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僑界風採
至今滄海上 無處不馨香
湄洲媽祖巡安情動曼谷(僑界關注)
本報記者 李嘉寶文/圖
2019年11月27日00: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11月15日,媽祖祭典活動上的舞蹈表演。

11月15日,曼谷街頭的媽祖巡安隊伍。

“靈妃一女子,瓣香起湄洲。”近日,由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聯合泰國南瑤宮、泰國泉州晉江聯合總會和泰國林氏宗親會舉辦的2019年中泰媽祖文化活動周暨湄洲媽祖巡安泰國活動圓滿落幕。

連日來,記者跟隨媽祖下南洋的腳步,從碧波蕩漾的福建湄洲島,來到充滿東南亞風情的泰國曼谷,一路走一路看,記錄一個個精彩的媽祖故事,講述海外僑胞同根同源的媽祖情結。

平民英雄,更能給人力量

在位於福建莆田的湄洲媽祖祖廟前駐足,仿佛踏入了一幅歷史的長軸畫中。依山而筑的廟宇群殿閣縱橫,樓亭交錯﹔梳著媽祖髻、身著大海衫的湄洲女子從身邊翩然而過,笑意盈盈﹔清幽典雅的鐘磬絲竹之聲伴著裊裊青煙,縈繞四周……

11月13日上午,在人們的簇擁下,媽祖金身從湄洲島出發,開啟泰國巡安之旅。

“媽祖姓林,我們林氏族人都稱她‘姑母’。”泰華進出口商會常務理事林榮城告訴記者。

據文獻記載,媽祖原名林默,北宋建隆元年(960年)誕生於福建莆田湄洲島。相傳她從小勇敢聰明,事親至孝。長大后,林默熟悉水性,常駕船巡游於島嶼之間,於風浪中救助遇險船舶,行醫救人,扶貧濟困。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年),她因救助海難逝世。

在湄洲媽祖祖廟天后大殿內,刻有一副清代乾隆皇帝御賜的對聯:“忠信涉波濤,周歷玉洲瑤島﹔神明昭日月,指揮水伯天吳。”

在人們心中,媽祖是從平民百姓中走出來的海上女神,格外親切熟悉。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辦公室主任林群華說:“媽祖是神,同時也是人。她是歷經宋元明清四朝14位皇帝36次疊加褒封的天后,她也永遠是那個千年前生活在湄洲島的鄰家女孩林默。用‘親民’一詞形容媽祖,再貼切不過。”

來自平民中的英雄,更能給人力量。

“拜媽祖就是拜祖宗,行善是媽祖傳給我們的祖訓。”泰國林氏青年股聯誼會副主任林金財說,“把自己擁有的東西分享給大家,人類社會才能生存在一起,發展在一起,和平在一起。”

“多行善事,以實際行動弘揚媽祖精神。”泰國泉州晉江聯合總會會長蔡上新說,“媽祖代表著福建人、中國人的美好品德。近年來,我們在泰國積極參與慈善事業,推廣華文教育,幫助偏遠農村地區的孩子健康成長,找到好的工作。”

“宋代坤靈播,湄洲聖跡彰。至今滄海上,無處不馨香。”清代福建晉江籍進士庄俊元在《題北港朝天宮》一詩中的深情吟唱,正是“立德、行善、大愛”的媽祖精神歷千年而不衰的寫照。

與鄉愁有關,與尋根有關

當清雅悅耳的鐘磬之聲響起,身著漢服的少男少女們翩然跳起八佾舞,79歲的泰籍華人林王喜美看得入了神。

11月15日,林王喜美專程帶著女兒、外孫乘車兩個多小時,從曼谷市區來到位於碧甲盛路的泰國南瑤媽祖宮,為按時參加第二天在這裡舉辦的媽祖祭典做好准備。

“生於浙江台州,長在台灣,生活在泰國近半個世紀。”林王喜美笑著向記者概括自己的人生足跡。“我從小就聽父母和爺爺奶奶講媽祖的故事,卻是第一次看到如此盛大的媽祖祭典,像是圓了童年的一個夢。我太高興了!”

對生活在海外的華僑華人來說,難舍的媽祖情結與鄉愁有關,與尋根有關。

“媽祖是海上絲綢之路的守護神,是華人南渡重洋的精神支柱,更是凝聚華僑華人的精神紐帶。”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董事長林金贊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說。

11月17日,曼谷唐人街鑼鼓喧天,人潮涌動。當地華僑華人紛紛走上街頭,熱烈歡迎媽祖巡安唐人街。人們或組織舞龍舞獅隊簇擁媽祖前行,或手舉素香、設香案虔誠祭拜,還有不少年輕人舉著手機直播媽祖巡安盛況。

“媽祖巡安泰國,是僑界的一場盛事。許多台灣籍華僑華人都自發來到現場義務幫忙。”泰國吞武裡台商聯誼會秘書長楊元正告訴記者。

“小時候,我就知道媽祖是保佑我們出海平安的女神。”祖籍廣東揭陽、在泰國出生的林志孝說,“此心安處是故鄉。媽祖文化在海外華僑華人中廣為傳播,寄托著我們思鄉之情。”

林金財是出生於泰國的“華四代”。如今,他正把從小耳熟能詳的媽祖傳說講給自己的三個兒子。“我的孩子們從小就學中文、讀中國歷史。”林金財說,“有華人的地方就有媽祖文化,共同的文化記憶讓我們緊緊團結在一起。中華民族歷經5000年而不衰,文化的力量非常重要。媽祖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應該代代相傳,發揚光大。”

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

媽祖是中國的,更是世界的。

“媽祖是中國的神,體現著中國人對美好安定生活的向往。我也想來感受一下。”在位於泰國泉州晉江聯合總會的第一場祭典活動中,一位抱著孩子的年輕泰國母親用不太流利的英語,向記者描述了她心目中的媽祖形象。

在為期一周的時間裡,無論是祭典活動,游街途中,還是民眾朝拜現場,許多泰國當地民眾自發參與其中。

泰國旅游和體育部部長披帕表示,媽祖神像的到來,促進了泰中兩國人民的相互了解,促進了兩國經貿旅游文化的交流合作。

20世紀80年代,聯合國有關機構授予媽祖“和平女神”稱號。2009年,由中國政府提名、莆田湄洲島管委會和湄洲媽祖祖廟董事會聯合申報的媽祖信俗,通過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委員會第四次會議審議,被列入世界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中國首個信俗類世界遺產由此誕生。

伴隨著“一帶一路”的延伸,從歷史中走來的媽祖越來越有“國際范兒”。2016年,媽祖“春祭”大典首次向東南亞等50多個國家和地區現場直播。2017年,湄洲媽祖巡安馬來西亞、新加坡等海上絲綢之路國家。2018年,媽祖再走海絲路,在菲律賓開展繞境巡安、媽祖祭典和民間傳統節目匯演等活動。

林金贊說:“把媽祖祭典帶到曼谷,是為了向泰國人民表達中華民族對‘立德、行善、大愛’的媽祖精神的推崇,以及祈願四海和平的美好願望。”

“媽祖下南洋,重走海絲路,將進一步推動海上絲綢之路國家民心相通、文化互鑒。”林金財說,“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古老的媽祖文化將創造新的歷史,煥發新的生機。”

(責編:蔣琪、徐玉涵)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