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國內僑界
【戰‘疫”故事】(三)昨晚,他捐贈的口罩已到達僑聯
2020年02月04日11:26  

2月2日,北京市華僑事業基金會發出《關於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接受海內外僑界捐贈的公告》后,受到僑界積極響應,捐贈電話源源不斷打來。當晚,我們就收到了1000個口罩。這也是我們收到的第一批捐贈物資。是誰行動如此迅速?他就是北京市僑聯常委、中國國畫研究院院長陳忠洲。在這之前,他已捐出6萬隻口罩,捐款人民幣12萬元。

“必須快!必須質量過關!”

自疫情發生以來,陳忠洲一直關注著事態發展。1月23日,他在網上看到華科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當日發布的愛心捐贈公告:醫院急需社會各界愛心捐贈一次性醫用口罩、醫用帽、N95口罩等防護物資。

陳忠洲坐不住了,醫護人員奮戰在第一線,沒有口罩,這怎麼行!他默默地下定決心:必須找到質量最好的口罩!而且,必須以最快的速度送達醫院!心急如焚的他立刻行動起來,瘋狂地打電話尋找口罩。

1月20日晚,國家衛健委高級別專家組組長鐘南山在接受採訪時指出,“新冠”肺炎存在人傳人的現象,呼吁通過口罩做好個人預防。消息一出,幾乎一夜之間,市面上所有口罩都脫銷了。陳忠洲聯系的多家生產廠商都表示,無法在短時間內提供大量口罩。面對這種情況,他沒有氣餒。“就算是找到外星球去,也要找到口罩!”

陳忠洲常年熱心公益慈善事業,他知道,抗疫就是和死神賽跑,和時間抗爭!考慮到當時正值春節、受疫情影響,物流比平常要慢。他把目光投向了台灣。想到這裡,他馬上給一位朋友打了電話。電話裡,他再三叮囑,要更適合一線醫護人員使用的N95口罩,不要顧慮價錢,但一定要確保質量過關。

很快,朋友幫他找到了口罩。然而,又遇到了運輸的困難!陳忠洲一夜無眠,躺在床上翻來覆去思考對策。

“怎麼辦?!”--這個問題一遍遍地縈繞在陳忠洲的腦海裡。盡管當時已是凌晨2點,他還是給朋友打了電話。最終,3萬隻口罩在27日成功運到了武漢!

圖片說明:工作人員搬運陳忠洲搜集到的口罩,准備裝運快遞

“能找到多少口罩就捐多少”

成功捐贈3萬隻口罩后,陳忠洲懸著的心並沒有落地。一方面,湖北地區缺口罩的消息不斷傳來﹔另一方面,找他捐贈口罩的機構越來越多。當看到有醫護人員不得已一個口罩用幾天時,陳忠洲的心揪成了一團。“還得接著找口罩!”

為了找口罩,陳忠洲把手機裡的聯系人全都聯系了一遍,結果卻不盡如人意。他得到的大部分回復是:眼下隻能搞到少量口罩。怎麼辦?收!“哪怕隻有一個口罩,我也要收過來!”一個口罩,意味著醫護人員多幾個小時的防護,意味著少讓一個人感染的可能。

抱著這樣的想法,陳忠洲鍥而不舍,又從全球各地搜集到3萬隻口罩。此時的他又了解到新的消息:繼武漢之后,黃岡、孝感等地的疫情也越來越嚴重,這些地方同樣存在防護資源短缺的問題。考慮再三,陳忠洲決定通過不同的機構把這3萬隻口罩全部捐贈出去。“希望能幫到不同的地區的醫護人員和病患。”

圖片說明:陳忠洲最新搜集到的又一批口罩

 

 

目前,3萬隻口罩已經全部捐贈完畢。陳忠洲則還在尋找口罩的路上繼續前行。就在接受記者採訪的過程中,又有人找他捐口罩。武漢第一人民醫院輾轉通過朋友向他表示,醫院急需N95口罩。“趕緊找!”這三個字不斷在陳忠洲腦中盤旋,催促著他繼續搜集口罩。

在等待答復的時間,陳忠洲一刻也沒閑著。大年三十,他從山東老家趕回了北京。家人近在遲尺,除夕夜就在眼前,卻過不了一個團圓年,為什麼?“早點趕回北京,創作作品、精品,交給有關機構拍賣、捐贈”、“戰‘疫’,有十分力,絕不使九分。”陳忠洲如是說。

 

“我要發揮僑的作用”

昨天,北京市華僑事業基金會發出了《關於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接受海內外僑界捐贈的公告》,呼吁廣大僑界愛心人士、企事業單位和社團組織,積極捐贈款物,全力以赴參與、支持疫情防控。當天晚上,北京市僑聯就收到了陳忠洲先生寄來的1000個口罩。

“作為市僑聯常委,我必須要做點什麼。”陳忠洲說,“僑界向來有熱心公益慈善事業的優良傳統,每當國家有需要,海內外僑界各個一定會第一個響應、窮盡一切辦法響應。”

據了解,陳忠洲已累計捐出了價值50余萬元的6萬個口罩,捐款人民幣12萬元現金。翻開他的朋友圈,竟然沒有一條關於自己捐贈的信息。如果不是各種因緣巧合了解到這些信息,我們都不知道他竟然是這樣一位僑界畫家——時時刻刻裝有一顆向善愛國之心,不為名、不為利,一如既往地默默的做著公益慈善,為抗擊新冠肺炎,盡到自己的一份力量。

我們向您致敬!謝謝您!

在採訪的最后,陳忠洲表示,希望借此機會向僑界呼吁:響應北京市僑聯的號召,捐資捐物,通過各種形式積極參與到疫情防疫戰中來。

說好了,“疫情不止,咱們不停!”

來源:北京僑聯

(責編:蔣琪、徐玉涵)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