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7日,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共派出278名醫護人員支援武漢。與醫療隊一同出發的還有一批特殊的醫療物資——來自馬來西亞的1100件防護服。
它們之所以能夠漂洋過海、馳援中國,離不開一對馬來西亞華僑兄弟的上下奔走——他們就是中山大學醫學生黃昭偉、黃昭綸。
哥哥黃昭偉是中大附屬第一醫院整形外科專業2019屆研究生,畢業后在廣州工作。弟弟黃昭綸是中大孫逸仙紀念醫院整形外科專業在讀研究生。兄弟二人均在中國求學、生活多年。
大年三十,他們從中國回到馬來西亞過年。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消息傳來,馬來西亞當地口罩很快也售罄。面對這種情況,黃昭偉、黃昭綸兄弟想為抗疫出點力,經過討論,他倆決定將捐贈目標瞄向“民眾用不著,但前線極度稀缺”的防護服。
整個過年期間,他們一家人在當地奔波,跑了十幾家工廠和藥房搜尋物資。最終,也隻找到了46件防護服。黃昭偉回憶道:“46件防護服可能一天就消耗完了,當時心情是比較低落的,甚至想到過放棄。”
△全家總動員,募捐防護服。左一為弟弟黃昭綸,左二為爸爸,左三為媽媽,左四為哥哥黃昭偉。
不過,在他們籌集物資行動的感召下,親朋好友紛紛助陣,更多人加入一起聯系工廠與商店。
皇天不負有心人,1月30日,在熟人的幫助下,在馬來西亞其他州,他們找到了最后一批防護服,第一時間墊錢全部買下,並連夜加急運回馬來西亞檳城。
隨后,兄弟兩人在朋友圈發布募捐信息,並各自帶頭認捐100套防護服,消息一經發出,得到許多熱心人士的響應。中大校友、醫院教授紛紛出資,澳門大學、廣州執信中學學生踴躍報名,1100套防護服的善款,籌齊!
如果說籌集物資是第一道難關,第二個難題很快擺在他們面前——“如何將這1100件防護服運入中國?”
弟弟黃昭綸如是說:“回國的路上遇到了很多困難,走正常的程序、運輸、報關,會將返程的時間延長至一個星期。每過一天,前線醫護人員就多冒險一天,我們必須和時間賽跑。”
在中大校友的支持下,他們打通了航關、海關、地勤等環節,完成了一系列繁雜的進出口手續,兄弟二人更是前后更改三次機票,隻為親自將防護服運到中國。
2月2日,物資通過民航客機托運,越過重洋,抵達廣州,定向捐贈給兄弟二人研究生期間就讀的醫院——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和中山大學孫逸仙紀念醫院。
2月7日,防護服隨著醫療隊一起馳援湖北,這對物資緊缺的當地醫院將發揮很大的作用!
哥哥黃昭偉如是說——
感謝中山大學、附屬醫院對我們的栽培
讓我們明白身為醫生的責任所在
作為海外的華人
作為中大的學生
我們只是做了力所能及的小事
中華民族是一個偉大的民族
有無數默默付出的人
或許他們沒有出現在鏡頭前
其中的艱辛也不是三言兩語能說完
目前為止我們廣東派出去的醫務人員0感染
並且還診斷救治了很多患者
這是非常了不起的
還請大家再多一些耐心
我們一定可以戰勝此次疫情
弟弟黃昭綸表示——
感謝學校和醫院一直以來的栽培
導師張金明教授平日教誨我們:
“要做實事,別覺得事情小便不做”
所以便有了今天做的這一件“小事”
大家都想為前線做一些自己能做的事
能在這一時期為醫院和前線醫護出一份力
其實也是我們的榮幸
捐獻不是作秀,我們只是發起人
請各位把目光放在所有的醫護人員
及其他愛心捐贈者
兄弟二人的義舉感動了很多人。中大學工官微報道他們的事跡后,中大人都紛紛為他們點贊。
同心戰“疫”,共渡難關
全球聯動,共克時艱
海外華僑華人不缺席
致敬所有為抗疫奔走的義士
願廣大醫護人員平安歸來
願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早日結束
來源:廣東僑界青年聯合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