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新中國成立70周年
“我們是一支不可戰勝的力量!”
——國慶70周年閱兵紀實
新華社記者  黃  明  梅世雄
2019年10月02日00: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恢宏激昂的閱兵式號角驟然響起,激昂澎湃的分列式進行曲匯成震天撼地的交響——

10月1日上午,喜悅的豪情在北京天安門廣場傾情綻放,新中國以一場盛大閱兵慶祝70歲生日。

此刻,寬闊的長安街上,大軍列陣,鐵甲生輝!巍峨的天安門前,旌旗飄揚,舉世矚目!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天安門城樓發表重要講話並乘車檢閱受閱徒步方隊和裝備方隊后,氣勢磅礡的閱兵分列式拉開序幕。

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首次國慶閱兵,是共和國武裝力量改革重塑后的首次整體亮相。

響徹雲霄的轟鳴聲中,9架直升機護衛著黨旗、國旗和軍旗,20架直升機飛成“70”字樣,以雷霆萬鈞之勢率先從天安門廣場上空飛過。

輝煌70年,奮進新時代。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中國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中國特色強軍之路越走越寬廣。秋日長空下,三面紅旗格外醒目,“70”字樣分外耀眼。

激昂的旋律中,步履鏗鏘,雄姿英發——

當飛機的轟鳴聲還在耳畔回響,當人們的目光還在不舍眺望,沿著先輩的足跡,踏著勝利的節拍,儀仗方隊護衛著黨旗、國旗和軍旗,威武雄壯地通過天安門。

黨旗、國旗、軍旗,迎風飄揚——

人民軍隊永遠是黨領導下的軍隊,永遠是國家的捍衛者,永遠是社會主義的捍衛者,永遠是人民利益的捍衛者。

15個徒步方隊,受閱時長約13分鐘。東西華表間短短的96米,受閱官兵要以每分鐘116步的速度、75厘米的步幅、1.2米的間距,正步行進128步。

為了這96米,每一名受閱官兵在訓練場上都走過了數千公裡,汗水浸透了衣背,腳掌磨出了老繭。

邁著鏗鏘的正步,首次亮相的領導指揮方隊闊步走來。這是一個改革強軍、聯合作戰指揮印記最鮮明的方隊——隊員從軍委機關15個部門和各戰區、軍兵種機關、武警部隊抽組而成,包括27名將軍,平均年齡38歲,年齡最大的59歲。

領導指揮方隊創造了兩個第一:人民軍隊閱兵史上第一個從領導指揮機構抽組的方隊,第一個由將軍組成第一排面的方隊。

為了這一神聖時刻,將軍們與年輕隊員一起苦練,展現了人民軍隊領導干部的時代風採。

穿過戰爭與和平的崢嶸歲月,肩負新時代的使命任務,陸軍方隊、海軍方隊、空軍方隊、火箭軍方隊、戰略支援部隊方隊、聯勤保障部隊方隊和武警部隊方隊以排山倒海之勢相繼走來,接受祖國和人民檢閱。

以“鐵腳板”著稱的步兵,曾是人民軍隊的主體。與共和國共奮進,人民軍隊已經由過去單一軍種的軍隊發展成為諸軍兵種聯合的強大軍隊,由過去“小米加步槍”武裝起來的軍隊發展成為基本實現機械化、加快邁向信息化的強大軍隊。

方陣如山,氣貫長虹。女兵方隊、院校科研方隊、預備役部隊方隊、民兵方隊、文職人員方隊闊步前行,展現了人民軍隊威武之師、文明之師、和平之師的良好形象。

清新的色彩叢中,突然加入一抹斑斕的迷彩——徒步方隊中唯一迷彩著裝的維和部隊方隊接受檢閱。作為徒步方隊最后出場的方隊,維和部隊方隊是人民軍隊閱兵史上首次以海外維和力量為主組建的方隊,彰顯了新時代中國軍隊維護地區與世界和平的責任與擔當。

此次閱兵首次設置了聯勤保障部隊、院校科研、文職人員等方隊,展現了國防和軍隊組織架構和力量體系的整體性、革命性重塑成果。

激昂的旋律中,鐵流滾滾,氣勢如虹——

32個裝備方隊以嶄新陣容接受檢閱。一輛輛坦克披堅執銳,一枚枚導彈昂首向天,展示著這個由580台(套)地面裝備組成的鋼鐵巨陣所向披靡的氣概。

軍樂聲聲,戰旗獵獵。行駛在裝備方隊最前面的是戰旗方隊。在五大戰區指揮員引領下,猛士敞篷車載著各個歷史時期涌現出的100面榮譽戰旗徐徐駛來——戰旗是榮譽的象征,是勝利的標志。

車輪滾滾,大地震撼。緊隨其后的99A式坦克方隊呈箭形布陣,象征著“陸戰之王”勇往直前。

44歲的坦克方隊頭車駕駛員、一級軍士長丁輝,已是第五次參加閱兵。他說:“這些裝備中,不少是第一次公開亮相。”

70年前的開國大典閱兵,受閱裝備95%是從戰場上繳獲的﹔而此刻,受閱裝備全部為國產現役主戰裝備。人民軍隊主戰裝備脫胎換骨式的發展,集中反映了國家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的最新成果,充分展現了中國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的巨大成就。

“太壯觀了,太震撼了!”注視一條條滾滾向前的鋼鐵巨龍,凝望一幕幕動人心魄的壯闊畫卷,觀禮台上的“最美奮斗者”、貴州省盤州市淤泥鄉岩博聯村黨委書記余留芬百感交集,“彈指一揮70年,人民軍隊舊貌換新顏。”

置身閱兵現場,北京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副總經理鄭實印象最深的,是一支支新型作戰力量的全新亮相——信息作戰模塊、無人作戰模塊……

觀禮嘉賓把如潮的掌聲、崇高的敬意獻給隆隆駛來的“大國重器”——東風—31甲改核導彈、巨浪—2導彈、東風—5B核導彈、東風—41核導彈……

備受關注的東風—41核導彈方隊通過天安門時,不少人流下激動的淚水。作為我國戰略核力量的中流砥柱,它以凜然的氣勢和龐大的體形,在世界面前首次亮相。

大國長劍,威震蒼穹。從常規導彈到核常導彈,從中程導彈到洲際導彈……火箭軍懾戰能戰止戰勝戰的戰略制衡能力顯著增強,為共和國筑起堅不可摧的和平盾牌。

激昂的旋律中,雄鷹突擊,雷霆萬鈞——

隨著呼嘯而至的轟鳴聲,觀禮嘉賓不約而同地仰望長空——氣勢恢宏的空中梯隊來了。

率先飛過的是多機編隊的領隊機梯隊,帶隊長機是空警—2000預警機,八一飛行表演隊8架殲—10戰機護衛兩翼。

預警機、運輸機、轟炸機、加受油機、艦載機、殲擊機……11個空中梯隊以“米秒不差”的精准飛行,分別呈楔形、三角形、菱形等編隊隊形飛過天安門廣場上空。

第一次亮相的轟—6N牢牢吸引著人們的目光。這是一款國產新型遠程戰略轟炸機,可以進行空中受油,能夠實施遠程奔襲、大區域巡航、防區外打擊,標志著空軍戰略威懾和戰略打擊能力全面提升。

教練機梯隊從天安門廣場上空掠過,劃出7條美麗彩帶,向祖國母親獻上誠摯的生日祝福。

“強國必須強軍,軍強才能國安。”此情此景,令觀禮嘉賓北京師范大學國際寫作中心總干事苗綠感慨萬千,“中華民族百年興衰史昭示:一個鞏固的國防,一支強大的軍隊,始終是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安寧幸福的可靠保証。”

古老滄桑的中華民族,久經風雨的偉大祖國,在這場舉世關注的閱兵盛典中煥發出勝利與自豪的榮光。

(新華社北京10月1日電)

《 人民日報 》( 2019年10月02日 06 版)

(責編:蔣琪、崔東)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