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海外僑訊
“親情中華”藝術團赴美巡演打動僑胞心
中華文化情結依依不舍
本報記者  嚴  瑜文/圖
2019年10月21日09:18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洛杉磯演出中,中國雜技團表演雜技《武韻》。

紐約演出后,觀眾與藝術團成員合影留念。

當地時間10月18日,中國僑聯“親情中華”藝術團在美國舊金山舉行慰僑演出,以一台富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的精彩節目,與千余名觀眾共同度過一個難忘的不眠之夜。

舊金山站是藝術團此次赴美慰僑巡演的收官之作。從10月3日到18日的短短十余天間,藝術團一行風塵仆仆,從美國南部的休斯敦,到東部海岸的華盛頓、紐約,再到北部的明尼阿波利斯,最后來到西海岸的洛杉磯、舊金山,為手足同胞送去了家鄉親人的問候,也讓更多美國朋友領略到中華文化的無限魅力。這是一次親情之旅,也是一次文化之旅、友誼之旅。

根脈情溫暖僑心

“雜技、京劇、民樂……能在海外看到如此豐富而優秀的中華文化元素匯聚一個舞台,精彩呈現,太難得了。” 10月16日晚,洛杉磯聖蓋博大劇院內,出國30余年的美國城市衛視副總裁盧威回味著剛剛看完的“親情中華”慰僑演出,心潮澎湃。

這也是觀眾們的共同心聲。

在紐約站,當《二泉映月》沉郁頓挫的音符從二胡演奏家陳軍的琴弦中緩緩流出,95歲高齡的紐約華人總公所董事長伍長壽和他身邊坐著輪椅的妻子都濕了眼眶。離開中國整整80年,中華文化的根脈始終牢牢扎在伍長壽的心底。“聽到悠揚的琴聲,我仿佛回到了故鄉。小小二胡雖然隻有兩根琴弦,卻拉出了我們悠長的思鄉之情,這正是我們日思夜想的鄉音。”

在明尼阿波利斯站,明尼蘇達中美聯誼會會長王平沉浸在京劇荀派傳人張佳春高亢清亮的唱腔之中,品味良久。“這是我近年來看過的最原汁原味的中華文化大餐。藝術家演唱的《紅燈記》選段《都有一顆紅亮的心》,是我們這代人的時代記憶。”祖籍湖南的王平出國已有二十多年。2008年,“親情中華”藝術團第一次到明尼阿波利斯演出時,他就坐在觀眾席中。11年后,他鄉再次遇故知,中國藝術家用心演繹的每一首旋律都流進王平的心坎裡。

在洛杉磯站,祖籍廣東、生在柬埔寨的華人江美良帶著不到1歲的女兒,早早等候在演出現場。“這是我第一次現場觀看中國藝術家的表演。作為一名‘華三代’,我沒有在中國生活過,但我對中國文化並不陌生。小時候,家裡就保留著春節拜年、清明祭祖的習俗。今天的演出讓我感動,我能感受到我和藝術家們是同根同源、心心相連的。”江美良一口中文十分流利。她說,她和丈夫有一個共識,那就是孩子的母語必須是中文。

“親情中華”的舞台為何總能打動無數人心?僑胞的感嘆給出最好的答案:“這裡有中華兒女無法割舍的文化情結。”

“中國風”超越國界

藝術無國界,文化有共識。十多天裡,“親情中華”藝術團走到哪兒,“中國風”就吹到哪兒。6場演出,觀眾席上除了翹首以盼的華僑華人,還有許多各種族裔的面龐。在明尼蘇達站,將近20%的觀眾都是當地民眾。

一些當地觀眾因為這台演出,對中華文化有了更多了解。

蒙古袍、馬頭琴、呼麥,蒙古利亞組合的一曲蒙語歌曲《黑駿馬》,讓人領略了東方草原兒女的熱情奔放﹔踩著花盆底,唱著滿語歌,滿族歌手八音赫赫讓觀眾從視覺上與聽覺上全方位感受少數民族的款款風情。嗩吶、篳篥、葫蘆絲……嗩吶演奏家孫雲崗一口氣用10種民族樂器吹奏出10首帶有不同地域風格的樂曲。

“之前,說到中國,我通常隻能想到熊貓和功夫。看完演出才知道,原來中國文化有這麼多美好的元素和這麼深層次的內涵。”聯合國使團官員比爾嘖嘖贊嘆。

一些當地觀眾因為這台演出,對中國產生更多好奇與向往。

“親,情,中,華”,在明尼阿波利斯站的演出開場前,一名美國小男孩坐在觀眾席前排,望著舞台上的大屏幕,用發音標准的中文念出其中最醒目的4個漢字。“我的中文名字叫史佳范,我學習中文3年了。”說著,這名年僅6歲的小男孩在節目單上一筆一劃地寫下自己的中文名字。

在肩上跳芭蕾,用雙腳蹬綢傘,將9個小球靈活玩轉於股掌之間,在空中翻飛卻能讓腳掌上的碗不落……台上,中國雜技團的演員們用精湛技藝讓“人所不能”成為可能。台下,史佳范全程坐直身子,看得聚精會神。“媽媽,這些雜技表演太不可思議了!下次,你能帶我去中國看看嗎?”演出結束,史佳范一手拉著媽媽,一手拿著雜技演員贈送的中國荷包,眼裡滿是興奮。

“‘親情中華’藝術團的到來,不僅讓僑胞享受到一場高品質、高水准的藝術盛宴,也發揮了‘文化使者’的重要作用,讓美國朋友感受到中華文化的魅力。”中國駐芝加哥總領事館僑務組長盧曉輝說。

促交流以文會友

近年來,隨著中國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影響力日益提升,中華文化日漸風靡全球。為了讓中華文化這朵璀璨的東方奇葩為更多人所認識、所欣賞,海外華僑華人從未停止努力。

“如今,在美國很多城市,華僑華人都成立了京劇社。我們紐約華埠還有滬劇、豫劇、粵劇等許多地方劇種的愛好者和傳承人。大家時常組團舉辦演出,吸引許多當地民眾慕名前來。”焦聖安是一名京劇資深“票友”。22年前,他從北京移民紐約,一起來的還有對國粹京劇的那份痴迷。這次,在“親情中華”的舞台上,京劇表演是他最期待的節目。“我們希望能和國內藝術家們一起努力,共同做好中華戲曲文化在海外的推廣與傳承。”

全美甘肅同鄉聯誼會會長周剛介紹,在他生活的華盛頓地區,華人社區的文化活動同樣豐富多彩。合唱團、舞蹈團、民樂團、太極社等僑胞自發組織的藝術團體比比皆是。每年7月4日,在華盛頓地區舉行的獨立日游行上,華僑華人表演的西北威風鑼鼓和中國少數民族舞蹈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我們希望通過展示優秀地道的中華文化,不僅為在美僑胞送來鄉音、撫慰鄉愁,也進一步激發他們的文化自信,促進中美文化交流,增進兩國民間友誼。”“親情中華”藝術團團長、中國僑聯文化交流部部長劉奇說。

這和在美華僑華人的期待不謀而合。“藝術團的精彩演出讓僑胞看得熱淚盈眶,也讓當地民眾贊嘆不已,這是中華文化的魅力。正如‘親情中華’的標志是五隻不同顏色的和平鴿環繞成圈,藝術團帶來了中國人民愛好和平、以文會友的美好願望,這種文化交流為中美關系帶來積極影響。”美國南加州華人聯合總會會長邵聞說。

明尼蘇達華僑華人社團聯合會主席顏炳文也認為,文化交流如同潤滑劑,在推動中美關系向好發展中發揮著突出作用。“中美友好,華僑華人獲益無窮。我們將繼續致力於向主流社會講好中國故事,也盼望著‘親情中華’藝術團常來美國,帶來藝術佳音、文化盛宴。”

(責編:蔣琪、崔東)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