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黨旗在抗擊疫情的戰斗中高高飄揚,這不只是一種號召,更是僑聯干部的一種自覺行動。北京市僑聯黨員干部抗疫背后的一個個真實故事,讓我們見証的了一名共產黨員精神和力量,他們用實際行動為黨旗增光添彩。
“這是我份內的事”。每當大家稱贊時,海外聯誼部副部長張琪總是平靜的對同事說。疫情發生以來,張琪同志承擔著向海外僑胞募捐防疫物資的專項任務,從1月26日到現在,始終堅守在崗位上。其他人可以換一換歇一歇,但張琪卻停不下來,每天要打上百個電話、發送數百條微信,由於國內外存在時差,她都是在深夜與海外僑胞聯系,有時一直工作到天亮,白天顧不上休息,繼續投入到核實物資的工作中,稱她為“拚命三郎”一點都不為過。每當看到海外僑胞捐贈的物資運回國內、每當說起海內外僑胞在大疫面前的赤子情懷,聲音幾度哽咽。經她手的每一筆捐贈,都做到了及時准確無誤,這樣“份內的事”每天都在發生著。
“時刻准備著”。這是辦公室二級調研員李開華的工作狀態。疫情發生以來,李開華負責海外捐贈物資運輸工作和信息報送工作。作為一名軍轉干部,他愛人患有腰間盤突出,行動不便,教育孩子、收拾家務都靠開華一個人。但在疫情面前,他像一名戰士,時刻保持臨戰狀態,做到隨叫隨到。他堅持每天第一個到單位、最后一個離開,對海外捐贈的物資及時協調車輛、及時安排接收運輸,有時一天往返機場數次,任勞任怨。對於疫情防控的建言獻策類信息隨時收集、歸納和整理上報,為保証信息的及時性、准確性和有效性,經常加班至深夜,為有關單位科學防疫、精准施策提供了依據參考。
“我不累”。這是海外聯誼部干部金古月的口頭禪。在這次抗擊疫情工作中,她主要負責對接國內外相關機構,核對防護物資型號、辦理物資通關手續,工作量非常大。這時的金古月正處於懷孕早期,已經幾次被大家強行勸回家裡休息,但她一次又一次偷偷溜到辦公室工作。即使待在家裡,也是在電腦前忙著內外聯絡。她說如果疫情一旦過去,有了時間,她有太多的故事想講。她想讓腹中的胎兒好好感受這些美麗的故事,“這是多棒多難得的熏陶啊”她特別自豪地說。
“風雪無阻”。2月13日晚上,北京的天空下著大雪,溫度降至零度下7度,一輛接收防疫物資的車輛行駛在首都機場高速公路上,對於市僑聯干部王鵬文、馬寧來說,又是一個不眠之夜。當晚8時,他們接到去機場接收物資的通知后,迅速反應,第一時間趕到單位,核實好航班后,頂著漫天飛舞的雪花,隨即驅車趕往機場。當清點好物資、運回單位后已是凌晨,看到這批海外捐贈的物資將會緩解一線單位的燃眉之急,困倦和勞累一掃而光,天亮后他們要重整行裝再出發,繼續投入到新的抗疫戰斗中。
“社區防疫有我”。文化交流部干部李靜怡以實際行動在積極踐行著這句話。自市直機關工委號召黨員到社區“雙報到”參與疫情防控以來,她認真落實“雙報到”要求,先后6次參加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無論清晨還是晚上、無論休息日還是工作日,隻要社區發出通知,每次都是積極響應、立即行動,第一時間上崗,堅決服從社區安排,在做好個人防護的同時,配合社區開展疫情宣傳、人員登記、體溫測量等工作,在社區疫情防控工作中,充分發揮了一名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
來源:北京僑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