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天,當天津已數天感染新型冠毒患者零增長時,在天津三中心醫院工作的僑眷楊淑靜既高興又擔憂,高興的是天津這邊疫情控制平穩,擔憂的是兒子的安危,因為她的兒子李楊已經隨天津第七批醫療隊赴武漢恩施半個多月了。這些日子,她是掰著手指算著每一天過來的,望眼欲穿盼兒平安歸。她雖然也在抗疫一線,但與每天都要跟新冠狀病毒面對面接觸,做核酸檢測的兒子相比,她覺得自己的工作不算什麼。
2月11日早上,連續幾日的緊張工作,輪休的楊淑靜打算叫新婚不久的兒子兒媳一起回家來吃飯。整理房間時,聽到先生的手機鈴聲,循聲看到接聽電話的丈夫鄭重的點頭說:“嗯,去吧,去吧!不用擔心我們!”她的心立刻揪了起來,因為,一直以來家裡婆婆媽媽的事情兒子都是先給她打電話的,這次卻反常。再看先生肅然的表情,身為醫生的她立刻明白了,這是兒子要上武漢抗疫的戰場了。她心中盡管有千般不舍,可對著電話卻說:“好兒子,去吧,我們支持你的選擇!”
雖然嘴裡答應兒子去武漢,可拿著電話的她心中很為兒子擔心,因為不斷有新聞報道,不少醫護工作者感染,並有一些優秀的醫生倒在了抗疫的戰場上。哪個孩子不是母親的心頭肉,萬一真有不測,讓他們隻有獨生子女的家庭怎麼承受?楊淑靜在醫院影像科工作,從疫情的一開始就在一線,院裡科裡不停的組織各種安全操作和防護培訓等等,作為醫務工作者她知道這次的疫情有多嚴重。這麼多年他們少有的為李楊擔心,兒子從上小學到博士畢業,兒子的努力和付出她和丈夫總是看在心裡,特別欣慰。但她更明白黨和國家培養兒子多年,這一刻祖國需要他,武漢人民需要他,作為白衣戰士他就要義不容辭的出征。放下電話他們夫妻倆立刻行動,給兒子准備生活物品......。
午飯時分,兒子和兒媳拉著行李箱來了,面帶著自信,看不出慌亂和緊張,楊淑靜不停的叮囑,必須要做好防護,要嚴格遵守操作規程,要認真完成每一個環節,叮囑他要和同行們共同努力……懂事的兒子讓他們封閉消息,不要告訴家裡的親屬,因為李楊的奶奶和姥姥都年過80了,還有姑姑也都60有余了,怕他們會擔心再出狀況。
兒子登上了赴恩施的飛機,楊淑靜在醫院值班,她在手機視頻中為兒子送行。作為母親的她,多麼想去為兒子送行,可她還有自己的戰場。她隻告訴兒子:“加油,用你的所學,用你的汗水和你同伴共同的付出,去打贏這場防疫戰,媽媽等著你完成任務平安回來!”
楊淑靜再見到兒子,已經是兒子和同事穿戴防護服努力工作的場景了。為了減少風險,更為了節省防護服,兒子和同事們,一連六七個小時不吃不喝,不上廁所。他們每天要完成500-800的病例檢測,走出檢驗室已是很晚而且汗流浹背,衣服都濕透了好幾套。長時間悶在防護服裡呼吸不暢、胸悶頭痛,看著視頻裡的兒子臉上還有被口罩和防護面具勒出印印,她心疼地問兒子:“累嗎?”兒子寬慰母親說:“還好吧!”因為兒子深知每一位確診和痊愈的患者離不開檢測人員的一次又一次的付出,隻有提供精准的檢測數據,才能幫助臨床醫生為患者做出准確的診斷。
兒行千裡母擔憂。楊淑靜每天早上都要在微信裡向兒子問好。每天晚上都要聽到兒子的聲音,才能躺下入睡。她囑咐兒子:“每一個病例,你都要認真對待,做好防護。”
楊淑靜自豪地說,雖有不舍與擔心,但從不言后悔。不后悔兒子學醫,不后悔國有難兒子勇敢的出征,兒子是全家人的光榮和驕傲。已近退休年齡仍在一線工作著的楊淑靜,她期盼著,等待著兒子榮歸故裡的身影,看到兒子凱旋的笑容。
來源:津雲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