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品牌活動>>尋根之旅
尋根少年:這裡最早叫中國
2019年07月29日08:26  來源:中國僑聯

參天之木,必有其根,環山之水,必有其源。追本溯源、尋根問祖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7月11至7月20日,由來自美國、加拿大、意大利的66名華裔青少年參加的“2019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運城營圓滿結束。運城市僑聯依托運城“古中國”豐厚的文化資源優勢,把尋根之根夏令營辦成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之旅、重溫中國歷史的尋根之旅、了解中國國情的調研之旅。

游學古中國 文化當先行

文化有根,文明有源。華裔青少年的根就深植於民族傳統的文化土壤中。運城,古稱河東。舜都蒲坂、禹都安邑以及中國奴隸制社會第一個王朝——夏朝的都城都在這裡。距今約180萬年前,這裡就有人類活動生息。這裡還是三國蜀漢名將關羽的故鄉,是中華民族的主要發源地之一,是華夏文明的搖籃。

“2019尋根之旅”夏令營山西運城營由中國僑聯主辦,山西省僑聯、運城市僑聯、運城學院承辦,運城古中國文化研究會協辦。山西省僑聯負責協調指導,運城市僑聯負責策劃推進組織實施,運城學院負責提供完善的漢語學習、體育活動和才藝表演場地。

為了搞好尋根之旅夏令營,運城市僑聯以增進海外華裔青少年對中國國情的認知、對中華文化和中華民族的感情認同為主線,立足服務外交大局、講好中國故事、傳播中國好聲音,塑造全面立體的中國形象,服務運城構建華夏文明根祖文化國際旅游目的地。圍繞夏令營“漢語、文化、尋根”的主題,依托運城市“古中國”文化資源優勢,充分整合各類文化產業資源,經過實地考察、認真篩選,為“2019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設置了文化學習、考察學習、體驗學習三位一體的尋根學習模式,將課堂教學、實地參觀和文化體驗三者有機結合,讓海外華裔師生實實在在地學習了解運城悠久的歷史文化、豐富的文物資源,感受大運城建設的魅力,更好地推動對外文化交流。

尋華夏之根 悟文明之道

語言是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學習漢語是華裔青少年的必修課,尋根之旅夏令營運城營特別設置了一系列漢語學習課程,白天拜訪名勝古跡,尋根問祖,晚上跟著教授學漢語、學文化、吟詩誦賦,緊張的漢語課程使得十天的夏令營生活充實而快樂。

文化學習上,運城僑聯邀請了運城學院文學院的客座教授講述為什麼《這裡最早叫中國》,將運城歷史系統復原﹔安排誦讀經典古詩,一首流傳千古的《登鸛雀樓》,激發起華裔青少年的學習興趣﹔設置漢語示范教學,誦讀《水城威尼斯》、《向著明亮那方》、《開滿鮮花的頭》,感受中文韻律的魅力﹔走進以國學著稱的三益書院,學書法、學國畫,學習農耕二十四節氣知識以及農耕文化、民間民俗文化等。

考察學習上,華裔青少年先后參觀了運城市博物館、關帝廟、舜帝陵、池神廟,走訪了普救寺、黃河大鐵牛、鸛雀樓,參觀體驗了河津市國際文化交流品牌藝術展,實地參觀河津市新農村的典范——龍門村。期間,同學們先后拜關公、學唐詩、吟唱大風歌,邊走邊了解中國歷史文化,親身感受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的巨變,還站在黃河大橋上一睹母親河的壯麗多姿。

體驗學習上,尋根之旅夏令營把國家非物資文化遺產整合,讓華裔青少年觀賞並體驗了絳州鼓樂、身披腰鼓感受央視春晚優秀節目《稷山高台花鼓》的打法﹔學習中國傳統工藝品——澄泥硯的制作工藝﹔動手嘗試民間剪紙、面塑,近距離欣賞體驗中國民樂,參與cctv4網絡電視在河津分站的直播實況﹔在三益書院裡,華裔青少年還模仿古人禮拜聖賢、學習古人的石磨豆漿、織布機織布、認識谷物雜糧、花鳥魚虫,還再現了農耕時代的打土坯、建牆壘,習武場裡的賽馬、攀爬、中華武術、射藝等也被納入同學的體驗范圍。以體驗促進青少年感知古中國文化,感受古中國民間智慧的神奇。

值得一提的是,影響深刻、反饋良好的莫過於一部大劇,這就是運城首部沉浸式情境體驗劇《再現關公》。該劇將三國名將關羽的生平濃縮在舞台上,劇目以體驗的方式帶領華裔青少年穿越到關羽出生的1800年前的河東大地,沉浸式體驗的方式,加深了華裔青少年對關公精神的印象,關公信仰所承載的“忠義仁勇禮智信”的中國智慧,在少年的心中激起一片漣漪,使小華人也認同並接受關公文化。

全球華人一家親 文化體驗潤心扉

在夏令營的每一天,都有感人肺腑的故事發生。短短的十天,透過夏令營,透過華裔青少年的尋根之旅,孩子們的點滴進步,海外華人華僑的感謝信、濃濃的中國之情和滿滿的中國力量充斥這整個夏令營。

意大利的營員和美國的營員因為文化差異,有了小摩擦,柔弱的女生哭鼻子了,領隊老師、運城市僑聯耐心協調,引導雙方營員互相致歉,坦誠相待再結友誼。兩隊最終化干戈為玉帛,重歸於好,一路隨行,相互扶助,直到活動結束之后,兩隊戀戀不舍,孩子們哭成一片。這何嘗不是中華文明的“知書達禮、謙遜禮讓”的表現呢?

三益書院裡沐書香、學禮儀,感恩天地、尊敬師長、傳承孝道的故事讓華裔青少年們耳濡目染。來自美國的一位營員不小心把書院的馬桶坐壞了,走后收拾房間的工作人員發現了一張飽含歉意的紙條,紙條下邊還留有一張百元人民幣。一張訴恩情、表歉意的紙條,何嘗不是中華文明中“勇挑責任,敢於擔當”的真實寫照呢?

在觀看《再現關公》劇目時,意大利的營員趙冠聞不小心把手機落座位底下了。得知此消息后,負責翻譯和后勤的運城學院志願者趕緊聯系劇組工作人員,問詢手機下落,在運城僑聯工作人員、志願者、《再現關公》劇組三方的通力配合下,幾經周折,終於在當晚11:00送回到趙冠聞的手中。孩子激動得抹眼淚,離營時念念不忘在這裡的人和事。這何嘗不體現出中華文明“拾金不昧、誠實守信 ”的好品格呢?

在營員學習的同時,每天海量的照片和視頻也在海外僑胞家長群裡持續更新。加拿大營員賀冰貝的媽媽在微信群中留言:看著孩子們從一開始的拘束沉默到純真開懷的笑臉,對新奇事物的有趣探尋,每一個媽媽都在群裡贊不絕口,深深地為自己作為一個中國人在海外能夠有中國政府這麼無私給海外的孩子們一個尋根的機會感到驕傲和滿足,讓海外孩子回中國尋根這是一個多麼偉大的壯舉!運城營給尋根的孩子們展示了古老運城的深厚底蘊,給了孩子們一個如此完美的尋根之旅。博大精深的中國文化,那個最早叫中國的運城的每一個文化古跡,每一個點點滴滴將會在孩子們的信眾生根發芽,伴隨著他們未來茁壯成長,讓他們從此牢記不管在地球的那個角落,我們永遠都是中國人!我們愛運城!我們愛中國!……”

很多背后的故事無法用圖片展示,也無法用語言表達。夏令營的每一天對於主辦方來說,是格外認真的。細節之美,是此次夏令營給大家的總體感受。每天晚上的碰頭小會需要收集當天的不足,及時調整並改進不足﹔孩子們怕吃辣,第二天的飯菜就不放辣椒了。孩子們聽不懂老教授的方言,第二天就換上年輕有趣的老師上課。山上條件比較艱苦,隻有饅頭,當天晚上主辦方就安排工作人員跑了兩個縣城,才買回來孩子們習慣吃的面包﹔聽說第二天會下雨,主辦方連夜購買雨衣﹔每一次順利的出發,都凝聚著主辦方的默默地付出。

主辦方事無巨細的安排,從每天扛著攝像機全程記錄的記者,到全程呵護孩子的隊醫,以及為孩子們保駕護航的司機師傅,都是主辦方嚴格審核的。他們的責任為整個夏令營的有序開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后勤保障。

整個夏令營裡,衣食住行游購娛,主辦方無微不至的關懷,體現了中華一家親。夏令營閉營儀式上,為了表達對主辦方的厚愛,一封封來自海外媽媽的感謝信、一件件代表中外友好的紀念幣、加拿大城市地標徽章、代表榮譽的加拿大猛龍隊球衣,以及意大利旅意中區華人華僑聯誼會向鹽湖區席張初中的兩位貧困生捐贈的一萬元助學金,都用行動無聲地表達這一愛國愛家愛運城的情懷。

從最初進入陌生環境的膽怯不語,到現在的滔滔不絕、勇挑重擔﹔從最初的不會漢字到現在熟練書寫中國“福”﹔從認為學中文是苦差事抗拒學習,到在夏令營期間主動用中文與父母交流,《我的中國心》和《龍的傳人》是營員們唱的最多的歌﹔從最初的據理力爭到現在的互相謙讓﹔從最初的自由奔放到現在的樂於助人﹔華裔青少年在夏令營“熏陶”下的中國種子在一天天發芽生長。

尋根的過程,是尋夢之旅,是尋找民族之夢,更是一種家國情懷。尋根之旅是中華文明探尋之旅,是中國文化體驗之旅,也是華裔青少年的蛻變之旅。夏令營裡一幅幅作品、一張張照片能定格微笑的瞬間,卻定格不了中華文化熏陶下的中國影響。

(責編:皮博、蔣琪)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