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今日時政
人民日報海外版向讀者朋友拜大年
每逢佳節 心回故裡
2020年01月24日09:59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鼠年喜樂(剪紙)
  張 標作

  春 聯:庚子大吉
  一帶和風,一路佳音,四海五洲呈碩果﹔
  九天瑞雪,九州盛世,千山萬水頌豐年。
  潘衍習作 蘇士澍書

  過年工作不停歇

  胡蘭波(意大利《世界中國》雜志社社長)

  今年,我幸運地在故鄉北京過的元旦。聽了習近平主席的新年賀詞,感嘆中國2019年與世界攜手共建“一帶一路”,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所做出的努力,尤其對2020年中國將如期實現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的消息深受鼓舞。

  迎接春節的喜慶氣氛在北京洋溢著,但是,我卻無法在家鄉過年。 2020中意文化旅游年即將開幕,2月2日羅馬華僑華人組織的春節廟會也將開場,我們編輯部將在廟會展示中意雙語兒童讀物和雜志。為了工作,為了在意大利傳播中國文化,我隻能舍棄春節與家人團圓的美好時光!

  年根底下飛離北京,我心裡的滋味是復雜的,不舍,眷戀家,想依偎著媽媽,想吃家鄉的年夜飯……然而,文化交流與話語傳播是我們當今重要的工作,能夠貢獻我的綿薄之力,是對祖國的責任。我85歲的母親懂得,盡管心裡有萬千不舍,但她依舊微笑著向我揮手告別。

  在羅馬,我凝望東方,祝福我的祖國繁榮昌盛,祝福親人春節快樂,祝福世界和平安寧。

  

  鼠年廟會又一年

  陳 靜(阿根廷婦女兒童聯合會會長)

  有人問我,今年回中國過年嗎?多年了,我沒有時間回中國過年,因為我們要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舉辦“歡樂春節”廟會大型活動。對祖國、對家鄉親人表達鄉愁的最好方式,就是在異國他鄉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

  因文化推廣工作的需要,去年我難得有機會回到家鄉江蘇淮安走親訪友,算是些許彌補了春節無法回老家過年的遺憾。讓我欣喜的是,和童年伙伴們重聚,遙想當年,漫話今朝,感嘆國家的巨大變化。

  近日,我和團隊又到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為“歡樂春節”新年廟會緊張籌備。這是我們第二輪以“鼠年”為主題策劃新年活動,意味著阿根廷“歡樂春節”廟會已經走過一個完整的12生肖周期,第13年又開始了。

  前幾天,我90多歲的老母親收到了國內寄來的慰問信,讓我們全家人十分感動。這麼多年來,國家和組織一直記得我們,深深覺得幾十年的奮斗和拼搏一直都有祖國在支撐著我。我想,隻有為中阿兩國文化交流做點事、盡點心,才能不負韶華,才能更好地表達我對家鄉親友的思念和祝福。

  

  家國情深春自濃

  吳 昊(俄羅斯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秘書長兼常務副會長)

  今年春節,我們一家將在故鄉南京與親人團團圓圓過大年。

  年頭的莫斯科,還是冰雪的世界。然而,紅場上鼠年生肖小擺件等中國年的喜慶元素,就像鼠標的一個點擊,喚醒了我“爆竹聲中一歲除”的兒時記憶,一股親情暖意涌上心來。元月19日,受邀參加中國駐俄大使館舉辦的新春招待會,更讓我們華僑華人感受到了濃濃的春意。

  家國情深春自濃。去年5月,我榮幸地出席了在北京舉行的中華海外聯誼會五屆一次理事大會﹔10月1日,我登上了天安門廣場上的觀禮台,身心融入威武雄壯的閱兵方陣和激情飛揚的群眾游行之中。這一幕幕激動人心的場景,無不深化著我的家國情懷,如沐春風般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70載隻爭朝夕走向輝煌,100年不負韶華直奔小康!在這辭舊迎新之際,我祝願偉大祖國山青水綠,復興路更寬﹔祝願親朋好友平安幸福,家國情更深﹔祝願人民日報海外版的編者、讀者新春快樂,獲得感更強!

  

  用音樂尋根訪祖

  陳寶泉(澳大利亞連江同鄉會創會會長 )

  在鼠年春節來臨之際,海外華僑華人的心裡又激起了濃濃的思鄉之情。雖然身處異國他鄉,但我的心總是隨著中國前進的步伐一起跳動。每年,我不僅參與中華傳統節日的慶祝活動,而且在促進中澳文化、教育交流等方面做出自己的努力。

  為了讓海外華裔青少年更深地了解祖(籍)國的蓬勃發展,1個月前,澳大利亞新金山中文學校的新金山交響樂團與坐落在廣州的暨南大學華文學院聯合舉辦了首次“音樂尋根”活動。新金山交響樂團在廣州、珠海兩地與當地青少年交響樂團同台演出,用中華民族傳統的音樂語言相互交流,增進了解,讓這些海外華裔青少年對祖(籍)國產生濃厚的興趣和向往。

  最讓他們感到震撼和振奮的是,中國處處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鱗次櫛比的建筑、四通八達的交通、燈火輝煌的夜景,使他們大開眼界,深觸心靈。很多學生表示,今后還要回中國來,進一步學習、深造。聽到這些話語,我非常欣慰,因為我們這次活動收到很好成效。

  

  感念母校換新顏

  谷世強(美國SCI中國市場咨詢公司總裁)

  近日,美國費城的華僑華人正在緊鑼密鼓地排演節目,迎接新年。費城京劇社年初在郊外有迎新春京劇專場﹔長城中文學校有春節聯歡晚會﹔初一下午,費城獨立海港博物館還有迎新春中國年專場可看。

  大年初一,我們全家要到中國城去看放鞭炮和舞龍舞獅表演,到中餐館吃餃子、品年糕,團團圓圓過大年。

  每逢佳節,心系家鄉。想起前不久參觀母校天津理工大學的情形,讓我感慨不已。我是天津理工大學首屆畢業生,對剛創辦時的因陋就簡記憶猶新。然而,當78級老同學們陪我一起走進母校新校園時,著實令我驕傲:明理湖畔的新校園內,體育館銀白色的幕牆熠熠生輝﹔新圖書館大樓裡計算機檢索和音像設備一流﹔各院系和研究院大樓鱗次櫛比,十分壯觀。如今的母校,本科、碩士、博士和留學生已達2萬多人,專業近百個,有國家級博士點,已然成為天津高校冉冉升起的一顆新星。

  至此新春佳節之際,我祝母校的明天更加美好!在此,我給故鄉的親朋好友們拜年了!新春快樂!

  

  思鄉情懷總難抑

  王 文(德國法蘭克福歐中一帶一路促進會會長)

  春節的鐘聲即將響起,濃濃的思鄉情懷難抑。小時候的年味來自長輩們的壓歲錢、兜裡裝著的小零食、不絕於耳的鞭炮聲和擺滿一桌的年夜飯。現如今身在異國他鄉,年味永遠是我的念想。

  守住年味,海外華僑華人也有自己專屬的辦法——海派歡喜過大年。農歷小年那天,法蘭克福總領館和當地華僑華人、中資企業等共慶佳節。文化部派來慰僑的“歡樂春節”演出活動與中德兩國民眾一同分享“祥和、歡樂、共享”的春節文化。

  一走進德國法蘭克福國際機場,“中國年”的廣告就醒目地躍然眼前﹔當地中國餐廳推出豐盛的年夜大餐,讓身居海外的僑胞無論身在何處,都能享受年的味道。朋友圈早已刷屏,大家相約包餃子、看春晚。我相信,每一位華僑華人,都有一個自己的春節故事﹔每一位海外游子,都胸懷一份對春節的期盼之情。因為每逢佳節,漂泊在外的華僑華人,思念和牽挂的總是祖國和家鄉的親人們。

  在此,我祝願祖國的明天,山更綠、水更清、人民更幸福、國力更強盛!

  

  迎新春不負韶華

  張 杰(中國國僑辦外派教師)

  忙忙碌碌,新年到了! 每到中國春節時,在海外支教的我們是最忙的。因為春節期間,當地華社團體、學校以及當地主流社會都要准備迎新年的慶祝活動。這些活動,一般來說都會邀請我們參與或出席。傳統的舞龍、舞獅是必不可少的節目,近年來又增添了不少新的形式,使得慶祝活動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回顧過去的一年,給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配合中國駐菲律賓達沃總領事館舉辦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演講比賽。因為是首次舉辦,所以我們在籌備時花了不少心思。值得慶幸的是屬區各華校在接到通知后積極參與,參加人數大大超出了預期。

  身在海外,我最大的體會是:華僑華人談起祖(籍)國的強大充滿了自豪,國際友人談起中國近年來的發展變化由衷地贊嘆,中國的國際形象日益提升。

  2020年,新開局,新氣象!今年,中國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這個目標一定會實現!回望過去,我們充滿自豪﹔展望未來,我們滿懷期待!

  

  祝福你,祖國!

  為中英交流出力

  薛瑞勇(英國蘇格蘭華人青年會會長)

  過去的一年,中國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們身在海外的華僑華人也受惠於中國的快速發展。英國是“一帶一路”的歐洲沿線終點國,許多華僑華人也直接參與了“一帶一路”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 

  中國的對外開放政策和國際擔當,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贊譽,使得我們華僑華人深受鼓舞,讓我們在海外更有底氣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正能量的聲音。

  今年,英國各地的中國春節慶祝活動又創造了新紀錄。不僅華僑華人共慶新年,而且當地政府也舉辦了各種不同形式的大型慶祝中國新年活動。很多英國人認為,中國的發展前景良好,這有利於中英之間的發展與合作。

  春節前夕,我組建了英國蘇格蘭地區政府和英國華人青年會聯合代表團訪問北京,為中英共同推進在教育、文化、旅游、科技、經貿等方面的交流合作貢獻我的一份力量。

  我在北京,祝祖國更加美麗昌盛,祝人民日報海外版的讀者鼠年吉祥,萬事如意!

  

  

(責編:余璐、高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