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僑聯要聞
用情用心,“親情中華”溫暖“天使之城”
2019年10月18日13:56  來源:中國僑聯

“你拍到了嗎?”“還沒有,我再試一試,要是一下就拍到豈不太容易了。”“哇,我終於拍到了!”10月17日下午,洛杉磯聖蓋博大劇院內,一名雜技演員正在台上練習拋接多個小球,一群攝影師端著“長槍短炮”,對著他頻按快門。 

“幾年前,在‘親情中華’的舞台上,曾有一位雜技演員表演了拋接9個小球的絕活兒,但是大家都沒拍到9個小球同時離手的照片。這次,聽說藝術團又來到洛杉磯,而且又帶來一位‘九球王子’,大家興奮極了,就盼著能排到那個精彩瞬間,彌補多年遺憾。”洛杉磯國際攝影家協會會長毛幼榮笑道。為此,十多名華僑華人攝影愛好者在演出當天下午便早早趕到劇場,在演員彩排期間便進入工作狀態。

當然,洛杉磯僑胞期盼已久的,不止是9個小球同時騰空的精彩一瞬。“‘親情中華’已經成為一個響亮的文化品牌。前幾天,我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了藝術團在其他城市演出的盛況。每一站,藝術家們的精彩演出都讓僑胞朋友熱淚盈眶、美國觀眾贊嘆不已,這讓我們對這場文化盛宴更加期待。”美國南加州華人聯合總會會長邵聞說。

面對僑胞的如火熱情,藝術家們獻以最用心的演出。當地時間10月17日晚,古色古香的聖蓋博大劇院星光璀璨。雜技、二胡、京劇、嗩吶、滿族民歌、蒙古族呼麥……中華文化瑰寶逐一登台亮相,國家頂尖水准的表演贏得現場經久不息的掌聲與歡呼。中國駐洛杉磯總領事張平,“親情中華”藝術團團長、中國僑聯文化交流部部長劉奇和千余名觀眾共同度過一個難忘的夜晚。

“演得真好,這都是我們最地道、最熟悉的文化。”出國30余年的美國城市衛視副總裁盧威看完演出,久久回味。

柬埔寨籍華裔江美良的位置距離舞台有些遠,但她全程抱著不到1歲的女兒,看得津津有味。“這是我第一次看‘親情中華’的演出,非常感動,我能感受到我和藝術家們是同根同源、心心相連的。”從小在海外出生長大的江美良能講一口流利的中文。她說,這歸功於父母從小對她中文教育的重視。雖然孩子還小,但她相信,耳濡目染,文化的種子會在幼小的心中生根萌芽。

和前幾站一樣,在洛杉磯,演出當天,許多觀眾早早等候,偌大的劇場座無虛席﹔演出結束,觀眾戀戀不舍,不吝給予最高褒獎。

這台演出之所以總是為僑胞所期待,因為台上台下,處處有情。

“這已是我們第三次在這個劇院演出了,這裡的一磚一瓦我們都很熟悉。昨天剛剛抵達洛杉磯,不少僑胞就在歡迎會上來和我們打招呼,讓我們感覺非常親切。”來自中國鐵路文工團的蒙古利亞組合是“親情中華”藝術團的“資深”團員,在過去近10年間走遍五大洲,為世界各地的華僑華人送去了草原人民的美好祝福。

再次見到洛杉磯的老朋友,蒙古利亞組合連唱三首歌曲,悠揚的馬頭琴聲回蕩在劇院上空,余音繞梁。“‘親情中華’的舞台能讓散落各地的僑胞聚到一起,讓‘華二代’、‘華三代’了解中國文化,也讓當地民眾對中國有更多認識。因此,即便旅途辛勞,我們依然願意參與其中,這是我們的一份責任。”

作為晚會的主持人,同時也是一名歌唱演員,張原銘同樣跟隨“親情中華”藝術團走過許多國家,與許多僑胞相識結緣。此次美國之行,他特意准備了一首《永恆的旋律》。“一條大河波浪寬,風吹稻花香兩岸……”每當熟悉的旋律響起,他總會走下舞台,和觀眾齊聲合唱,震耳欲聾的歌聲唱出了中華兒女的團結一心、豪情萬丈。

“我隨‘親情中華’藝術團來美國演出過3次,這是我第一次演唱這首歌曲,僑胞火一樣的熱情讓我印象深刻。”張原銘說,每次與觀眾共同唱響這永恆的旋律,他都覺得和觀眾產生了一種共鳴。“這種共鳴不僅是演員與觀眾之間的一種聯絡,更是華夏兒女之間的情感維系。這一刻,我們就像團團圓圓的一家人。”

因為“親情中華”結識的緣分還有很多,它們經歷時間沉澱,愈加醇厚動人。剛剛抵達洛杉磯,中國雜技團演員王洋就見到了多年未見的老朋友。“2008年,我們為宣傳北京奧運來美國演出時,曾受邀去當地知名僑領張素久大姐家做客。沒想到,時隔11年,我們又一次在洛杉磯相遇。11年的惦記把我們一下拉回到當年的情景。看到張素久大姐依然健康美麗,我們都很高興。”王洋說,每次隨“親情中華”赴海外演出,很多僑胞總能一眼便叫出他們的名字,這種在國內演出很少碰到的場景讓他們深深感動,也更堅定了向海外僑胞展示中華文化精髓的決心。

為什麼這台演出之所以總能收獲如潮好評,因為台前幕后,時時用心。

演出前一天,藝術團剛剛抵達洛杉磯,前來迎接的邵聞便為兩個細節所動容。“我知道藝術團當天早上4點便出發去機場,飛行近4個小時,一路奔波,可當我問二胡演奏家陳軍老師第二天演出是否會辛苦,他回答我,即便當晚演出也沒問題,藝術家的敬業與專業讓我欽佩。”邵聞說。當天下午,一放下行李,顧不上休息,藝術團團長劉奇及團裡的技術人員便和演出承辦僑團開會對接具體事宜。“具體到舞台的燈光、音響,甚至雜技演員的安全繩索問題,劉奇團長和技術人員都逐一對接,一絲不苟。”邵聞感嘆,正是因為有了這份細致與用心,演出才能如此完美。

“親情中華’的舞台是一個整體,不僅是藝術家們的表演,舞台的燈光、音響,我們都經過精心設計,與節目融為一體,隻有這樣才能給觀眾最佳的視覺與聽覺享受。”劉奇說。十多天裡,整個團隊雖然由來自國家不同文藝院團的藝術家組成,但大家就如一家人一般,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所有人都抱著同一個信念,那就是把最好的演出獻給最親的僑胞。

台前,藝術家傾情表演。每一站演出,嗩吶演奏家孫雲崗總會帶一個“音樂寶盒”上台,裡面整齊擺放的10多種吹管樂器各具特色。用新疆嗩吶吹奏《我的名字叫中國》,用朝鮮族篳篥吹奏《阿裡郎》,用葫蘆絲吹奏彝族民歌《多情的巴烏》,用嗩吶、咔戲、口哨交替吹奏河北民歌《打棗》……10種樂器,10種風格,串成一曲“最炫民族風”,讓觀眾大飽耳福。“民族的就是世界的。我挑選這些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樂器,編排曲目,希望通過不同節奏、情緒的變化,帶給觀眾最有民族味道的聽覺盛宴。”

幕后,技術人員全力保障。藝術團的音響師Tony是一位美籍華人,與“親情中華”結識多年。每場演出,他都提前大半天到劇場,調試音響設備,常常一站就是一整天。然而,說起這台海外僑胞幾乎人盡皆知的演出,他更願說他從中收獲的快樂。“從2008年開始參與‘親情中華’慰僑演出以來,我跟隨藝術團的腳步走遍世界各地,也見証了它從創立到成長到成熟的全過程。在我看來,這台演出不僅是一台綜藝晚會,更包含極其豐富的內涵。每次看到僑胞興奮的笑臉,聽到他們熱情的掌聲,甚至看到他們感動的熱淚,我就覺得能成為這個團隊的一份子很幸福,那些汗水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正是有了藝術團所有成員全心全意的付出,才有舞台上的璀璨耀眼,才有來自觀眾的如雷掌聲。“歡迎你們明年再來!”洛杉磯站的演出剛結束,許多僑胞便向藝術團發出新的邀請函,開始期待下一次的美好相會。

(責編:蔣琪、崔東)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