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海外行動
為口罩奔走全世界,隻因共飲一江水
2020年02月04日15:55  

2020年2月3日 柬埔寨華僑將75000隻口罩運送到金邊機場

今天傍晚,從金邊飛來的柬埔寨航空KR8903航班,徐徐降落在溫州機場。杭州刑偵支隊的民警早就在機場翹首以待,因為機上帶回了75000隻目前最最急需的防護口罩。

杭州刑偵支隊民警在接收這批口罩

這批口罩是柬埔寨浙江總商會會長施永平夫婦定點捐贈給杭州市公安局的。這是又一批經過真水無香公益基金會努力,從海外募集回來的防護物資。

從未有一個春節這樣牽動人心。

一邊,是新聞裡實時播報的相關病例數字﹔一邊,是來自四海八方為一枚口罩的奔走﹔一邊,一群群的白衣戰士為了守衛生命不懈努力﹔一邊,一列列公安民警不分晝夜執勤一線……

疫情不退,我們都是防控戰場的戰士

1

血濃於水,志願者全球建群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這些天來,這幾句舊詩,總在心中縈繞。此刻讀來, 無關相思,更多是一種惺惺相惜,她飽蘸著全民族全人類的手足之情。

世界上的水都是相通的,無論它來自長江黃河,還是大西洋太平洋。情也如此。

“之前,我杭州的企業家朋友們,都把手頭能搜集到的醫用口罩、防護服幾車幾車往武漢運送,現在才發現,我們身邊的定點醫院也全部告急!……”

“我們醫院派去的醫生也帶去很多醫護裝備,醫院庫存不多了”

“盡己所能,共度難關。”

“這幾天隻睡了4個小時,全球找口罩,找防護服。”

“已有企業家捐贈了防護服材料給我,還在繼續找工廠加工。”

“我們不出門,不用口罩。”

“我在曼谷,我去找口罩,有多少帶多少。”

“大量的人員流動和關卡都需要警察面對面檢查,大家一起為警察戰友全力以赴……”

……

這是真水無香公益志願者群每日滾動的日常對話。

如果你曾在漆黑的夜裡,目睹著不斷閃出這樣對話的手機屏,就會相信,有一種感動,不僅僅源於公益,更是血濃於水的同胞之情。

真水無香志願者為杭州市公安局捐贈的防護物資

真水無香志願者為醫院捐贈的口罩

截至發稿,真水無香公益志願者已為杭州醫院募集到醫用口罩近140000隻,護目鏡300套,防護隔離服500套,消毒液15箱,一次性防護手套、腳套上萬隻。為杭州警察募集各類口罩90000隻、護目鏡10000付、防護服140件和雨衣100件。

疫情傳來,群裡的志願者第一時間自發組成一個個採購微信群,印尼、越南、加拿大、美國、德國、印度……

在這樣一個本是闔家團圓的時刻,大家都像打了雞血一樣,四處搜羅自己還有哪些本事,統統用在擊退疫情的刀刃上。

危難時刻,口罩承受的不是眼淚的重量,而是生的希望。

一隻隻募捐而來的口罩目睹了這一次次奔波、一次次尋訪、一次次飛單,以及一次次被截單的失望,但沒有人願意停下來……

志願者們的馳援能力有限,但所有人始終堅信,撥開陰霾就是閃爍星群,總要有火把走在黑夜前方。

這剛剛過去的夜不能寐的100個小時,於他們而言,好似經過了漫長的一個世紀。

2

印尼拿貨:2600箱口罩全要了

志願者:唐瑩(唐瑩的專業外貿和旅游英語,曾為多國元首在杭賓館下榻期間擔任過同聲翻譯。)

我們的志願者唐瑩,她先生是杭州一家醫院副院長,在抗疫情一線,主管醫療物資保障工作,親眼目睹著他們的焦慮疲憊,自然而然地,唐瑩想為一線出一份力。

1月26日(大年初二),唐瑩先在同學群裡發一個求助信息,沒想到次日就收到了北美浙江大學同學會的第一筆捐助。這也啟發了她通過網絡尋找資源的想法。

唐瑩馬上想到了真水無香公益志願者大家庭。求助信息一出現,志願者群沸騰了,一時間,所有人都行動起來,並隨時傳送最新進展……

自此,一場長達100個小時掘地三尺式橫跨全球的找尋醫用防護資源接力戰正式打響。

在這次“無香全球口罩找尋”中,她精湛的英語溝通能力和全面的外貿海關知識,在“無香全球口罩找尋”現場繼續同聲傳譯。

因各國產品文字、型號不同,如果買了不適合的產品,浪費錢不說,還會對醫護人員安全帶來隱患。唐瑩幾乎全天24小時在線。

在十幾個微信群中,她逐條篩選海外買手的雲信息,盡己所能,力爭10分鐘內迅速回復,確保醫療防護用品的鑒別的同時,最快時間確保物資快速被鎖定。

年三十到現在,唐瑩家的餐桌頓頓菜泡飯。

志願者:程卓群 (曾任杭州日報編輯、都市快報金周訊主編。2011年,從媒體圈跨界至設計圈、酒店業與跨境電商行業。)

卓群看到唐瑩的求助信息已經是1月27日凌晨一點。她立即想到了印尼雅加達好友小容,她這個春節獨自一人在印尼過年,剛好可以找找貨源。

小容也是杭州人,旅居雅加達很多年,自己媽媽就曾經是杭州的醫生。小容從小體弱多病,經常住院,這條小命也是醫生們救回來的,因此她對醫護人員有著深厚的感情。此次一聽說家鄉醫院醫療物資緊張匱乏便立刻開始找貨。

1月28日晚上,雅加達傳來小容第一個好消息,在排除好幾個途徑好幾款N95口罩后,終於搞到了400個N95 1870型號的防病毒醫用口罩。

此時的印尼市場上,雖然口罩還沒有像國內那樣緊缺,但是市場上已經出現明顯屯貨和漲價。一隻原本3毛錢的普通醫用口罩,已經漲到1塊5,還有繼續上漲趨勢。

小容找遍自己所有關系,又打聽到印尼人倉庫還有幾十萬隻口罩。這真是一筆大財富,但是印尼人必須要現金交易。

唐瑩對小容說,隻要找到貨,錢我會付,但是前提必須是醫用保護口罩,這是一線醫生的生死防護線,絕對要保証質量。

也正是在這天下午,真水無香志願者群裡,杭州日報副總編傅強提供信息,他擔任秘書長的杭州市創投協會裡,有企業想盡綿薄之力。大搜車姚總願意出資,但是苦於買不到口罩、防護服等物資。

志願者:傅強 (杭州日報副總編)

信息一對接,買方、賣方和捐贈方都齊了,一個印尼口罩群就建起來了,讓海外貨源對接企業捐款。

這個印尼找貨群一開始是6位成員,唐瑩、卓群、傅強、劉曉妍、李沐和小容。除了小容,其他五位都是真水無香公益志願者。

后來大搜車姚總加入,很快大家你拉一個,我拉一個,又加入了中通幾個高管,變成了16人的一個群。

3

為了保住口罩資源

我們嚇出了一身冷汗

貨款有了著落,小容喊上雅加達好友馬上前往印尼人倉庫看貨。

不巧,當天總統府附近示威游行,車子根本難以開動。

眼看著貨源從上萬箱,一千一千往下降。小容他們邊開車邊和賣方協商,一路懇求留貨。甚至把現金圖片拍給對方表示誠意。

老天不負有心人,急趕慢趕到達倉庫,終於搶到了最后2600箱口罩。

小容付完現金給印尼人,和朋友兩人已經滿頭大汗,坐進車子吹了一會兒空調才發現,怎麼那麼久還沒見印尼人往車上搬貨。

於是又跑進倉庫問,答,他們沒收到錢啊。

原來收款的印尼人不見了,一直發信息也不回,打電話也不接。小容與志願者朋友一身冷汗,面面相覷,兩人甚至已經做好了自己墊上這筆貨款的最壞打算。

這時候,那個印尼人氣喘吁吁出現了,原來他去銀行驗款去了。因為這是他此生收到的最大的一筆現金。

東西買到手了,可是離回國的路還長著。

以下為唐瑩的自述:

我們付完款后,我還是心神不寧。

因為這幾天我不斷跟進當地口罩價格,已經從第一批的80塊一盒漲到了200塊。

夜長夢多,東西在別人倉庫總是不放心。於是我和小容說,咱們趕緊把貨換地方,換到我們自己的地,就是你的家裡。東西隻有在自己家裡才最安全。

於是當天晚上,小容一路開著車去倉庫,把一箱一箱的貨標記好,再移庫到她家樓下一個倉庫。

為了防止物資丟失,小容在箱子上畫滿了記號

我再三叮囑,今天晚上倉庫安全要注意,別起火,別出什麼意外,這可是醫院救命的物資。真的,對於我們來說,這不是口罩,是國家重要戰略物資。

去的路上,她告訴我,她的另一單貨15W被人以高出5倍價格搶走。我一聽更加緊張,再三確定我們貨的安全。

小容真的是一個有頭腦的人。她說剛接到一個電話,對方說可以義務替她人肉帶回些口罩,只是讓她告訴下倉庫地址,他們過來拿即可。

小容一口回絕,說這些人已經聽到風聲,知道她手裡有批大貨,很有可能探聽出倉庫地址,晚上會來搶貨。幸好我們轉移了。

接下來的運輸過程更是一波三折。

本來說第二天中通國際會有艙位到杭州,可是我們去晚了,沒有位置。

唐瑩生活照

印尼第二天就要停止所有飛中國的民航,這天可能是我們最后的機會了。

我和小容說,無論想什麼辦法,一定要把這批貨運回國,多少醫護人員就眼巴巴地等著呢。我先生醫院隻剩幾十隻口罩了,有不少門診醫生都是消毒后重復使用。

小容真的是已經盡力了,她最后聯系了中通,連著給七個相關聯部門老總溝通協調,答應近二天一定給我安排回杭,希望一切順利吧。

4

人肉物流:

雅加達背回400個N95

話說第一批400個口罩怎麼安全運回國,這也是一個費腦筋的問題。

此時因為國外的航班陸續停飛,先前付完錢的單子在國外屢屢飛單,有的貨被海關攔下,有的是付了錢卻被人以高出幾倍的價格收走。所以這第一筆貨400個醫用口罩特別緊張。

大家權衡再三,決定還是走人肉物流。

搬運物資的志願者

雅加達到杭州,是沒有直飛的,必須轉機。他們選擇在廣州轉機,還必須行李直挂。如果行李在轉機時二次轉運,這幾天無數例子表明,物資會被截貨。

幾經波折他們終於找到一位願意帶貨的人肉——一位杭州媳婦,她是乘坐31號的南航飛回杭州。

她這趟雖然已經挂了自己單位同事用的一大批普通口罩,再答應這件超大行李,令人感動萬分。

已經嚴重超標的行李、貨物

但是到了30號,忽然接到通知,航班取消了。幾經周折,終於改簽到1號的航班。

然而登機前,又發生了一起讓人擔心的事。才知道杭州媳婦的身份証原來是武漢的。大家的心都涼下來了。

杭州媳婦立馬解釋,自己與先生一直生活在杭州,已經有兩年沒回武漢了。

就這樣,飛機載著這400隻非常稀缺的1870型口罩,經過十幾個小時的飛行,蹍轉三地抵達杭州。

卓群的自述:

這個印尼找貨群,從誕生那天起,100多個小時,全天無休地在對接。公益小伙伴們一天盯著手機的時候估計要超過15小時。

每確定買一款口罩,前期大家需要付出十倍的工作量,在找貨、詢價、確認數量、拍圖,最后又排除。因為符合醫用的標准口罩太稀缺了。

一旦確定,又需要分析貨源,對接買家,商量價格,找對接資金,最后尋找物流運回國內。

特別感謝姚總,他一直堅持不要宣傳他,但有一個細節我不得不提,這真真實實把我們感動到了。

善款就位,2600箱口罩打包完畢

當他這兩天為這些捐贈物資奔波時,他自己臉上戴著的還是不防病毒的一款防塵口罩。

受捐醫院醫生看到后,讓他從他捐贈物品裡拿幾個N95口罩自己戴。他堅決不要,說這些給醫生的絕對不能動。

姚總自己公司上千員工的口罩,都是高價外面買。我與小容實在看不下去,決定幫他雅加達再找找口罩貨源。

我特別要感謝的是閨蜜小容,這次真的表現出了一個女俠的風范。

小容朋友圈截圖

接到我電話的時候,小容正在刷著國內一條條觸目驚心的疫情新聞。她說,沒想到我這個平凡的中國人,還有機會能為同胞做一些什麼。

小容為了搶口罩,特意征集了兩名志願者當保鏢。因為雅加達經常發生搶劫,而且很多都是槍擊搶劫,這次2600箱的交易,印尼盾的話是幾十億現金。

小容和兩名志願者將物資送到機場

我真的很擔心她的安全,每次她出去找貨,我都千叮嚀萬囑咐,注意安全注意安全。要知道印尼首都治安並不理想,一個女孩子捧著那麼多現金,真的是令人捏把汗。

小容幾次和我說,你放心,現在隻要我在,我就會對你負責任。哪怕這筆貨丟單,我也會承擔所有的風險。我媽媽也這樣講,要幫家鄉的醫院,你的命也是醫院給的。

認識那麼多年的朋友,我也是第一次看到她這麼勇敢和無畏。

卓群在真水無香基金會辦公室

加繆的《鼠疫》裡面有句話特別感同身受:“個體的命運已經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疫病和全體市民共有的感情構成的群體命運。”

在這次的全球找尋防護物資的行動中,很多的購買都是在不了解的人中進行。

素味平生,卻一諾千金。

要感謝的是同圈朋友之間的無條件信任,以及國難面前,杭州人、浙江人、同胞之間的大愛,這才是支撐著大家攜手度過這異常艱難的特殊時期的精神底氣。

5

泰國不“泰囧”

李沐,是一名媒體記者,也是真水無香公益志願者。這次她介紹的泰國華僑找貨經歷,也是充滿了一波三折的戲劇色彩。

王小姐旅居泰國多年,她自己又是土生土長的杭州人。一聽到國內疫情嚴重,二話不說就投入找貨行動中。

此時的曼谷,所有藥店的口罩基本都已經讓本地的華人一搶而空,更別提稀缺的醫用N95口罩。王小姐把曼谷街頭所有的藥店都找遍都沒有結果。

幾度找貨無望,已經快要放棄的時候,突然得知微信上有一個藥商自己還屯了最后的400隻3M1870,開價23塊錢一個,正在朋友圈兜售。

這個泰國人是從微信上認識的一個微商,前一天才在一個陌生的群裡加的微信。大家擔心在泰國如果碰到個騙子,那這筆錢就肯定泡湯了。

王小姐安慰大家說,沒有關系,出了任何風險,她會負責。

貨終於順利拿到了,她又開始去找最近可以帶團回國的導游。不得不說,王小姐效率真高,一個小時后就把導游加進了微信群。一看,照片護照都有,是康輝的領隊,杭州人,這下放心了。

於是大家開始等貨。可是本來說好七點就送到酒店的口罩,一直遲遲沒有到,然后這中間又是各種擔心各種懷疑。

王小姐說泰國人經常這樣,不會用導航,經常迷路。

這樣一直到晚上十點,貨終於到了酒店,交給了領隊。

至此,群裡志願者的心才徹底放下。

這樣一件在平常是不會如此沖動的事情,在非常時期就這樣沖動完成了。

事后,李沐發了一個朋友圈。

李沐朋友圈截圖

最后總結,要相信這個世界上還是好人多。

現在回想起來這個口罩價格,泰國人還真的是個良心賣家。

這是一場國難,沒有人可以置身事外。你的心術如何,你就會相信什麼。而我們,相信人性本善。善雖小,但做的人多了,就是大善,是大愛。

6

非典時期的“典友群”

行動進行時

劉曉妍是一位投資公司的董事總經理,曾經也是一位媒體人。

志願者:劉曉妍(浙江傳媒集團從事多年時政和財經報道,后從事文化消費行業的投資)

疫情開始,她就利用自己做投資的信息資源,積極奔走在籌集物資的第一線。

她尋找的第一筆是對接到了日本醫用口罩的渠道,最終貨因為一些統配原因沒能拿到手。

第二家給到反饋的消息,是柯橋的一家醫療耗材公司,訂到了2000個醫用口罩,錢都已經付了,但第二天一早又傳來消息,說公司所有物資已經列入當地政府定點管理,無法履約。

相似的經歷,還發生在搜集防護服和護目鏡的過程中……

這一路反反復復,從激動到期待到忐忑再到失望,情緒像坐過山車。

好在所有的努力並不都是付之東流。一家醫療服務平台有名骨干人員,疫情期間一直在尋找抗疫前線急需的物資渠道,並已給武漢一線醫院捐贈了好幾批物資。

知道杭州醫院的困境后,第一時間從已經採購物資中,勻出1000個醫用頭套和1000雙醫用腳套,於2月1日送達杭州醫院。另外,她又找到一家公益基金會,捐助了200套醫用護目鏡和上萬隻醫用手套給醫院。

這位骨干叫橘絡,真心祝福那位美貌與善良並存的小姑娘。

劉曉妍的自述

我的微信有一個特別的群,叫“典友群”。群裡的20人全部是2003年非典爆發期間,與我一起被隔離十天的典友們。

2003年4月30日,非典最肆虐的時期,我在杭報集團抗非典特別報道小組。因為一次採訪過程中接觸了疑似患者,自己成了當年杭城第一批被隔離的對象。

5.1清晨,我是被報社急促的電話鈴聲從睡夢中催醒的,報社指令簡短清晰卻不容質疑,簡單收拾幾件換洗衣物,在半小時內達到指定地點上指定用車,隔離十天。

偌大的賓館中,除了我們和后廚的工作人員,再無他人。那時,社會上的恐慌氣氛,遠勝於現在的肺炎疫情。

那是中國第一次面對全國性的疫情爆發,非典的致死率較高,對病毒的一無所知、對死亡的恐懼、對極為不確定的明天的不安,所有人都怕啊,宣布被隔離的人,就像一顆定時炸彈,隨時會被引爆。

雖然被隔離,但工作不能停下來。隨時了解到的一手的疫情消息,傳給報社和電視台,以及記錄著自己的隔離日記。

劉曉妍參加2019網易未來大會

忙碌,可以讓人暫時忘記恐懼,甚至忘記自己身處何境。

但是說不怕,是違心的。

隔離的陰影,躲在陽光背后,在停下來的時刻和暗夜入睡前,吞噬著這座賓館,以及賓館裡的每一個人。

一起隔離的一位部門領導量體溫時體溫明顯升高(隔離期間需要每天監測體溫兩次),他一句話沒有說,端著一人一食的餐盒,走到偌大餐廳中最角落的一張桌坐下來。

我們遠遠地看到似乎有淚滑落。大家也不說話,端著各自的餐盤走過去,在他旁邊的餐桌坐下來。隔一張桌子的距離,默默地,大家一起吃飯。

你無法感受到,這種安靜的力量,帶給所處其中的每一個人的震動,有篤定的溫暖,還有一絲從容的悲壯。

我也深刻地記得,我們被隔離的年輕人,大家都沒有把自己隔離的消息告訴父母,不讓他們承受焦慮擔憂卻無能為力的深深無力感。

就這樣,一直煎熬到隔離結束的那一天。

劉曉妍和她的典友們

我們終於有酒可以慶祝,請忽略我們喝得通紅的臉龐,那也是能夠回家自由的興奮。

直到今天,我們典友群還一直活躍著,典友們也保持著一年一次的聚會頻率。而我也知道,這兩天他們又是各條戰線上最活躍的志願者。

17年過去了,恐怖已經隨風消散,我深深記得的,是那些人性中偶然閃亮的火花,以及最最溫暖的細節。

17年后的今天,我們也願意用這一點星星之火,讓抗疫一線的人們感受到哪怕一點點的微光。

每一個人,都應把自己當做世界整體的一部分來對待,在這樣共同的依存之中,一旦有誰受傷了,我們都是近乎本能的心疼,想方設法去守助相望,竭盡全力去對抗這史無前例的災害。

這樣的時候,善心是不需要命令,也不需要批准,他自然而然就醞釀在我們的平常生活中。

我們無法抗拒災難的降臨,但我們總有機會秉持著自己的愛意,向著善良、向著光明,繼續出發。

又是一個新年開始了,新的一年有著大悲苦,但我們也看到了人性的力量,城市的溫暖。

感謝我們的身邊,始終有溫暖的人。

7

隻要我們在一起

沙漠就不是沙漠了

此文完成前,剛剛接到最新消息,印尼的那2600箱貨,依然難以成行,因為就在2月2日凌晨,印尼也宣布對中國封航。

筋疲力竭的唐瑩轉來一篇微博,無語凝咽,那是她遠在國外讀書的女兒寫的:

我打了一通電話給我媽,然后抱著手機痛哭。

我媽已經一個多禮拜沒好好吃飯了,每天隻睡兩三個小時,為了醫生們的物資到處奔波找資源。

她是志願者,也是孩子心中的超人媽媽

在我心裡我媽就是個超人﹔她從來不會認輸,從來不會哭,所以當我看到她流眼淚我知道她撐不住了,我就也真的忍不住了。

在這次災難面前她表現得太堅強了,我由衷佩服她。

我最初認為她也就是為爸爸和其他醫院同事的平安奔波,結果她很義正嚴辭地告訴我,“國家有危難,我們都有責任﹔大家都如果事不關己,國家就沒有希望了。”

我如鯁在喉,為自己未曾度量到媽媽心胸而感到羞愧。

她和我分享了很多好心人的故事,也與我傾訴了人性的黑暗面﹔我突然發現,我已經足夠成熟到能讓她信任我,能和我交流和我溝通、甚至在我面前說出“我正在哭,我淚奔了”這樣的話。

我蠻欣慰的。

我清楚這批口罩的含義。這其中不僅包含了媽媽的心血,還有好多好心朋友、海外華僑在背后出力奔波。所以她不甘心,“人不流動我可以理解,這些救命的物資為什麼不能回來啊!”

我又在哽咽。

爸爸在旁邊雲淡風輕安慰我說:會過去的,別緊張。可明明他才是那個每天在醫院執行高危任務的人,他清楚現在的口罩隻能撐幾天了。這13w印尼口罩是救命稻草啊!

我好難過!杭州已經如此艱難,武漢亦是如此也隻會更糟。

現在是倫敦時間凌晨2.34分,我把眼淚擦干了。

我苦笑著跟我媽說,倫敦地鐵裡的外國人寧可擠在一邊,也不願意坐我旁邊的空位。

她笑笑說能理解,這不挺好,能坐得寬敞些。我們隻要做好自己就好了。我點頭。

雖然我每天都會在微博上刷到很多很惡心的新聞,但那麼刻骨的寒心,一定也是被更溫柔的暖心對比出來的。

一想到世界上還有很多像我爸媽這樣的平凡人在為國家做力所能及的事,我就想:隻要我們在一起,沙漠就不是沙漠了。

春天就算遲到,也一定會帶著溫和的風和燦爛的陽光來到這片我深愛的土地上的。

本文作者和兩個同月同日生的小師妹 卓群(右一) 

來源:真水無香公益公眾號

(責編:邱王紫藤、徐玉涵)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