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地方快訊
僑聯系統五級聯動推動“瓷幫古道”納入申遺
2019年10月29日13:47  

泉州德化僑聯(文/圖 王金鐳)訊:2019年8月16日,由泉州市僑聯、德化縣僑聯報送的“瓷幫古道”申遺建議一文,經福建省僑聯推薦,引起省領導的重視。9月4日,國家文物局正式派出專家組,對“瓷幫古道”進行考察,將其列入“古泉州(刺桐)史跡”申遺預備申報點。“瓷幫古道”再次引起了全社會的廣泛關注。

2019年德化文史資料——瓷幫古道專輯_副本.jpg

2019年德化文史資料——瓷幫古道專輯

德化陶瓷是“海上絲綢之路”的主要輸出商品,素有“白色金子”“東方藝術精品”“歐洲白瓷之母”等美譽。“瓷幫古道”建成於公元964年,緣起古代刺桐大港往返德化窯並直達京城的大官道,“馬可波羅瓷”“中國白”瓷器等源源不斷地靠“瓷幫”人工肩挑從“古道”運往刺桐港,遠銷世界190多個國家和地區,尤其對300多年前歐洲瓷器的啟蒙和生產具有重大影響。

一、弘揚“瓷幫古道”虎豹雄關精神,加強基層組織建設。2017年,在德化縣僑聯主席周建陽以及馬來西亞僑眷庄秋貴先生的努力下,“瓷幫古道”所在地錦山村誕生了德化首個村級僑聯,掀起了德化基層僑聯組織建設的熱潮。當年全縣共成立10個鎮、村(居)級僑聯,佔泉州市當年的62.5%,佔全省當年的15.87%。縣、鎮、村三級僑聯領導班子上下貫通、左右協同,依托調研“瓷幫古道”、配合三班鎮境內的德化古窯申遺、挖掘瓷器出口配套的“竹編工藝”非遺文化、振興貧困僑村錦山村等多個項目,活躍基層僑聯組織工作。2018年8月27日,縣僑聯報送的《凝心聚力推進基層組織建設》獲得福建省僑聯主席陳式海簽批並刊登於《八閩僑聲》雜志﹔12月25日,《夯實基層基礎 探索僑鄉縣級僑聯建設新路子》獲得時任中國僑聯副主席李波簽批並刊登於中國僑聯《基層僑聯建設》雜志。

2017年文化旅游局長現場豎立瓷幫古道保護牌_副本.jpg

2017年文化旅游局現場豎立瓷幫古道保護牌

二、開展僑情普查,提供“瓷幫古道”華僑“下南洋”依據。縣僑聯以開展僑情普查為契機,發動全縣18個鄉鎮數十個姓氏家族,征集近千本民間族譜,掃描完成近百萬頁,建立德化版的民間族譜數據庫,全力推動泉州市僑聯“南洋華裔族群尋根謁祖綜合服務平台”建設。其中“瓷幫古道”上的龍潯鎮高陽村征集族譜的資料有數十本上百萬字,整合該村178戶“下南洋”僑胞史料5萬多字及30座古窯址的文獻資料,協助撰寫申報文本使高陽村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為“瓷幫古道”課題研究建立了堅實的文獻依據。

德化縣僑聯一行探尋瓷幫古道_副本.jpg

德化縣僑聯一行探尋瓷幫古道

三、依托高等院校權威機構,深化“瓷幫古道”課題研究。為了進一步提高課題的嚴謹性,德化縣僑聯與廈門大學、華僑大學、泉州師院等院校專家學者合作,加強對“瓷幫古道”課題的研究。2018年5月,縣僑聯王金鐳與廈大碩士研究生鄭柳婷發表了題為《考古學視野下德化“瓷幫古道”的社會觀察》論文﹔9月,縣僑聯成立德化縣華僑歷史學會,邀請海內外及社會各個階層的專家學者加入課題研究,目前已經完成10萬字的研究文稿﹔12月,王金鐳撰寫的論文《瓷幫古道上的德化縣高陽村窯場》被收錄在《海絲文化與泉州印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9年9月,由縣僑聯、三班鎮僑聯、錦山村僑聯、蔡徑村僑聯小組參與發起、王金鐳和庄秋貴參與編輯的《德化文史資料——“瓷幫古道”專輯》,約8萬多字,由德化縣政協文史委正式編排出版﹔10月18日,三班僑文化交流中心在“瓷幫古道”前期研討基礎上,向中國僑聯申請包含“瓷幫古道”在內的《僑鄉文化的發掘與傳播應用研究》課題,進一步加以研究。

乾隆德化縣志的瓷幫古道地圖.png

乾隆德化縣志的瓷幫古道地圖

四、加大“瓷幫古道”宣傳力度,營造“申遺”濃厚氛圍。2017年,王金鐳參與撰寫的《走向世界的瓷幫古道》一文在《福建日報》發表﹔2019年7月,王金鐳參與採寫的《瓷幫古道訪賢蹤》在《泉州晚報》發表﹔2018年1月,三班鎮僑聯主席庄秋貴參與拍攝CCTV紀錄片攝制組《海上福建》——“瓷幫古道”﹔2019年9月,王金鐳參與拍攝CCTV“中國影像方志”——“瓷幫古道”專題,該專題將於近期在央視播出。此外,積極發動僑界人士撰寫文稿,分別在《福建日報》《海峽都市報》《泉州晚報》《東南早報》《瓷都德化》和泉州電視台、德化電視台等報刊媒體刊播“瓷都古道”專題報道。

2019年泉州晚報報道的瓷幫古道_副本.jpg

泉州晚報報道的瓷幫古道

五、匯聚僑智僑力,積極為“瓷幫古道”建言獻策。搜集整理“瓷幫古道”有關史料,爭取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關注和支持,撰寫相關議案和提案9件次。2016年底,在泉州市政協會議上提出了《關於宣傳保護和開發利用“瓷幫古道”的建議》﹔2017年1月,馬來西亞德化會館聯合會總會長劉國泉在省兩會提出了《怎樣通過“一帶一路”能夠帶動海外華僑同胞們的經濟》﹔2018年3月,全國政協委員郭文聖在全國兩會上提交了《關於保護開發“海絲閩南古通道”的建議》﹔2019年1月,福建港澳委員郭金發在省兩會提出了《“海絲閩南古通道——瓷幫古道”文化旅游開發建議》的提案。

記載瓷幫古道的民國顏氏族譜_副本.png

記載瓷幫古道的民國顏氏族譜

記載瓷幫古道的雍正寇氏族譜_副本.png

記載瓷幫古道的雍正寇氏族譜

幾年來,省、市、縣、鎮、村五級僑聯聯動,成功將“瓷幫古道”納入“古泉州(刺桐)史跡”申遺項目,是各級僑聯組織凝心聚力、積極作為的成果,是僑聯工作者、各界專家學者多年理論與實踐、調查與研究的成果,在海內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做好新時代僑務工作意義重大。

來源:福建省僑聯

(責編:蔣琪、徐玉涵)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