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品牌活動>>尋根之旅
絲竹清韻 奏江南雅律
“尋根之旅”夏令營無錫營圓滿收官
2019年08月08日16:22  來源:中國僑聯

2019年“尋根之旅”夏令營—江蘇無錫營第一期及第二期,分別於7月18日與8月1日順利閉幕,這兩場為期10天的文化之旅由中國僑聯主辦,江蘇省僑聯、無錫市僑聯、江陰市僑聯、江陰市天華藝術學校承辦。200多位來自法國、西班牙、瑞士、英國、瑞典等國家的華裔青少年齊聚江陰,撫絲竹清韻,奏江南雅律。

鐘靈毓秀詩情地 龍馬精神現代城

大江之陰,魚米之鄉。江陰地處中國經濟最發達的長江三角洲幾何中心,是宜工宜商宜居宜游的濱江港口城市和交通樞紐城市。在這裡,夏令營的孩子們可以看到傳統與現代文明的交融,體會到中國在數千年文脈傳承與高速發展碰撞中展現的蓬勃生命力。

無錫素以山水秀美而被譽為“太湖明珠”。站在素有“太湖第一名勝”之稱的黿頭渚邊,面對著煙波浩渺、無邊無垠的湖面,營員們感受著“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的美景。“金山冉冉波濤雨,錫水泯泯草木春”,這裡的詩情畫意和歷史痕跡展現了迷人的江南風光。漫步其中,營員徐晨瀟感慨“雖無緣櫻花盛開之際,但天然形成的龜型半島也讓我們深深震撼。”惠山古鎮已有3500年左右的歷史,聚集了100多處以明清祠堂花園、會館、會所為主體的古建筑群落,華孝子祠、尤文簡公祠、寄暢園等坐落其中,又因一口冷泉收獲“獨攜天上小團月,來試人間第二泉”的美譽。法中國際文化交流中心領隊陳明紅用質朴的詩句表達著對惠山古鎮的喜愛,“江南水鄉惠古鎮,二泉映月美太湖。”

2016年6月20日,在法蘭克福世界超級計算機大會上,“神威·太湖之光”超級計算機系統登頂榜單之首,被吉尼斯記錄評為“世界上運算最快的計算機“。滴答一聲,“神威·太湖之光”就能計算十億億次,它1分鐘的計算能力,相當於全球72億人同時用計算器不間斷計算32年。

這台四次蟬聯世界榜首的超級計算機就坐落於無錫。夏令營的孩子們不僅參觀了神秘“神威·太湖之光”的真身,而且通過影片與講解員的講解,了解超級計算機在基礎科研和工業領域的主要用途。大家紛紛為中國日益增長的科技實力以及綜合國力而感到自豪。即使在閉營后,營員方乃桂仍清晰地記得,“神威·太湖之光竟然安裝了40960個中國自主研發的眾核處理器!“

除了龐大的超級計算機,一塊小小的鋼鐵裡也蘊藏著滿滿的學問。無錫年鋼鐵產量1378.94萬噸,是中國名列前茅的“鋼鐵之城“。參觀代表企業江陰興澄特種鋼鐵有限公司時,營員們了解到鋼鐵生產中有趣細節和中國鋼鐵行業現代化建設成就。而在參觀海瀾集團打造的飛馬水城時,營員們不僅通過各類陶馬、彩馬、歐洲馬車等藝術品認識了40余種名貴馬種,而且認識到,從馬耕時代的崛起到浴血戰場的榮光,生生不息的龍馬精神也是中國輕工業打破國際市場技術壁壘的文化象征。

詩畫奇韻流芳 國樂磬音縈耳

每一個漢字都有一個故事,每個故事背后都是一段文化。如字謎,既是中國人元宵節最常玩的游戲,也是漢字多樣性最好的體現。“七十二小時——晶,皇帝的新裝——襲。”國學課上,營員們興致勃勃地通過說文解字,解讀漢字的魅力。另一個體現漢字之美的莫過於書法,中國書法被譽為“無言的詩,無行的舞,無圖的畫,無聲的樂”。提筆、斂氣、下筆,夏令營中一場別開生面的書法教學,讓海外華裔青少年們一筆一劃勾勒出“中國夢”的輪廓。常與書法作伴的扇面畫,講究在特定空間范圍中安排畫面,精思巧構,展示技法,以此創造出富有魅力的形象和意境。在老師的點撥下,有的營員暈染出顆顆飽滿的葡萄,有的營員繪出粉嫩可愛的桃子果盤。這些親手書寫和繪制的作品,讓古老的中華文化具象化為可感可知的對象,給青少年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為了讓華裔青少年近距離感受中國民樂的魅力,天華藝校還為營員們舉辦了專場音樂會。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夜深沉》、《良宵》、《賽馬》、《蘇堤漫步》等經典民樂曲目深深吸引了營員們。動人的琵琶,清遠的音律,訴盡幽思繾綣。纖纖指尖躍然,悠悠天籟之音尤繞梁不絕。

傳統民樂渾然大和,自在曼妙,而音樂會后的“中國彈撥樂賞析”教學,為小營員們揭開中國民族樂器的“神秘面紗”。 二胡, 一根琴杆頂天立地,兩根琴弦連接東西,在陰陽的融合中演繹著天地的絕唱。古箏被譽為是群聲之祖、萬樂之師,輕柔而典雅的旋律,華麗而委婉的音符,蘊含千年文化內涵。中阮是中國傳統民族樂器中較為獨特的一支,琴箏共體,既有古箏的音色,兼具古琴的技法,仿佛留下一片無邊的清夜,蕭疏間令人頓感心怡。揚琴與鋼琴同宗,緩奏時如山泉流響,急奏時如水銀瀉地,明亮富有顆粒感的音色,聽來猶如滾珠落玉盤一般清脆悅耳。課程最后,孩子們在傳統民樂的伴奏下,合唱了聖誕歌曲《鈴兒響叮當》,中西音樂的獨特融合,讓青春在弦音的律動下低回不已,燃燒的激情在悠揚旋律間靜靜徜徉。

習服章禮儀 傳華夏文明

“中國有服章之美謂之華,有禮儀之大故稱夏。獨華言之缺,獨夏謂之殘,兩者缺一不可相得益彰。衣冠上國、禮儀之邦,始稱華夏。”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正所謂“禮儀之大謂之夏”。在無錫營第二期的課堂上,海外華裔青少年們有幸接受了一次生動的“中國禮儀課”。

首先,老師詳細講解禮的緣起和前世今生。餐桌禮儀,待客之道,拜訪致禮等,中國禮儀滲透於日常生活的點點滴滴。如茶禮,營員們學會觀其色,聞其香,品其味,體會“半盞淳茶方寸潤,修德養性淨心靈”的茶道文化。禮儀展示有多種方式,歡快的舞步卻是一種能讓人耳目一新的方式。通過手語舞“禮”,老師帶領青少年們感受著禮儀精神的傳承,讓營員們成為弘揚民族文化、展示民族精神的新使者。

幽幽千年,熠熠華服,服飾同樣是展示華夏禮儀的重要部分。緊接其后的漢服飾文化課上,營員們得見中國歷朝的典型服飾。如曲裾,是漢代女服中最為常見的一種,交領右衽,續任鉤邊,通身緊窄,長可曳地,下擺一般呈喇叭狀,行不露足。在課上,華裔青少們興奮而好奇地換上了各式各樣的中華傳統服飾,李太白“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的華美,納蘭容若“一片亭亭空凝佇,趁西風,霓裳徧舞”的婉轉,白居易“風吹仙袂飄搖舉,猶似霓裳羽衣曲”的飄然盡顯其中。

手指上的風趣 舌尖上的文化

在十天的活動中,除了國學、民樂等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體驗與品鑒,主辦方還組織了趣味運動會,讓營員們的課余生活更加豐富。

筷子夾彈珠、四人五足、穿針引線、球球快遞……趣味運動會一開始,操場便成為了歡樂的海洋。有的小隊在四人五足接力賽練習時東倒西歪﹔有的孩子筷子使用不熟練,讓彈珠在盤子裡叮當作響。但不管結果如何,身旁的觀眾總是熱情似火、掌聲雷動。營員王冰鈺驕傲的說:“即使我們班的營員年齡都很小,但他們都毫不示弱。就這樣,在五個項目中我們班榮獲了四個項目的第一名。”

在中國,“吃”可真是一件大事。為了讓營員們吃得習慣、吃得好,主辦者花了不少心思。美食也是舌尖上的中國文化,使傳統文化可觀賞、可品嘗、可記憶。江陰人在傳統節日和各種喜事時,都會選擇包餛飩來慶祝。在夏令營接近尾聲時,營員們還學會了親手包餛飩。一碗熱乎乎的餛飩,讓營員們對中國傳統習俗的理解更深,讓〝家〝的概念深深烙印在心裡。

五湖四海的華裔青少年們匯聚在無錫,留下了短暫而美好的十日經歷。有的營員剛來時還有些不適應,分別時卻感到別樣的樂趣。營員葉婧怡說:“所有的營員在一起,就像是一個溫情的大家庭。”營員李旭然說:“現在我己經會用二胡拉歌曲《小星星》﹔會用葫蘆絲、古箏演奏《龍的傳人》。我真的好激動、好興奮啊!”而更多的孩子,則在夏令營中留下獨特的回憶,找回自己的血液中的中華情懷。

不僅營員與營員之間,而且領隊與領隊之間也建立起友誼的橋梁。來自荷蘭愛丁堡文化藝術統籌會的領隊李牡丹說,每晚的例會已改為“家庭交流會”。營員張天沛的母親特意告訴無錫僑聯,“我的孩子是個12歲的男孩子,精力充沛好奇心強,營地老師和領隊老師在對孩子們的管理、教育和生活上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10天的夏令營時間裡,孩子基本每天都會跟我打電話匯報,他說:‘媽媽,這裡的活動非常多,我學到了很多新的東西,交到了很多有意思的朋友,老師們也特別好, 我明年可不可以再來這個夏令營?’“

有的家長曾擔憂地說,自己孩子雖然可以講流利的中文,卻對學習中文心存抵觸。他不了解唐詩宋詞,不知道唐宋八大家,不明白開元盛世。舉辦“尋根之旅”夏令營,就是為了讓海外華裔青少年增進中華情愫和桑梓情懷,找到文化之根,成為中國與住在國人民的友好使者,做連結中國夢與世界夢的橋梁與紐帶。

(責編:皮博、蔣琪)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