責成相關部門認真研究企業需求和遇到的問題,竭盡全力幫助企業復工復產,同時,幫助僑資企業繼續做好科學防控,鼓勵企業合理配置資源,創新生產方式,優化投資結構,讓變壓力為動力、化危為機,做到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兩戰並重”,努力實現“雙勝雙贏”。

來源:北方網

(責編:皮博、蔣琪)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