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新春海外華人圈裡,最熱主題詞不是“拜年”而是“口罩”。自武漢蔓延而開的疫情讓大家牽挂,中國口罩、防護服等急救物資特別緊缺的消息更是讓大家揪心不已。而一提起口罩,北京市僑聯海外委員、瑞士日內瓦華文教育基金會創辦人和中文學校校長褚峻女士,覺得應該為自己的決斷大大地點個贊。
大年初二日內瓦的凌晨,褚峻看到中國僑聯募集物資的倡議書,沒有半點猶豫就下單訂購。中國僑聯的倡議是上午發出的,那時日內瓦天還沒亮。真是早起的鳥兒有虫吃,好多朋友就是動作稍微慢了一點,就很難再搞到了。
口罩突然緊俏起來。原本已經全款打給供貨商的訂單,供貨方不能按原定數量供貨了。褚峻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總算保証了捐贈的口罩數量一點都也沒少。
更讓褚峻自豪的是她的團隊,五天,隻用五天的時間,第一批委托給北京市僑聯調配的10000隻口罩便通關啟運。褚峻提起來就特別興奮:“我從沒有做過,我的老師們也都沒有做過,最基本的怎麼報關的程序一概都不知道,五天五夜大家都沒怎麼休息,打包、標簽、報關、托運,一點一點地邊學邊做,就這樣終於成功了,我們的團隊真的非常棒。”“這期間,中國駐日內瓦總領館、中國國際航空公司都給予我們全力的支持,衷心地感謝他們!”“今天凌晨,滿載著瑞士華僑華人心意的上萬隻口罩的國航飛機起飛啦!”
“但我挺對不住我的老師們的”,她說:“我原本答應過給老師們也准備一些口罩預備著給自己或家人用。誰成想我們下了訂單后,供應商那邊的供貨量也出現不足,隻能保障兩批捐贈口罩的數量。而那幾萬隻已經報了關的口罩又不能再動。此時的日內瓦口罩已經脫銷。”看到褚峻實在為難,老師們便不再提口罩的事了。一位老師的父母來瑞士探親,父母雙雙來做義工在學校忙前忙后。回國時他們到醫院門口每人拿了一個口罩,在飛往北京的路途上用。
朋友們不知道的是,褚校長遠在北京的媽媽和大姐也沒有口罩啊。褚媽媽在住院,每天要到醫院照顧媽媽的大姐聽說褚峻給國內捐了成千上萬的口罩,便求助於妹妹褚峻寄些回家來。褚峻實在難以啟齒,真不知道該如何向親人解釋她“沒有口罩”的事情。想著大姐每天用毛巾自制的口罩往返於醫院家裡的樣子,心裡也覺得實在對不住家人。令人欣慰的是母親轉危為安,即將出院。
無論海角與天涯,大抵心安即是家。褚峻知道如果時光能再回轉倒流一次的話,她也還會做出一樣的選擇。“這是責任和義務。不這樣做,我內心不安!”褚峻說。
中國加油! 武漢加油!
來源:北京僑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