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涯海角隔不開海外僑胞的赤子之心,萬水千山斬不斷血濃於水的同胞之情。
1月25日年初一浙江省僑聯發出《關於為抗擊“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捐贈款物的倡議書》以來,旅居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廣大浙江海外僑胞自發組織起來,以各種方式和渠道伸出援手,助力家鄉抗擊疫情。
1月31日,浙江省委書記車俊在省僑聯報送的《情牽四海,全球聯動 浙江僑胞全力以赴支援抗擊疫情一線》的工作匯報上作出批示,充分肯定了海內外僑胞連日來為抗擊疫情所作出的積極貢獻,稱其為“情誼可嘉,大愛無疆!”向僑胞愛心支援抗擊疫情表示家鄉謝意!並指示一定要珍惜和用好捐款捐物。
受到車俊書記的鼓勵和肯定后,僑界備受鼓舞,極大的提振了精氣神,廣大僑胞特別感動,大家紛紛表示要與祖國人民同呼吸、與家鄉父老鄉親共命運,弘揚浙江“三個地”的精神,再接再厲,為馳援家鄉打好防控阻擊戰發動全球僑力量,做好堅強后援!
截至2月18日,浙江僑胞已累計捐款18607.79萬元,捐贈價值13722.65萬元的醫用物資,合計捐資捐贈32330.44萬元。(其中,醫用外科口罩548萬個,醫用級N95口罩44萬個,醫用防護服19萬件。)
近日,浙江省副省長高興夫在省僑聯報送的《僑心向黨 共克時艱 浙江省僑聯全力以赴投身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工作匯報上又作出批示,充分肯定了省僑聯在應急醫用物資組織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感謝海內外僑胞!同時也希望在當前醫用物資仍十分緊缺的情況下,大家能進一步加力,多渠道貢獻。
時代的一粒灰,落在個人頭上,就是一座山。
2020年的這一粒灰塵落到海內外浙江人頭頂的時候,卻驚訝的發現,他們以驚人的凝聚力,以一顆中國心,以一群人的力量,共同扛起了這座山。
美國、俄羅斯、英國、日本、肯尼亞、喀麥隆、韓國、印度、越南、柬埔寨、孟加拉……
即使身在大洋彼岸,但浙江海外僑胞們卻仍然時刻心系祖國,擁有一顆中國心!
橫跨一個又一個時區,貫穿一個又一個24小時,參與的組織和個人難以盡數,感人細節難以盡錄。
祖國母親你別急,
孩子們帶著救援物資回來了
2月2日,瑞典籍海寧人曹海嘉,在瑞典、德國等地採購了40箱物資送給家鄉。
超市沒貨,他就去藥店買,為了買到口罩,他走遍了大街小巷。終於在2月4日,曹海嘉的物資安全抵達海寧。
2月5日,一位溫州90后華人,匿名從迪拜捐贈20噸醫療物資回國,捐贈給浙一醫院等三家醫療機構。
為了這批價值200萬的物資,國內承運的2位卡車司機,連開24小時,終於在凌晨三點抵達浙江。除了上廁所、吃方便面,一路不停歇。
司機宋師傅說,車上都是救命的東西,自己耽誤一秒,醫護人員就多一份危險。
雖然他們隻身在外,但是他們時時刻刻關注國內的疫情。
雖然他們不能親臨疫區,但是他們卻竭盡全力,貢獻自己的一己之力。
他們大聲地像祖國表白:“祖國母親您別急,孩兒帶著救援物資回來了。”
大愛!
不關乎年齡,更超越國界
疫情發生后,海外僑胞跑藥店、找工廠、跨境買,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一個個口罩、一副副手套、一套套防護服,點點滴滴,都是心意。
這其中,不關乎年齡,更超越國界,大家都是攢著一股勁,千方百計支持中國、支持湖北的疫情防控努力。
趙珺延和舅舅
一放寒假,趙珺延就被常年身居海外的舅舅邀請去雅加達度假。剛到沒幾天,就傳來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的事,他們家鄉溫州很快成了重災區。
華僑舅舅游和洲聞知此事,第一時間組織員工搶購口罩,緊急搜集島內醫用口罩。兩天后,首批15000個口罩“整裝待發”。
當游和洲急需讓人將物資運送回國時,他們碰到了難題:因為運費極其昂貴,最好是有人坐飛機帶回國內,但面對此時疫情形勢嚴峻的中國,當地無人願意擔此重任。
這時,年僅15歲的趙珺延毅然請戰。
作為一名優秀的“口罩搬運工”,趙珺延撕去口罩包裝以減少佔地面積,15000個口罩被硬生生地擠入5個24寸行李箱!5個行李箱是這個小男孩所能承受的最大運輸力量了。
趙珺延從印尼帶回的口罩。
而后他獨自一人踏上返鄉的航班!這也是印尼飛往中國的最后一架航班了。
15歲就上演了一出“千裡走單騎”的他說,我們只是做了作為普通中國人應該做的事。
雅典中文學校的師生們得知國內疫情的嚴峻形勢后,紛紛捐款
2歐、5歐、10歐……在雅典中文學校的募捐活動,孩子們用一雙雙稚嫩的小手將自己的零花錢投入募捐箱。
“你把20歐捐了,這50分夠用嗎?”老師問。女孩子眨眨眼說:“20歐我平時用不到,在學校買一個芝麻圈,50分還用不完呢!”
“老師,這50歐是我聖誕節唱聖誕歌掙的”
“老師,這是我的2歐元,我可以下星期再買面包吃”……
而迪拜的嘟嘟小朋友,今年6歲,在募捐活動中,他把自己的壓歲錢捐了出來。當時老師問他是否舍得,嘟嘟立馬回答“舍得”,因為“有國才有家”。
這樣的案例還有許多許多,他們或在意大利、在以色列、在巴拿馬、在印度尼西亞、在埃及、在波蘭……
他們是簡單而又可愛的中華兒女!
故園千裡隔,休戚總相關
面對持續發酵的疫情,除了個人在拼盡全力外,散落世界各地的浙籍僑團、僑界寢食難安、牽心挂肚 、到處奔走。
人肉馱隊,螞蟻搬家……從募集物資到跨洋對接,海外華人紛紛發力,千方百計地突破各種障礙運送物資回國。
你們闖烽火,我們備糧草
2月14日,一位不願留名的浙江僑界愛心人士匯來了500萬元,定向捐贈給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第二醫院、邵逸夫醫院和浙江省人民醫院,專項用於獎勵慰問奮戰在抗疫一線的醫務。
“病毒是陰性的,愛是陽性的。愛的力量終會戰勝病毒。”這位愛心人士前些日已捐贈過100萬元用於防疫物資採購,他說,“白衣天使也是我們最小的娃、手心的肉,希望他們好好保護身體,保護好自己”。
2月14日,這位愛心人士還給醫護人員送上了溫馨的粉色玫瑰,表達了最誠摯的祝福。
俄羅斯浙江商會鄧惠燕和周月敏在微信朋友圈看到浙江駐鄂醫院缺少醫用物資后,立即聯系省僑聯,希望將剛剛採購到的15000個3M口罩和168套防護服,捐助給在湖北的浙江白衣戰士們。
澳門蘇浙滬同鄉會副會長高繼勝代表同鄉會則向4家醫院捐贈了30000雙一次性醫用手套、4100 副醫用護目鏡﹔幾家僑商企業代表希望為前線“作戰”的浙江援鄂醫療隊備好糧草,捐贈了價值近500萬元的綠盛牛肉干、百草味堅果、立鑽鐵皮楓斗顆粒等的愛心物資。
於是,2月17日,一個簡短但濃情的“浙江僑界‘致敬逆行 感恩天使’暨澳門蘇浙滬同鄉會捐贈儀式”在杭州舉行,儀式過后,這一批防護物資和生活物資就會送到湖北一線的“逆行者”手中。
浙籍僑胞是最具有家國情懷、俠義之氣的群體,他們在世界的各個角落,但是他們始終都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母親。
歐洲華商會會長傅旭敏個人捐贈20000隻口罩,並發動荷蘭青田同鄉會捐贈口罩4萬隻,捐贈給在武漢抗疫前線的浙江醫療隊。
為了盡快把緊缺物資運到中國國內,由俄羅斯浙江商會鄧恵燕和周月敏捐贈的244箱醫用物資由留學生和旅行團幫助下閃送回國,馳援溫州等防疫物資緊缺的城市。
這樣的僑團在世界各地還有很多,每一個國家,每一個城市都有。無論出人、出資、出物、出策,都是愛心,是暖流。
這樣的故事,我們講過不少
21天,捐資捐物3個多億!僑浙有愛,戰“疫”有力!
華僑捐贈物資杭州機場卸貨。李晨韻 攝
再苦再累再多委屈,他們每一個人都會告訴你:“這都是所有在外僑胞的共同努力,我只是做了一點微不足道的事情。”
包機戰“疫” ,跨越歐亞
如何在最短時間內籌措到緊缺醫護物資,並將急需物資運回國內、運到湖北疫區是海外僑胞們在這個春節裡的共同思索。
一場跨越歐亞的接力賽,讓我們看到了海內外浙籍華僑華人身上那些最閃亮最耀眼的人性光芒。
“歐洲的朋友們,如果因為飛機停飛的原因,可以把捐災的貨品送到荷蘭阿姆斯特丹或者西班牙,我們有貨機包機帶回來!免費!”一則消息讓浙籍僑商群裡瞬間沸騰,求助信息紛至沓來。
大疫當前爭分奪秒。2月3日,一則浙江省歸國華僑聯合會聯系貨運包機直飛國內尋求抗疫捐贈物資的通知,將眾多歐洲華僑華人凝聚在一起。
2月5日,首架貨機從西班牙馬德裡(CA1026次航班)出發,飛機上載滿了口罩、護目鏡、防護服、消毒液等疫情急需物資,總計18個托盤,約5噸,371336件。
2月10日,第二批捐贈物資從葡萄牙裡斯本(JD0403次航班)出發,機上共裝載了38個托盤5.5噸,124507件捐贈物資。
2月12日,第三架貨機從比利時烈日(3V815次航班)出發,46個托盤,10余噸,641367件捐贈物資到達蕭山機場。
2月13日,第四架貨機再次從葡萄牙裡斯本(JD0430次航班)出發,機上載送捐贈物資64個托盤,近20噸,797077件。
同日,第五批捐贈物資搭乘溫州包機,由比利時布魯塞爾起飛,送達捐贈物資25個托盤,近7.4噸,755922件。
愛心接力賽一場接著一場,輝煌的戰果,背后是每一顆澎湃激昂的心和日夜兼程的身影。
疫情發生后,海內外浙籍僑胞萬眾一心、全球馳援,踴躍投身疫情防控阻擊戰。
“一方有難,八方支援”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心系祖國,大愛無疆”是海外赤子的奮勇擔當。
自疫情發生以來,日日變化,每一條消息都牽動海外華人的心,無數的人為武漢加油、湖北加油、中國加油,越來越多的人行動起來,這一場愛心接力,還在進行中!
這是一張在中國社交媒體上刷屏的照片上,防疫物資的貼紙上印有“豈曰無衣,與子同裳”。這些物資就是多個華僑華人以及中國的機構、企業攜手募集而來。
血脈相連,大愛無疆。這也是全球“愛心接力”中華僑華人共同的心意。
向無論身在何處默默付出的你們,致敬。
來源:浙江僑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