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2月26日電 (吳侃)大年三十的傍晚,醫院緊急來電,要求援武漢醫療隊隊員即刻出發馳援武漢,上海新僑人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青浦分院呼吸內科醫師周鋒立即放下碗筷,簡單收拾好行李,直奔醫院集合點。
事實上,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醫護人員不分晝夜,在戰“疫”一線擔負起艱巨使命,其中也不乏僑界人士身影。
到武漢的第二天,周鋒就在金銀潭醫院值夜班。一次夜班中,一位病人被收治入院后沒來得及吃飯,周鋒便把自己剛領來的盒飯通過隔離病房窗口遞了進去。
在眾多的逆行者中,有一名特殊的“跨國逆行者”。何彩霞旅居英國15年,是一名注冊護士,在英國醫療護理機構從業十余年。
因為新冠肺炎疫情,何彩霞辭去了在英國的工作,2月14日晚搭乘航班回到中國,加入抗“疫”醫護人員行列。她說:“眼下國內需要醫療人員,這正是我的專業知識和經驗能力發揮作用的時候。”
農歷臘月廿七,海歸醫生、同濟醫院神經外科的陳旭與多名同事一起,報名支援該醫院主要收治新冠肺炎病人的重症科。“需要我們的時候我們就上,說到底,這本就是咱們學醫的初心啊!”
重症科的醫護人員6小時輪一班,防護服穿戴復雜耗時,上崗前不喝水、少進食是大家的默契。陳旭說,下班后最想做的事兒,就是坐下來喝杯溫開水。
還有部分僑界醫務工作者雖還未到前線,但已加入后備隊伍,做好隨時出發的准備。一封封“請戰書”,言語真摯。
“我自願加入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赴武漢支援醫療組后備梯隊,不論生死,不計報酬……”1月26日上午,78歲的江蘇宜興僑眷鄧君朴將一封手寫的請願書交到了宜興市中醫醫院。
鄧君朴從醫近60年,至今仍工作在臨床一線。女兒鄧理和他同在宜興市中醫醫院工作,女兒看到醫院招募志願者的通知后,立即發微信告訴父親自己想報名。鄧君朴決定要和女兒一起報名去武漢,於是向醫院領導遞交了這份“請戰書”。
“疫情面前,沒有一人是旁觀者。”杰出歸僑、中科院院士、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心內科醫師葛均波近日給自己的學生們寫了這麼一封信,信中說,自己報名了第二批援湖北醫療隊,沒有被批准,現在已報名第三批出征等待審批。
北京僑聯青年委員會副秘書長鄒以席是安貞醫院的大夫,1月27日,一支136人的北京援武漢醫療隊出發,鄒以席是心臟外科大夫未能入選。2月2日,醫院科室再次下發通知,要抽調3名醫生到醫院的發熱門診和隔離病房,鄒以席立即報名。
“這個時候頂上去,就是醫生的本分。”鄒以席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