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溫州肯恩大學迎來了一批特殊的客人,他們是來自法國、荷蘭、德國等國的近80名華裔青少年。他們不遠萬裡回到家鄉,參加2019年“尋根之旅“夏令營,共同開啟甌越文化之旅。
在歡迎儀式上,志願者們首先採用隨機抽簽的方式將所有營員分成了幾個小隊,每個小隊在志願者引導下用趣味游戲方式進行隊內自我介紹。接著各隊分別設計隊徽、隊名、口號等。營員們各抒己見,發揮奇思妙想,設計的作品各具特色,既展示了自己住在國的特色,還融入了很多中國元素。各隊展示過后,就來到了趣味十足的擺拍大賽環節,各個隊伍根據提供的圖片,通力合作,擺出要求的姿勢,留下了各式各樣令人稱贊的創意合影。最后的游戲尤其考驗營員們的想象力、創造力和動手能力,每隊利用有限的報紙和膠帶,搭建一個可以容納全隊營員的紙屋子,小小的房子有如團隊的小家,增進了營員之間的感情,加深了他們之間的理解和友誼。
夏令營活動期間,省委書記車俊到溫州肯恩大學調研,車俊與正在參加2019年“尋根之旅”夏令營—溫州肯恩大學甌越文化營的小營員們進行了互動。營員余依娜今年14歲,來自比利時,車俊親切詢問了她的祖籍,以及此前是否回過溫州,並希望她能在夏令營期間和更多的華裔少年成為好朋友。
7月26日,營員們迎來了一場中華傳統文化的盛宴。在老師的帶領下開始誦讀《學庸論語》,為了加深大家對論語的理解,老師們還分享了每個章節背后的故事,並對古詞進行逐句講解。同學們抑揚頓挫的誦讀聲在教室裡回蕩,展示了中華經典的美感。早讀完成后,第一節課是漢語的聽說能力訓練。授課老師以營員們比較感興趣的相聲、小品和中國菜系為切入點,在捧腹大笑和津津樂道中不斷提升他們對漢語的理解與表達能力。
下午的課程是體驗細紋刻紙。課程尚未開始,營員們已被老師帶來的作品吸引。在介紹了細紋刻紙的歷史與制作工藝后,老師們手把手地指導每位營員如何握刀、轉刀、刻紙。營員們也都全情投入,最終完成了屬於自己的杰作。一張張精美的作品代表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弘揚與傳承,營員們通過細紋刻紙不僅感受到溫州的人文特色,也深深體會到溫州人民勤勞踏實的態度。
7月27日清早,營員們來到了溫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提線木偶表演大師為營員們展示了“鐘馗醉酒”“真假美猴王”“貴妃醉酒”等經典提線木偶劇目。木偶們在大師的手下靈活地踱步、跳躍、拉琴、拿酒,帶給了營員們無盡的震撼與好奇,劇目結束后,營員們也躍躍欲試,紛紛上台親身體驗提線木偶表演的技巧。隨后營員們參觀了非遺館的各類展品,例如泰順廊橋、細紋刻紙、木活字印刷術、永嘉昆曲,琳琅滿目的非遺工藝品承載著民族的情感和智慧,是歷史文脈的生動呈現。營員們通過展品與溫州歷史對話,體味溫州文化的獨特與深厚。
最后,營員們來到米塑課堂,學習米塑制作。老師首先展示了自己制作的一件件栩栩如生的米塑作品,引起了營員們的極大興趣。在老師的指導下,營員們動手實踐,創造出了一隻隻風格各異的米塑小狗,有的營員還制作了皮卡丘、麥當勞、水餃娃娃等創意作品。
通過幾天的參觀學習,營員們感受著溫州的地方文化特色。有的營員家長發來微信說:“落其實者思其樹,飲其流者懷其源。孩子們感受到身上流淌著中華文化的血液和五千年的歷史傳承。不忘根,不忘祖,不忘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