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抗擊疫情的非常時期,城鄉各地紛紛實行嚴格的社區封閉預防措施。南通市廣大僑界群眾在積極配合防控工作的同時,始終關心著戰“疫”一線,與疫區人民心手相連。
攔不住的捐贈熱情
在崇川區社區,僑眷龔明齡是位年逾九旬的獨居老人。疫情發生后,老人常常輾轉難眠,總想為抗疫做些什麼。於是,她與僑聯組織多次電話聯系表達捐款意願。然而小區封了,老人自己也不便走遠。於是,社區大門的那道柵欄成了老人和市僑聯吳亞軍主席的見面標志。老人拿出裝著1萬元人民幣和1千美元的信封遞給吳亞軍,而那一千美元是兒子給他的生活費。老人說現在面對物質營養,精神養料更能讓他心安。這位工作了一輩子的國企醫生,多次捐贈的愛心老人在這場時代的災難前讓我們看到精神的力量。
擋不住的奉獻之心
2月8日,做完腰椎手術不久,尚不能自如活動的南通華僑博物館志願者、僑眷顧麟老人,在微信中邀約博物館負責人,表示要加入博物館志願者的抗疫斗爭助力活動。帶上口罩、搭上公交車、拖著行動不便的身體,老人來到銀行營業點,取出了一萬元,交給華僑博物館主辦單位負責人、南通市僑聯主席吳亞軍。“我雖然還不能上崗服務,但我繼續要用自己的微薄之力,與僑界志願者一起行動,為祖國的抗疫斗爭作貢獻。”用老人的話說,在疫情面前,腿不方便沒有關心,有這顆心能支持力所能及的行動,就夠了。
揮不去的號召之力
崇川區虹橋街道僑聯分會副會長、市僑誼會一分會會長、僑眷陳慕君也已年逾九旬,他是一位從朝鮮戰場回來的老戰士,僑界的一名老黨員。疫情發生后,老人積極響應市僑聯在僑界發起的“匯集僑力、共抗疫情”慈善募捐活動,身先士卒,向市僑聯募捐平台捐款11000元。在他的帶頭下,分會會員們紛紛響應,在短短的幾天內,分會會員捐獻25000余元善款,向僑界募捐平台繳納,用於支持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老人說,這也是一場硬仗,那年他們抗美援朝在那麼艱難的情況下贏了,今天我們的國家就不會輸。
其實像這樣普通的僑胞、僑眷在南通僑界還有很多,在華夏大地有更多。時代的一粒沙,落在每一個人頭上,都是一座山。今天,這粒沙,與僑、與我們每個人都息息相關。沒有一個人是一座孤島,也沒有一座山能夠長久的獨存。正是我們頭頂這一座座山連綿不斷,才有了今天我們的國家屹立不倒。災難面前,僑在行動,中國在行動,正是有這樣一群普普通通的愛心人士,我們才在這個尚未過去的寒冬裡看見春的希望。
來源:江蘇省僑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