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僑刊鄉訊>>《華僑華人歷史研究》
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僑務工作的重要論述之實踐與理論淵源探析
2019年09月16日16:52  來源:中國僑聯

作者:張春旺,男,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所長、中國華僑歷史學會副會長。

本文選自《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19年第3期。

論文對習近平僑務工作論述的實踐與理論淵源進行了探析。認為習近平僑務工作論述直接體現在對僑務工作的相關論述之中,也間接體現在關於統一戰線工作、文化工作、民族工作、外交工作、群團工作等與僑務工作相關的論述之中,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黨的十九大確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根據新的實踐對經濟、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會、生態文明、國家安全、國防和軍隊、“一國兩制”和祖國統一、統一戰線、外交、黨的建設等各方面作出理論分析和政策指導。僑務工作涉及其中的很多方面。習近平總書記熟悉僑務工作、了解僑務工作,對僑務工作有著深刻認識。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僑務工作的重要論述直接體現在對僑務工作的相關論述與指示之中,也間接體現在關於統一戰線工作、民族工作、文化工作、外交工作、群團工作等與僑務工作相關的論述之中,明確了凝聚僑心僑力同圓共享中國夢的新時代僑務工作主題,明確了“根”“魂”“夢”的新時代僑務工作主線,明確了“三有利”的新時代僑務工作原則,明確並高度肯定了海外僑胞的地位作用,明確了“大僑務”E的新時代僑務工作格局,明確了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新時代僑務工作重點,明確了“貼心人”“實干家”的僑務干部隊伍建設要求,等等。

習近平僑務工作論述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有著深厚的實踐基礎和深遠的理論淵源。但是,目前學界有關這方面的研究探討還不多。本文擬從四個方面對習近平僑務工作論述形成的實踐基礎與理論淵源進行粗略分析,以就教於大方之家。

一、習近平僑務工作論述形成於豐富的僑務工作實踐

習近平同志在傳統僑鄉福建工作17 年多,在重要僑鄉浙江和新僑集中地上海主政5 年,在改革、開放、發展、黨的建設等一系列重大領域,在理論和實踐的雙重探索中,取得了極其豐碩的成果,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堅實的實踐基礎。同時,僑鄉的工作實踐使習近平對華僑華人的歷史、特點、傳統、優勢、地位、作用,僑務工作的方針、政策、定位、舉措等有著深刻認識,成為習近平僑務工作論述的重要實踐來源和理論探索淵源。

習近平同志在福建等僑鄉理論探索、實踐思考的一個突出特點是與僑務工作緊密相關。1995 年,習近平同志在《戰略與管理》雜志上發表的 《“大僑務”觀念的確立》,對華僑華人的優勢和新形勢對僑務工作提出的要求進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三有利”的僑務工作原則和“大僑務”工作的基本要求。2000 年,習近平同志剛剛當選為福建省省長,就於5 月、10 月兩次接受人民日報海外版的採訪。在採訪中,他說:“我到福建16 年,工作中都有一個‘僑’字,也可以說從事了僑務工作16 年。改革開放為僑鄉的發展帶來了十分難逢的機遇,經過僑鄉人民的艱苦奮斗,僑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巨變。”“我們的海外華僑愛國愛鄉,凝聚力很強,尋根意識濃厚,不忘造福家鄉,在不同歷史時期都為福建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成為推動福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正是基於僑鄉“僑”的優勢、發揮“僑”的作用推進福建各項事業發展的實踐,習近平同志才會“遇到有代表性的華僑、華人回鄉……再忙也要擠時間接見看望,交流意見和看法,促成了不少在全國、全省都有影響的大項目。”在福建工作期間,憑借僑鄉的天時、地利、人和,習近平同志在擴大對外開放中積極推行“引進來”和“走出去”,努力打好“僑牌”,多次率代表團出訪東南亞,在異邦他鄉開展經貿活動和科技、文化交流,介紹改革開放政策,為海外華僑華人傳遞鄉情與友誼,堅定了他們回祖國投資興業的決心與信心。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間對僑務工作的思考與實踐,成為新時代僑務工作的寶貴精神財富。

浙江省既是老僑鄉,也是新僑鄉,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后,浙江籍海外僑胞特點鮮明、活力十足,在商貿、中餐、物流等領域顯現出強大實力,海外浙商的成長十分迅速。習近平同志到浙江工作后,對僑務工作更加重視,提出“要緊密結合浙江僑情和僑務工作實際,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涉僑工作方面的五個關系,即僑務工作為浙江發展大局服務與為僑服務的關系﹔國內僑務工作與國外僑務工作的關系﹔立足浙江籍僑胞與面向全世界華僑華人的關系﹔僑務工作的原則性與靈活性的關系﹔調動涉僑部門積極性與發揮僑務部門職能作用的關系。”處理好涉僑工作的這五個關系,是習近平同志關於“大僑務”觀念的進一步深化和完善。在上海工作雖然時間不長,但習近平同志關注僑務工作,重視發揮僑商的作用,要求上海市僑商會“秉承‘誠信、團結、創新、共贏’的宗旨,廣泛聯系華人華僑和港澳同胞投資者,不斷加強自身建設,努力成為有凝聚力、影響力、號召力的商會,為推動上海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完成祖國統一大業作出新貢獻。”

在主持中共中央書記處工作期間,習近平同志多次參加僑界有關活動,並作出重要指示。這一時期的突出特點就是,習近平同志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思考僑務工作,提出了意義深遠的“根”“魂”“夢”的著名論斷,這是習近平同志在深入思考華僑華人與中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的內在關系以及中華民族歷史與新時代中國發展方向的基礎上得出的結論,明確了新時代僑務工作的主線與方向,是習近平僑務工作論述的理論基石。

二、習近平僑務工作論述形成於深厚的華僑歷史與傳統

習近平總書記在長期的工作實踐中對華僑華人生存與發展的歷史、華僑華人傳承的優秀傳統、華僑華人對中國發展的歷史貢獻等有著深入的了解和認識,在福建工作期間曾多次參加相關活動﹔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多次講話中充分肯定海外僑胞對中國和住在國建設的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對華僑華人歷史的了解,來自於他對華僑華人研究的大力支持。從目前收集整理的資料來看,習近平同志在福建期間多次參加華僑華人研究活動,為多部相關論著、書籍撰寫序言、前言。包括參加黃乃裳開墾“新福州”九十周年紀念會暨學術研討會並講話(1991 年11 月5 日)、《華僑歷史論叢第八輯》前言(1995 年12 月)、《改革開放與福建華僑華人》序(1999 年9 月)、出席第三屆世界福建同鄉懇親大會並致詞(1999 年9 月5 日)、《第三屆世界福建同鄉懇親大會紀念特刊》序(1999 年9 月)、《濃濃赤子情》序言(2002 年8 月)、致美國福建公所成立十三周年的賀信(2003年2 月27 日)、致美國福建同鄉會成立63 周年的賀信(2005 年4 月16 日)等等。習近平同志高度肯定華僑華人在歷史上的貢獻,概括他們與祖(籍)國千絲萬縷的關系,提出“海外華僑華人是中華民族的一部分。無論處於什麼時代,全世界華僑華人命運始終與祖國的命運連在一起,始終與祖國同步發展,始終是祖國革命、建設的重要力量。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華僑華人。但廣大華僑華人無論身處何地,總丟不掉深深的中國情,忘不了生養自己的那片熱土,即使幾代人在海外,還是忘卻不了他們黑頭發黃皮膚的中國緣。”習近平總書記對華僑華人歷史的這種認識不是一時之辭,而是貫穿在他的僑務論述的始終。2014 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第七屆世界華僑華人社團聯誼大會代表時說:“在世界各地有幾千萬海外僑胞,大家都是中華大家庭的成員。長期以來,一代又一代海外僑胞,秉承中華民族優秀傳統,不忘祖國,不忘祖籍,不忘身上流淌的中華民族血液,熱情支持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為中華民族發展壯大、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增進中國人民同各國人民的友好合作作出了重要貢獻。祖國人民將永遠銘記廣大海外僑胞的功績。”

長期在僑鄉的工作經歷,使習近平總書記對華僑華人歷史中的代表性人物非常熟悉。在2014 年10 月給廈門市集美校友總會的回信中,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陳嘉庚先生是‘華僑旗幟、民族光輝’。我曾長期在福建工作,對陳嘉庚先生為祖國特別是為家鄉福建作出的貢獻有切身感受。他愛國興學,投身救亡斗爭,推動華僑團結,爭取民族解放,是僑界的一代領袖和楷模。他艱苦創業、自強不息的精神,以國家為重、以民族為重的品格,關心祖國建設、傾心教育事業的誠心,永遠值得學習。”黃乃裳是東南亞的知名僑領,20 世紀初,他率領福州鄉親下南洋,在馬來亞砂撈越進行開墾,為居住地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習近平同志1991 年在擔任中共福州市委書記期間,曾出席黃乃裳開墾“新福州”90 周年紀念活動,稱贊“黃乃裳先生不愧為華僑的楷模,他代表著華僑的大多數,他的品德是華僑中最寶貴的財富。黃乃裳先生是華僑的驕傲,也是整個中華民族的驕傲。”正是因為對陳嘉庚先生、黃乃裳先生的深入了解,才能高度凝練、准確科學地概括出陳嘉庚先生、黃乃裳先生留給后人的寶貴精神財富,並賦予華僑華人歷史傳統以新的時代意義。

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華僑華人始終保持著中華文化在倫理道德和價值觀念等方面的傳統。習近平總書記從歷史的長河中深刻洞悉華僑華人與中華文化的關系,提出“中華文明有著5000 多年的悠久歷史,是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力量。我們的同胞無論生活在哪裡,身上都有鮮明的中華文化烙印,中華文化是中華兒女共同的精神基因。”習近平總書記的論述,深刻闡明了華僑華人與祖(籍)國相聯的情感之源、精神紐帶。中華文化基因在海外僑胞中代代相傳,牢固了中華文化認同,維系著中華民族認同,也使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成為團結聯系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最大公約數。

習近平總書記不僅熟悉華僑華人的貢獻史,也了解華僑華人的奮斗史、苦難史。在19 世紀中葉開始盛行的“豬仔貿易”大潮中,很多人飄洋過海來到美國,開啟在異國他鄉的生存與奮斗。2015 年習近平總書記出訪美國,在西雅圖出席僑界舉行的歡迎招待會時深情地說:“今年是美國太平洋鐵路修建150 周年。150 年前,數以萬計的華工漂洋過海來到美國,參與建設這條橫跨美國東西部的鐵路。他們拿著簡陋的工具,在崇山峻嶺和絕壁深谷中逢山開路、遇水搭橋,以血肉之軀鋪就了通往美國西部的戰略大通道,創造了當時的工程奇跡,帶動了美國西部大開發,成為旅美僑胞奮斗、進取、奉獻精神的一座豐碑。”

三、習近平僑務工作論述是對黨的僑務理論的繼承與發展

習近平僑務工作論述是基於對世情、國情和僑情的准確把握,在實踐中探索、發展確立起來的,是對黨和國家僑務理論的創新發展,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在僑務領域的重要成果。

新中國成立以后,黨和國家的僑務政策在探索中確立,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毛澤東、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根據這一時期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和海外僑情的特點,將僑務工作與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與我國對外工作緊密聯系在一起,推動解決舊中國遺留下來的一系列問題,特別是明確提出取消雙重國籍,號召廣大僑胞要團結起來,積極參與國家建設,遵守居住國法律、實現華僑與當地民族的團結,強調要辦好僑校和僑報、在國外開展僑務工作要講究策略等重要思想,確定了我國開展僑務工作的基本方針和原則,奠定了黨和國家僑務理論的基礎。

改革開放以來,僑務政策不斷完善,僑務理論不斷發展。鄧小平同志圍繞黨的工作重心由以5階級斗爭為綱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轉變這一新的形勢任務,明確提出“海外關系”是個好東西,海外僑胞是中國大發展的獨特機遇的著名論斷,把發揮幾千萬海外僑胞的作用同我國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和把握大發展的機遇緊密聯系在一起,為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條件下拓展僑務工作指明了前進方向。江澤民同志高度評價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為中華民族的進步和昌盛所做的巨大貢獻,強調分布於世界各地的華僑華人是中華民族一個重要的人才資源寶庫,要在愛國的旗幟下團結最廣泛的海外僑胞。胡錦濤同志強調幾千萬海外僑胞是推進我國現代化建設、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力量,提出了要充分發揮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四個重要作用”的科學論斷,強調把維護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的根本利益作為僑務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這些黨和國家領導人關於僑務工作的論述充分反映了不同時期僑務工作指導思想的演變和發展,成為習近平僑務工作論述的重要理論來源。習近平同志在福建、浙江工作期間,積極推進落實黨和國家的僑務政策,並緊密結合當地工作實際和僑情特點,創造性地提出了“大僑務”觀念、“三有利”的僑務工作原則。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根據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需要和國際發展大勢,鮮明提出了凝聚僑心僑力同圓共享中國夢的新時代僑務工作主題、“根”“魂”“夢”的新時代僑務工作主線,極大地拓展了僑務工作領域,開拓了中國特色僑務理論新境界。

研究習近平僑務工作論述的淵源,還有一個不應忽視的重要因素,就是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勛同志從事僑務工作的實踐與思考。早在1979 年,習近平就曾到過當時隸屬廣東的海南,習仲勛在廣東主持工作。2018 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代表團特別談及這段往事。1979 年寒假,習近平來到廣東,隨父親到海南陪同葉劍英同志調研,其中視察的一個重要日程就是萬寧興隆華僑農場。

習仲勛主政廣東,開啟了經濟特區建設和廣東開放的大門。1979 年習仲勛參加中央工作會議期間提出:廣東省的發展應針對其特色地理位置,廣東鄰近港澳,華僑眾多,鑒於港澳地區對廣東省的影響以及台海軍事對峙態勢的變化,希望能夠充分利用這個有利條件,積極開展對外經濟技術交流,在毗鄰港澳的深圳市、珠海市和重要僑鄉汕頭市劃出一塊地方,建立“貿易合作區”,作為華僑港澳同胞和外商的投資場所。這個提議最后促成了鄧小平要求廣東大膽實驗,創辦特區,作為開放的窗口,“殺出一條血路來”。習近平在福建工作期間,也是牢牢把握華僑華人的資源優勢,身體力行開展招商引資工作,充分發揮他們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

改革開放初期,華僑來廣東考察,在一次外經貿會議上,習仲勛直率地說:“現在,人們都說你們來祖國投資,第一是愛國,第二才是賺錢。此話不對,你們實際上第一是賺錢,第二才是愛國,不賺錢你們愛什麼國。”那些華僑就笑了:“習書記講得對,我們來投資,當然有愛國心,但是不賺錢,誰來呀。”習近平同志在1995 年也提出了僑務工作“三有利”的原則,這種共贏的理念是一脈相承的。

四、習近平僑務工作論述形成於對國內外大勢的深刻把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迎來光明前景,中國和世界的聯系日益緊密。同時,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和社會信息化,面臨的不穩定性不確定性突出,糧食安全、資源短缺、氣候變化、網絡攻擊、人口爆炸、環境污染、疾病流行、跨國犯罪等全球非傳統安全問題層出不窮,對國際秩序和人類生存都構成了嚴峻挑戰。各國相互聯系、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類生活在同一個地球村裡,生活在歷史和現實交匯的同一個時空裡,越來越成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運共同體。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提出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倡導“一帶一路”建設等一系列有利於世界和平與人類進步的新理念新倡議新方案,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

遍布世界的華僑華人是中國與世界溝通聯系的重要橋梁。習近平僑務工作論述的重要創新,就是重視華僑華人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作用。他強調:“中國夢既是中國人民追求幸福的夢,也同各國人民追求幸福的夢想相通。國家好、民族好,大家才會好。世界好,中國才會好。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是世界繁榮發展的正能量。廣大海外僑胞要運用自身優勢和條件,積極為住在國同中國各領域交流合作牽線搭橋,更好融入和回饋當地社會,為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不斷作出新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國之交在於民相親。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需要開展多渠道民間外交,為各國人民直接接觸搭建更多平台、為增進相互了解提供更多信息來源,這樣才能讓中外友好扎根雙方人民心田、溶進雙方人民血液。華僑華人在這方面具有天然優勢。習近平總書記在出訪期間的各種場合,總把華僑華人放到增進各國人民友誼、推動經濟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來講述。比如,在出訪馬來西亞時,強調“馬來西亞是海外華僑華人聚居最多的國家之一。幾百年來,一批又一批中國人漂洋過海,在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艱苦創業,繁衍發展,為馬來西亞經濟繁榮、社會進步、社會和諧、種族和睦作出了重要貢獻。”在剛果共和國議會演講時,習近平講述了3 位受災華僑冒著特大暴雨奮力營救剛果鄰居的故事:“2012 年12 月的一天夜裡,布拉柴維爾突降特大暴雨,郊區一些房屋被淹。3 位受災的中國華僑本已脫離險境,但當他們發現鄰居對險情還毫無察覺時,又毅然冒著生命危險游到快被淹沒的房屋邊,奮力扒開屋頂,救出了12 名剛果鄰居,其中包括5 名兒童。他們的義舉得到當地居民交口稱贊。”在出訪智利時在當地媒體上發表的署名文章中,習近平總書記講述了中智兩國人民素有相知相親的傳統,特別是“2015 年智利北部發生嚴重洪災,中國第一時間向智方伸出援手,廣大旅居智利的華僑華人也紛紛解囊相助,智方積極營救受困中國公民,體現了兩國人民患難與共的真摯情感。”習近平總書記無論是在國內出席僑界的有關活動,還是在出訪期間與當地華僑華人代表見面,總是鼓勵華僑華人遵守當地法律,積極融入和回饋當地社會,促進中外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中外友誼,等等,展現了習近平僑務工作論述的世界視野、共贏理念。

五、結語

從習近平僑務工作論述的四個方面淵源來看,習近平僑務工作論述從時間節點上包括兩部分:一是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浙江、上海工作期間和主持中央書記處工作期間有關僑務工作的講話、文稿等,包含著習近平總書記在具體工作實踐中的深入思考﹔二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作為黨的領導核心,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對僑務工作、華僑華人地位作用等的重要論述、指示等。

有一種觀點認為,習近平僑務工作論述,隻包括擔任總書記之后的相關論述。這種觀點值得商榷。從歷史上看,毛澤東思想不僅包括毛澤東同志擔任黨的主席之后的重要論述,也包括他在建黨初期、大革命時期、井岡山時期對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與思考,是毛澤東思想的重要內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並不是隻有進入新時代以后的思想,而是對新時代具有指導意義的思想,不能機械地把習近平早期思想進行割裂。習近平總書記在地方工作期間的很多探索與思考,對指導全國各個領域的工作具有重要意義,比如《之江新語》的有關論述,關於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重要論斷等,都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內容。同樣,習近平僑務工作論述產生於僑鄉、探索於僑鄉、發展於新時代,在新時代依然閃耀著真理的光芒。僑史研究專家學者還需要進一步加強研究,探索其豐富內涵與重要意義,僑務工作者也需要不斷學習領會並用以指導實際工作。本文拋磚引玉,希望有助於學界和僑界的學習與思考。

《華僑華人歷史研究》

主管單位: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

主辦單位:中國華僑華人研究所

投稿郵箱:hqhrlsyj@163.com

(責編:蔣琪、徐玉涵)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