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華僑華人研究
“世界海外華人研究學會”第十屆國際會議在廣州暨南大學舉辦
2019年11月12日13:41  來源:中國僑聯

2019年11月8日-10日,世界海外華人研究學會第十屆國際會議(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Studies of the Chinese Overseas, ISSCO X),在廣州暨南大學成功舉行。此次會議由暨南大學國際關系學院/華僑華人研究院與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等聯合舉辦,來自美國、俄羅斯、英國、德國、法國、加拿大、新加坡、日本、巴西、越南、馬來西亞以及中國等30個國家和地區的近270名學者與會。此次會議是近年來規模較大、參加人數較多的一次卓有成效的國際學術研討會。

張振江院長、陳志明教授

張春旺所長、林如鵬書記

本次會議的主題為“全球視野:華僑華人與中國”,旨在進一步加強學術界之間的交流與合作,擴大華僑華人研究的國際影響力。大會開幕式由暨南大學國際關系學院/華僑華人研究院院長張振江教授主持,世界海外華人研究學會主席陳志明教授和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張春旺所長分別致歡迎詞,暨南大學黨委書記林如鵬教授作為東道主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張春旺所長表示,近代以來,華僑華人無論是在文化傳承、認同與情感歸屬,還是政治選擇、經濟投資及公益行為等方面,無不與中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成為中國與住在國交流交往的重要橋梁。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綜合國力、國際地位與影響空前提高,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及建設“一帶一路”倡議在世界范圍產生廣泛影響,國際格局發生重大變化﹔同時,經濟全球化的迅猛發展,交通的便利性、快捷性以及互聯網、新媒體等通訊方式的變化,使地理空間的限制降低,可謂是天涯變咫尺。這些無不對海外華僑華人的生存及生活方式與形態,事業發展與投資的選擇,文化與民族的認同等等產生重要影響。陳志明教授在發言中表示,這是ISSCO第二次在中國大陸舉辦會議,很高興代表世界海外華人協會參加在暨大舉辦的第十屆全球性海外華人研討會,感謝本次會議的籌辦方,也感謝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對2017年長崎會議和本次會議的大力支持。林如鵬書記表示,華僑華人是世界全球化與中國國際化進程中逐漸形成的一個特殊群體,他們既是近代以來中國與外部世界關系演變的獨特現象,也具有全球化進程中越來越顯著的跨國移民群體的普遍特征。無論是從龐大的人群數量和廣泛的地理存在去看,還是從源遠流長的中央政府僑務治理和僑務政策來說,華僑華人都是一個極富“中國特色”同時又具“世界意義”的話題。

大會主題論壇

大會特別邀請了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王靈智教授、丹麥奧胡斯大學朱梅教授、新加坡東南亞研究所廖建裕教授、墨爾本大學紀寶坤教授、北京大學李安山教授聚焦“全球視野:華僑華人與中國”,從美洲、歐洲、亞洲、澳洲、非洲五大洲不同地域的視角出發,闡述在全球化背景下,他們對華人及華人與中國關系的理解。

主旨論壇結束后,大會進入專題研討環節。與會專家學者分7個專題論壇共56個中英文小組展開交流和討論,分享了有關海外華人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共同探索該領域未來發展的機遇、挑戰與前景。本次會議小組議題涵蓋了海外華人宗教信仰、海外華人語言與華校、海外華人文化與傳播研究、海外華人文學、海外華人社團與社區、華人身份認同、歸僑和僑鄉研究、中國僑務政策、華僑史研究、華僑與近當代中國、海外華人與博物館、跨國流動與人才移民、新老華人社群與民族國家、海外華人創業、婚姻與親屬關系等多個議題。分組討論廣開言路,博展眾議,學者們思想的交織與碰撞,展現了目前國內外研究的最新動態,為海外華人研究的進一步發展提出了新思路,開闊了新視野。

李勝生教授、李明歡教授

本次會議閉幕式由暨南大學國際關系學院/華僑華人研究院副院長代帆主持,加拿大皇家學院院士、薩斯喀徹溫大學社會學終身榮譽教授李勝生,暨南大學國際關系學院/華僑華人研究院院長張振江教授、李明歡教授分別致閉幕辭。

整場會議匯集了世界各地從事華僑華人研究的各方人士,對新時期下的中國及海外華人與世界的關系變化提出了許多富有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會后,部分與會代表參觀了開平自力村碉樓群等廣東傳統僑鄉。

11月10日下午的世界海外華人研究學會(ISSCO)全體大會期間,著名國際移民問題研究專家,暨南大學國際關系學院/華僑華人研究院李明歡教授當選為新一屆會長,任期三年。

世界海外華人研究學會成立於1992年,致力於推廣華人移民歷史與當代議題研究,其會員來自世界各不同國家和地區。該學會每三年定期舉行一次全球性國際會議,先后於舊金山、香港、馬尼拉、台北、哥本哈根、北京、新加坡、吉隆坡、溫哥華等地舉行,迄今已成功舉辦十屆,是世界各國華人研究領域的學者進行學術交流、加強學術探討的重要平台。

(責編:蔣琪、徐玉涵)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