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今日時政
“‘一帶一路’不是口號和傳說”(微觀察·習近平主席訪問希臘)
本報記者 杜尚澤
2019年11月13日00: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習近平主席曾用“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形容外交舞台上的因和果。此刻,到了希臘的比雷埃夫斯港,讓人不由得想起了他的這句話。

比港被稱為中希合作的范例。它的名字,在希臘語裡有“扼守通道之地”之意。習主席專門擠出小半天時間來看一看,並感慨“百聞不如一見”。

面前的比港,有一望無垠的藍天碧海、鱗次櫛比的集裝箱,如龐然大物般的貨輪,還有幾條縱橫交織的鐵軌——打通了海運和陸運最后一公裡的“中歐陸海快線”。

很難想象從昔日的凋敝破敗到今日的景象隻用了11年。2008年原中遠集團獲得比港2、3號集裝箱碼頭35年特許經營權,彼時,接手的是一個深陷債務危機、入不敷出的“爛攤子”。

然而,一石激起千層浪。“中國來了”的消息在比港引發軒然大波。

11年后的今天再去回想當年,很多員工都印象深刻。一位名叫尼科斯的員工對習主席講述了當時的憂慮:會不會搶了本來就堪憂的飯碗?會不會從此失去“家園”?

“家園”,道出了希臘人另一層焦慮。陪同習主席訪問的米佐塔基斯總理回顧了一段歷史。公元前5世紀左右,雅典市民達成共識,用手裡豐富的黃金去造船。他告訴習主席,希臘的航海史就是從這片海灣“起航”。這裡寫滿了希臘人的驕傲。

11年改變了什麼?看今朝,世界航運史上多了一匹“黑馬”,比港起死回生,並以驚人速度增長,集裝箱吞吐量全球排名由並購時的第九十三位躍升至第三十二位。

改變的還有人心。對於員工來說,從起初的疑慮再到今天,無數人爭先恐后想來比港工作。中方管理團隊隻有5人,當地卻因比港多了一萬多個就業崗位。前不久,公司推出股權激勵計劃,不論國籍,隻要干得好都能拿到股權。尼科斯告訴習主席:“我們在這裡工作非常踏實,這裡是我們的家。”米佐塔基斯總理說:“現在,希臘人民對於中國的到來給予了壓倒性的好評。”

看中國的目光變了,看“一帶一路”的視角也變了。對於沿線國家人民來說,“一帶一路”是水和電,是路和橋,是學校醫院,是豐厚的薪水和值得期待的明天。“倡議源於中國,但機會和成果屬於世界。”交流時有一位名叫塔索斯的員工,他曾到北京參加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現場聆聽了習主席講話:“您的講話充滿了智慧和遠見,每一句我都感同身受。”

幾年前,希臘作出了富有遠見的抉擇。“從一開始就積極響應和參與‘一帶一路’倡議。”也許這一抉擇離不開比港每一天都在攀升的增長數據﹔但如果沒有11年前希臘引入原中遠集團的“果敢”,又如何會有今天的皆大歡喜?“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在一個命運與共的世界裡,不可避免地會遇到同一個復興的東方大國如何相處的選擇題。選擇握手、選擇敞開懷抱,也是選擇未來。

希臘對比港的感情還多了一份緣由,11年前適逢希臘史上的黑暗時期。米佐塔基斯總理有些動情:“當希臘身處債務危機時,中國幫助了希臘人民。希方也從中深刻體會到‘朋友’一詞的真正含義。”幾天前的第二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他濃墨重彩表達了同樣的意思,贊美中國的勇敢和大義。

習主席對他說:“中國在對外交往中秉持正確義利觀,既講利,又講義。”“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不是口號和傳說,而是成功的實踐和精彩的現實。”

在世界渴望讀懂中國的時候,比港如同打開了一扇窗,作為鮮活生動的中國故事有著潤物無聲的力量。從大寫意到工筆畫,放眼全球,“一帶一路”在輪船的鳴笛、在碼頭的裝卸、在橋梁的建造、在工廠的轟鳴中正創造無數新的中國故事。

《 人民日報 》( 2019年11月13日 01 版)

(責編:蔣琪、徐玉涵)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