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新中國成立70周年
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進程按下“加速鍵”
披襟向洋奮楫先(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本報記者  李泓冰  江  南  王偉健  巨雲鵬
2019年10月30日08:4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世人的目光,從未離開過這片熱土。

長三角地區,我國經濟發展最活躍、開放程度最高、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在全國經濟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新時代風雲際會,長三角再次勇立潮頭。

2018年11月5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開幕式上宣布,支持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並上升為國家戰略。不久前,《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印發。

全國發展的強勁活躍增長極、高質量發展樣板區、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引領區、區域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和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被賦予全新戰略定位的長三角,緊扣“一體化”“高質量”,描繪“工筆畫”,一體化進程正按下“加速鍵”。

天風浩蕩長三角,披襟向洋奮楫先。

得天時,一步“先手棋”落子正當時

堅持高水平開放,共同打造對外開放新高地

一輛無人駕駛汽車忽而涉水,忽而爬坡,車內隻有驚嘆的乘客和空轉的方向盤……浙江嘉善有個智能網聯汽車封閉測試場。一旁的大樓上,醒目地高挂著“上海人才創業園”的牌匾,透出嘉善人向“海”而生的熱情。

和上海、蘇州、杭州三座名城相依的嘉善,曾是“大樹底下不長草”的那片陰影。定位浙江接軌上海“第一站”,嘉善而今已成吸引世界高端人才、科技的熱土。當年的“小縣”,念好“融”字訣,不斷提高對內對外開放水平,鑄就遠近聞名的“嘉善樣本”。

用擴大開放打開發展空間、推動深化改革,被持續寫在長三角一體化故事的天頭地尾。

滬蘇浙皖四省市以佔全國1/26的地域面積、1/6的常住人口,創造了佔全國近1/4的經濟總量。而以上海為中心、27個城市組成的長三角城市群,也是世界經濟版圖中公認的六大城市群之一。面朝大洋、背倚長江,長江三角洲處在“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重要交匯處。“龍頭”昂起,方有長江經濟帶巨龍舞動。浙江省發展規劃研究院副總規劃師周世鋒認為,“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是深思熟慮的一步‘先手棋’!”

“長三角一體化是大局所需、大勢所趨。”穿行長三角,頻聞蘇、浙、皖人士稱道兩次借“海”揚帆的重大機遇:一次是29年前浦東開發開放,一次是6年前上海自貿區建立。而這一次長三角一體化上升為國家戰略,被視為是第三次。

“當年落子浦東,滿盤皆活,現在更高質量發展,更高起點深化改革,需要突破行政區劃的壁壘,更需要一塊改革試驗田。”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王振說,“上海必須當仁不讓,發揮引領作用。”

8月6日,備受關注的《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公布﹔8月20日上午,上海自貿試驗區臨港新片區在滴水湖畔正式揭牌﹔8月底,上海公布針對新片區的50條特殊支持政策……緊鑼密鼓透露出“特別”深意:增設新片區不是簡單的原有自貿試驗區擴區,也不是簡單的現有政策平移,而是全方位、深層次、根本性的制度創新變革——方案明確,對標國際上最具競爭力的自由貿易區,將臨港新片區打造成“更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新片區參照經濟特區管理,建立以投資貿易自由化為核心的制度體系。

說白了,就是用16年再造一個現在的浦東——目標是到2035年,臨港新片區實現區域生產總值1萬億元。

上海市發改委主任、長三角區域合作辦公室主任馬春雷說,上海自貿區取得負面清單等重大制度創新成果,但與發達國家投資和貿易自由化程度相比,仍有差距。定位“特殊經濟功能區”的臨港新片區,“可以把握先機,加快開放,主動參與國際規則制定”。

“自貿區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自我開放’,一扇開放模式創新的‘窗口’,更是一場制度改革‘大戲’。”上海自貿區臨港新片區建設,讓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周漢民倍感振奮。

今天,在新一輪的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之中,長三角被寄予厚望: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

“通過更高起點深化改革和更高層次對外開放,更好地代表國家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在上海市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動員大會上,上海市委主要負責人說,“上海要有更高站位和定位,勇擔更大使命和責任,充分發揮作為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功能作用。”

“制定推廣清單”“帶動長三角新一輪改革開放”,已寫入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以上海自貿區為先鋒,通過制度創新推動高水平開放,長三角這扇開放大門越開越大,正全面提升國際合作競爭新優勢。

貨物申報由1天到半小時,船舶申報由2天到2小時——發源於上海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目前已輻射到整個長三角和長江流域。今年上半年,上海外商直接投資實際到位金額同比增長13.9%﹔江蘇、浙江、安徽出口分別增長5.6%、6.6%、11.9%。

志在開放的廓大格局,已有明確故事線。

擁地利,從一根羽毛到一條走廊

追求高質量創新,勇當創新的“排頭兵”和“突擊隊”

安徽宣城,特別是新塘羽絨產業園一帶,冒出不少帶蕭山口音的浙江人。杭州市蕭山區新塘街道派駐干部葉海燕常笑稱自己是“陪嫁丫鬟”——蕭山引以為傲的那根“羽毛”,“嫁”到了宣城。

加速產業升級的蕭山,急需“騰籠換鳥”。2015年初,宣城市和蕭山區兩地政府合作,由宣城現代服務業產業園區與新塘街道共建承接羽絨產業轉移平台。目前,園區已落戶羽絨企業21家,形成原料採集、羽絨毛生產到羽絨制品的完整產業鏈。

一根羽毛,讓蕭山與宣城結了親。宣城營商環境對標滬蘇浙,園區管委會主任張勇笑言:“上海‘一網通辦’,江蘇‘不見面審批’,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我們爭取一次都不跑。”

2018年,宣城市來自滬蘇浙的投資佔比達八成,重大項目佔比達六成。在長三角,類似的“聯姻”故事不斷上演。

安徽省委主要負責人說,謀准謀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點任務,首先要在追求高質量協同創新上謀劃實招,共建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

人才、科創、產業……江浙滬皖有千絲萬縷聯系。上海是集聚全球資源的“龍頭”,江蘇經濟總量領先,浙江民企創新勃發,而安徽的鍥入,加重了科創分量,也擴大了長三角創新的“朋友圈”。

“要讓市場要素自由流動,需要打破一些‘籬笆’。”周世鋒說。

從上海鬆江區出發的G60科創走廊,橫貫長三角,被定位為“科技和制度創新雙輪驅動、產業和城市一體化發展的先行先試走廊”,帶頭“破籬”。

去年11月,合肥高新區有關負責人將營業執照交到杭州麗旭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負責人池天水手上。這是G60科創走廊“一網通辦”業務平台發出的首張異地登記營業執照。

“一網通辦”,是上海優化營商環境的創新之舉,在合肥也成熱詞。合肥市13個縣(市)區、開發區全部完成G60九城市“一網通辦”窗口設立,企業可在合肥任一該類窗口辦理九城市營業執照,其余八城市也將全面推開。

在鬆江G60科創走廊規劃展示館裡,5隻猴子的照片非常醒目,這是中科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蒲慕明院士的“寶貝”——世界首批生物節律紊亂體細胞克隆猴。“上游基礎研究創新和中游技術轉化最關鍵,長三角有優勢。”蒲慕明說。

“我們將借上海科技創新龍頭帶動之勢,積極參與構建區域協同創新體系,合作打造重大科創平台,共同培育數字經濟等世界級產業集群,努力把長三角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高地。”浙江省委主要負責人說。

地跨浙滬兩地、國內首個跨省市一體化發展的實踐區——張江長三角科技城,最近大動作不斷。6月21日,總投資128億元的浙江平湖中意直升機生產項目簽約落戶張江長三角科技城平湖園。該項目與全球最大的商用直升機制造企業合作,預計投產后年產值可達160億元。此前,長三角新鬆機器人總部基地、復旦大學張江研究院平湖分院等也先后在此“安家”。

如今在浙江,借力合作創新風生水起。浙江給企業發放“科技創新券”,不光省內可用,嘉興、長興、海寧等地還與上海合作通用“創新券”。截至今年6月,通過省科技創新雲服務平台,已有1075家浙江企業尋求長三角地區機構服務3063次,“創新券”支持約5400萬元。

高質量創新,已成為長三角的追求。“創新策源能力”“全球科技創新策源地”,成為上海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的高頻詞。

勇當創新的“排頭兵”和“突擊隊”,長三角,正在創新中奮翼鼓翅,廣開地利。

享人和,一條貫通三地的河流

強化高效協同,合力深化跨區域合作

從太湖到黃浦江,有條57公裡長的太浦河,流經蘇州吳江、嘉興嘉善與上海青浦,江蘇段40多公裡,上海段約15公裡,浙江段約1.5公裡。

吳江區區長兼太浦河區級河長李銘,不管多忙,每月都要抽一天巡河——這是上海備用水源地之一,他笑稱為上海“打工”。

“打工”者很賣力。噴水織機扎堆,成了污染源,吳江一下子淘汰了8500台,還關停小化工、小軋鋼、木制品加工企業83家,減輕了污染,也為轉型騰出空間。

太浦河再往東流,便是宋詩中“如何一湖水,半秀半吳江”的汾湖——一半屬於嘉善,一半屬於吳江。吳江區副區長、汾湖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吳琦給出新解:“汾湖正成合湖,合在長三角一體化了!”

在江南水鄉,水是一面好鏡子,可映照出跨區域合作水平。

青浦、昆山、吳江、嘉善四地界河約69條。“聯防聯治,交界黑臭河消滅了,兩地百姓矛盾消除了,界河成了友誼河。”吳江區委書記王慶華對長三角協同治水很有信心。

汾湖高新區也迎來協作發展機遇。

吳琦算過一筆賬,汾湖在冊工業用地約3.5萬畝,規模以上企業佔了1.5萬畝,貢獻了約80%產值,而大量低端落后企業卻佔近2萬畝。從2017年底開始,汾湖結合環境整治,加快淘汰落后產能,騰退土地1201畝,為承接上海優質產業溢出騰出充足空間。

“身處上海一小時經濟圈,既有生活便利,又沒有大都市喧鬧,汾湖在‘臨滬’經濟圈成為‘潛力股’。”李銘說,汾湖“春天”來了。

“抓緊推進我省參與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最重要、最緊迫的事情,在基礎設施一體化、政策擴散一體化、區域市場一體化、社會治理一體化、公共服務一體化等方面加強系統研究,把自己能做的事更加積極有效地做起來、做到位,努力在推動長三角地區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中走在前列。”江蘇省委主要負責人表示。

“不用回家也能登記備案,太省事了!”吳江姑娘趙春曉,在上海青浦替吳江戶籍的母親辦結跨省異地就醫的登記備案,實現醫保卡跨省刷卡結算。

目前,上海、浙江、江蘇兩省一市設區的地級市以上二、三甲醫院,已全面實施了就醫人員的異地就醫費用直接結算,安徽也有4個地級市已納入聯網覆蓋范圍。

“斷頭路接通了,跨省公交車開行了,醫保門診異地結算也破冰了”,上海社科院副院長張兆安認為,制度創新呼應了百姓對公共服務一體化的迫切需求。

而滬、蘇、浙交界處,被稱為“制度創新樣板間”的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也漸露真面。“示范區將探索區域一體化發展的制度創新,聚焦規劃管理、生態保護、土地管理、投資管理、要素流動、財稅分享、公共服務政策、公共信用等方面的一體化”,馬春雷說,最終實現“規劃一張圖、交通一張網、環保一根線、市場一體化、治理一個章、民生一卡通、居民一家親”。

《 人民日報 》( 2019年10月30日 01 版)

(責編:蔣琪、崔東)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