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南安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僑務工作的重要論述精神,根據福建省委、泉州市委部署要求,發揮著名僑鄉優勢,弘揚華僑“愛國、愛鄉、愛業、愛儉”精神,廣泛凝聚力量,推動高質量發展。
2019年10月福建省黃仲咸教育基金會向南安進行公益捐贈
2019年4月,南安各級各單位組織緬懷僑界楷模活動
一、挖掘時代價值,發揮華僑精神感召之力。南安華僑精神是現階段凝聚新合力、增創新優勢、實現新發展的精神動力之一,具有豐富內涵。一是凝聚南安力量的強磁場。把南安華僑精神作為團結和引領海內外南安兒女的精神燈塔,增進加快家鄉發展的情感認同,成為全國唯一連續25年僑捐公益事業超億元的縣級市。二是大融合共發展的催化劑。注重發揮華僑精神在經濟合作、信息溝通和文化交流的紐帶效應,以僑為橋,不斷擴大南安“泛家居”聯盟在“一帶一路”市場的版圖,產業年產值超千億元。三是培育社會文明的正能量。挖掘華僑文化,編纂《南安華僑志》和《南安華僑史料》(共五輯),展現葉飛、李光前、李引桐、黃仲咸等老一代華僑愛國愛鄉、艱苦奮斗的堅韌品格,向社會傳播正向能量﹔連續三年清明節由南安市領導帶頭,組織該市干部職工、僑校師生代表等分片區開展緬懷華僑先賢活動,在海內外各界引發熱烈反響。
“華僑精神·鄉夢之旅”——參觀泉州華僑革命歷史博物館
僑親故事之李光前
二、分類分層推進,點燃華僑精神星星之火。結合正在開展的主題教育,運用南安華僑精神典型案例,激勵人、感染人。一是創設“三個一”學做模式,帶頭先學一步。舉辦南安市統一戰線“守初心·擔使命”培訓活動,組織僑聯、民主黨派、宗教界等8個領域共1500人展開專題培訓﹔啟動一條“鄉夢之旅”,整合泉州華僑革命歷史博物館等本土紅色資源,發揮葉飛故居、李光前故居紀念館、黃仲咸紀念館等省級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作用,啟動實施弘揚華僑精神學習參觀路線,通過微信公眾號、報刊等宣傳造勢,各鄉鎮(街道)自發組織干部職工參加,基層僑聯、商會、重點非公企業負責人等組團前往,累計接待300批、4.2萬人次﹔開展一輪大走訪活動,今年8月起,在全市黨員干部中開展為期3個月“進企入戶”大走訪,目前共走訪群眾10.83萬名、經營主體1.99萬家、村(居)412個,收集問題6270個,解決問題3436個。二是多點發力延伸觸角,建好前沿陣地。盤活僑校館室,以弘揚傳承華僑精神為主題上好“開學第一課”﹔編寫中小學思品讀物《南安華僑故事》,在《海絲商報》開設《“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之僑親故事》專欄,在南安電視台《南安講古》欄目播出愛國僑領系列故事,廣泛弘揚華僑精神。深入社會組織,建立由退休教師、學生、歸僑僑眷等100多人組成的華僑精神宣講員隊伍,大力推進華僑精神進機關、進社團、進企業、進社區、進農村等活動。三是拓寬范圍輻射帶動,注重青年傳承。百會筑平台,發揮101家異地南安商(協)會及基層商會、近200個海外及港澳台社團作用,講好華僑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引發青年一代的追憶和共鳴。聯誼搭橋梁,舉辦世界南安青年聯誼大會、國際鳳山文化旅游節、海峽百姓論壇、紀念李光前先生誕辰125周年等大型活動,吸引更多新僑、僑青參加,將華僑精神感召、教育范圍拓寬到新的社會階層人士、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僑界人士等。
張克榮先生向梅嶺中學捐贈“新校門、德味堂、念慈樓”三項工程
三、堅持久久為功,展現華僑精神激勵之效。把弘揚華僑精神作為一項長期工作來抓,潛移默化,薪火相傳。一是助推親情、經濟雙回歸。引導僑商僑領、海外社團、鎮村僑聯等獻力“百會幫百村”“萬賢扶千戶”“百僑幫百村”“強基促穩”“進企入戶”以及助學助困等活動,累計籌集扶貧資金超8000萬元,幫扶困難群眾1萬多人次。積極引資引智,組織參與9.8貿易投洽會、石博會、農訂會、泛家居主題活動周等經貿對接活動,吸引南商資本、技術、項目、人才等回歸,2019年來,對接招商項目138個、總投資達890.84多億元。二是推動政風、民風享和諧。開展科、教、文、衛、慈善等100多場社會服務活動,切實為群眾辦好事、辦實事。大力宣揚華僑愛儉美德,實施移風易俗行動,2018年以來,該市紅白喜事節省資金2億多元。如,雪峰華僑經濟開發區居民自發成立慈善小組,規定喜事新辦、喪事簡辦、神事不辦細則,並把省下的費用捐給慈善小組開展公益事業。三是帶動海外、海內增融合。海外南安力量不斷凝聚,馬來西亞南安省新同鄉會、馬來西亞峇株巴轄南安同鄉會等旅外南安籍社團相繼成立。尋根文化浪潮涌動,開展“尋根之旅”夏(冬)令營活動,組織青年一代回鄉尋根問祖,傳承念祖愛鄉精神。串聯市鎮村三級僑聯網絡、報刊媒體信息發布平台、僑史學會尋親信息交流平台等,近兩年來,對接服務海外僑親尋根謁祖200多人次,為中國羽壇拓荒者王文教、菲律賓華商聯總會理事長黃年榮等找到祖籍地。
來源:福建省僑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