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新中國成立70周年
防病治病  守護生命
2019年09月23日00: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一粒糖丸,呵護兒童健康

  本報記者 邱超奕

  今年1月2日,“糖丸爺爺”顧方舟走完傳奇的一生。他是我國著名醫學科學家、病毒學專家,成功研制出首批脊髓灰質炎糖丸活疫苗。他為脊髓灰質炎的防治奉獻一生,最終實現我國全面消滅脊髓灰質炎並長期維持無“脊灰”狀態,為公共衛生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每年因脊髓灰質炎致殘的兒童有幾萬名。剛回國不久的顧方舟臨危受命,開始了脊髓灰質炎研究。1957年,他去多地調查脊髓灰質炎患者糞便標本,后來在我國首次分離出“脊灰”病毒,為免疫方案的制定提供了科學依據。1960年研制出首批“脊灰”活疫苗,1962年又研制成功糖丸減毒活疫苗。此后,我國“脊灰”年平均發病率大幅下降,成千上萬兒童免於致殘。2000年,世界衛生組織証實,中國本土“脊灰”野病毒的傳播已被阻斷,成為無“脊灰”國家。他把孩子的“脊灰”病痛,化為孩子心中永遠的甜。

  接種疫苗是預防、控制乃至消滅相應傳染病最有效的手段。新中國成立70年來,我國高度重視預防保健事業,通過接種疫苗,實施國家免疫規劃,有效控制傳染病發病。

  上世紀中期,我國麻疹年發病人數曾高達900多萬,至2017年發病人數已降至不到6000例。60年代,我國流腦發病最高年份曾高達304萬例,至2017年發病人數已低於200例﹔同一時期,我國通過接種牛痘疫苗消滅了天花,較世界衛生組織1980年宣布全球根除天花早了10多年。普及新生兒乙肝疫苗接種后,我國5歲以下兒童乙肝病毒攜帶率從1992年的9.7%降至2014年的0.3%。

  70年來,我國免疫規劃疫苗種類和接種人群不斷擴大。國家免疫規劃疫苗擴大到14種,可預防的傳染病擴大到15種。2004年頒布的《傳染病防治法》規定,國家實行有計劃的預防接種制度和預防接種証制度。全國共有15.71萬個預防接種單位,覆蓋了所有城鎮和鄉村﹔全國預防接種人員約42萬人,每年累計接種國家免疫規劃疫苗約4億劑次。日前,我國兒童免疫報告接種率穩定在90%以上。

  

  一株小草,彰顯中國智慧

  本報記者 王君平

  在宇宙蒼穹間,有了一顆遨游的小行星,名叫“屠呦呦”。

  屠呦呦,第一位獲得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的中國本土科學家,中國中醫科學院終身研究員。當年,中醫古籍的記載觸動了她的靈感,使她成功地打開了青蒿素研發之門,挽救了上百萬人的生命。青蒿素是傳統中醫送給世界的一份禮物。在屠呦呦手中,一株小草改變世界,中國之蒿由此走向世界。

  70年來,我國高度重視中醫藥的繼承、發展和創新,建立起獨具特色的中醫藥人才培養體系,師承教育貫穿始終,實現多層次、多學科、多元化教育全覆蓋。評選三屆國醫大師,90位從事中醫藥、民族醫藥工作的老專家獲得“國醫大師”榮譽稱號。我國已有130個中醫藥類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中醫針灸”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黃帝內經》和《本草綱目》入選世界記憶名錄。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迎來了大好時機。黨和政府把發展中醫藥擺上更加重要的位置。我國出台首部中醫藥專門法律,發布中醫藥發展戰略規劃綱要和中醫藥白皮書,開啟了依法發展中醫藥事業的新征程。我國政府與世衛組織簽訂“一帶一路”衛生領域合作諒解備忘錄等協議。截至2018年底,全國中醫類別執業(助理)醫師57.5萬名,中醫類醫療衛生機構總數達60738個。全國已有98.5%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97%的鄉鎮衛生院、87.2%的社區衛生服務站、69%的村衛生室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中醫藥已傳播到183個國家和地區。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目前103個會員國認可使用針灸,其中29個設立了傳統醫學的法律法規。

  第七十二屆世界衛生大會審議通過《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首次納入起源於中醫藥的傳統醫學章節,傳統醫學病症成為“通用語言”。中醫藥植根於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為全球衛生治理貢獻中國智慧。

  

  一場戰斗,筑牢護衛防線

  本報記者 王君平 賀林平

  2003年春天,在一場沒有硝煙的戰斗中,一位科學家沖在最前線,成為家喻戶曉的抗非典英雄。他就是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主任鐘南山。

  當時,非典病因不明,鐘南山堅持以事實為依據,力排眾議,最終証實非典是一種新型冠狀病毒。這一結果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確認。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全國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取得了抗擊非典的勝利。

  非典之后,我國公共衛生體系建設邁上新台階,建立起全球最大的疫情直報體系,實現了基於互聯網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39種法定傳染病病例實時監測報告,傳染病病例從診斷到網絡報告的平均間隔時間縮短到4小時。日、周、月、季、年的疫情分析和定期信息發布已形成制度,我國傳染病與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信息報告管理工作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2013年2月,87歲的上海人李某因發熱、咳嗽等症狀入住上海某醫院,后經搶救無效死亡。中國疾控中心從病理標本中分離到H7N9病毒,專家診斷上海和安徽3名患者為H7N9確診病例。這是全球首次發現基因重組的新亞型禽流感病毒。

  在此次抗擊H7N9的公共衛生應急事件中,我國衛生部門反應迅速、有效、專業,並及時通過世界衛生組織與國際社會分享毒株和病毒基因序列等信息,標志著中國的疾控體系和應急能力走向成熟。

  70年來,我國公共衛生的防線越筑越牢,人民健康水平不斷提升。自上世紀50年代起,我國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以較低的成本實現了較高的健康績效,被世界衛生組織和世界銀行譽為“以最少投入獲得了最大健康收益”的中國模式。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向中國愛國衛生運動頒發“社會健康治理杰出典范獎”。近年來,我國傳染病疫情形勢總體平穩,提前實現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確定的結核病控制指標,血吸虫病疫情降至歷史最低水平,2017年全國首次實現瘧疾本地病例零報告。我國還成功阻斷埃博拉、禽流感等疫情對公眾健康的沖擊。

  

  一項研究,推動健康行動

  本報記者 王君平 劉夢丹

  糖尿病能不能預防?很多年前,全世界都沒有答案。1986年,“大慶糖尿病預防研究”率先破冰,研究的發起者是中日友好醫院內分泌科潘孝仁、李光偉等人。

  6年的研究成果和20余年的隨訪結果,先后發表在《柳葉刀》等國際權威雜志上,不僅在世界上第一次証明了簡單的生活干預方式,能夠顯著減少糖尿病高危人群發病率,在后續的研究中還証明生活干預方式對糖尿病的長期預防作用。“大慶研究”在后來美國、芬蘭、印度、日本多個國家進行的類似研究中得到証實。生活干預方式對於全世界預防糖尿病都有效,“大慶研究”在世界糖尿病研究的歷史上具有裡程碑意義。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人口老齡化進程加快,我國居民疾病譜不斷發生變化。心腦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糖尿病等四類慢性病嚴重危害人民健康。

  從上世紀60年代開始,我國開始建設中國居民死因監測和腫瘤登記報告系統,1980年開始建設國家綜合疾病監測系統。2005年開始,中央財政支持各地實施慢性病防治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開展癌症、心腦血管疾病等慢性病早期篩查早診早治。癌症早診早治項目累計篩查370萬高危人群,心腦血管疾病篩查和干預項目累計篩查1121萬人、檢出高危人群219萬人、干預243萬人。探索防治管理模式,形成適宜技術,一張覆蓋城鄉慢病的防控網正在織就。截至2018年,我國共建成365個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范區,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動覆蓋2610個縣區。

  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健康中國行動組織實施和考核方案》,國家層面成立健康中國行動推進委員會並印發《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聚焦當前影響人民群眾健康的主要問題和重點疾病,突出健康促進和動員倡導,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繪就了“路線圖”。

  

  圖片說明:

  圖①:江蘇省南通市海安縣衛生系統人員為群眾提供測量血壓服務。

  圖②: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舉行一場突發公共衛生應急處置演練。

  圖③:在河南省許昌市許都公園,市民們在表演五禽戲。

  圖④:廣西壯族自治區上思縣思陽鎮小學學生在接種疫苗。

  圖⑤:河北省石家庄市新樂市中醫醫院,民生街小學的學生們在學習稱量中草藥。

  影像中國 

  版式設計:蔡華偉


  《 人民日報 》( 2019年09月23日 11 版)
(責編:蔣琪、徐玉涵)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