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上午8時,從莫斯科飛往杭州蕭山機場的國際航班徐徐落地,俄羅斯華僑華人及愛心人士在俄羅斯採購的口罩、防護服和護目鏡等醫用物資快速運達杭州。這批物資的主要捐贈者俄羅斯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常務副會長周月敏和鄧惠燕等人來不及喘口氣,又投入到第二批物資的運輸協調工作中了。
早在1月22日,湖北省宣布確診新冠肺炎444例,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二級應急響應的消息一傳到莫斯科,立刻引起了當地僑胞的高度關注。得知國內疫情防護用品緊缺,俄羅斯各華僑華人社團立即行動起來。1月24日,也就是大年三十,俄羅斯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暨俄羅斯華僑華人聯合總會(以下簡稱俄統促會)就在微信群中發布信息,征集購買各種疫情防護用品的渠道,並在會長虞安林的統一部署下,有條不紊地展開了“散裝捐贈”計劃:鼓勵並協助各理事會員單位根據自身的情況向國內捐贈防護物資。
俄統促會工作人員等正在莫斯科國際機場運送疫情防護用品。
一時間,俄羅斯浙江華僑華人聯合會、俄羅斯華僑華人青年聯合會、莫斯科華僑華人聯合會、莫斯科樂清商會、莫斯科瑞安商會、莫斯科溫州總商會、莫斯科河北商會、俄羅斯義烏經貿文化交流促進會、俄羅斯遠東地區溫州商會等眾多僑團立刻忙碌起來,大家紛紛表示“國有所需,僑有所應”。
1月25日,俄羅斯中國總商會第一時間發出倡議書,鼓勵會員單位、華僑華人為戰“疫”捐贈。目前,已籌集到一批各類戰“疫”防護用品,並分批發往國內。
2月3日,我的一個熟人在朋友圈“吐槽”:“看朋友圈才知道他這陣子日夜忙碌,在往國內幾個省捐助口罩等醫療物資……迄今為止,還沒有問過家裡人一句‘你們缺不缺口罩,要不要給你們寄一點。”這個熟人口中的“他”,是其公爹,俄統促會常務副會長、莫斯科河北商會會長韓義奇。
2月5日,俄羅斯醫用防護鏡運抵上海,俄統促會常務副會長劉軍趕到浦東機場,一面組織志願者辦理有關手續接收貨物,一面安排將該批捐贈物資運往武漢、上海等地的一線醫院。面對感謝,劉軍直擺手:“前方比我們更辛苦!”俄統促會副秘書長曹鳳也像劉軍一樣,從大年初二開始就帶著全家人奮戰在戰“疫”志願者行列中,既當聯絡員又當搬運工,往返於庫房和機場之間,每天隻睡四五個小時。
元宵節一大早,俄羅斯華僑華人青年聯合會執行會長朱余克就驅車趕到庫房,一箱一箱檢查即將運往浙江樂清的防護用品。他對前來送餐的妻子解釋道:“不能讓任何一箱受損的防護用品運上飛機呀!”
戰“疫”有我,俄羅斯華僑華人社團在行動。面對已經有新冠肺炎輸入俄羅斯的個例,俄統促會未雨綢繆,成立了以虞安林為組長、我和原毅為副組長的應急預案小組,開通了專門的熱線電話,協助駐俄使館領事部為可能在俄羅斯出現的新冠肺炎患者提供法律和人道主義援助。
戰“疫”有我,相關活動務實、低調。籌集的物資,有華僑華人社團和個人捐贈的,也有國內愛心人士及相關單位委托購買的。不查國內接收單位發布的信息,你根本不知道是哪個團體的物資,更別說捐贈者的名字了。周月敏的一句話說出了僑胞的心聲:“去年至今,《我和我的祖國》在國內外傳唱。正是這種愛國主義精神激勵著大家爭先恐后地加入抗擊疫情的志願者隊伍。”朱余克坦陳:“看到不顧個人安危馳援湖北的醫護人員,看到全國各地各行各業堅守在防疫前線的工作人員,你怎能不被感動!”平日很少發微信朋友圈的曹鳳,日前在朋友圈發聲:“前所未有的團結!速度!齊心協力!親歷現場,感動到有點想哭。”
我也深有同感。令我感奮的是:中國人民從歷史滄桑中積聚起來的戰勝一切苦難的犧牲精神和頑強意志﹔中華兒女“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傳統美德和人文基因﹔中國政府建立在制度優勢之上的號召力、凝聚力和執行力。
天佑中華!我堅信,在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努力下,一定會很快戰勝這場疫情,迎來明媚的春天。(作者為俄羅斯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暨俄羅斯華僑華人聯合總會秘書長兼常務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