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僑刊鄉訊>>《華僑華人歷史研究》
《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18年要目
2019年07月05日15:15  來源:中國僑聯

第1 期

國際移民與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以華僑華人為視角的思考 ……………………… 李明歡(1)

關於人類命運共同體與國際移民、華僑華人的幾點思考 …………………………… 張春旺(5)

人類命運共同體視野下的“僑”研究 ………………………………………………… 張國雄(8)

泰國華僑中醫院的創新發展模式探究

——基於新熊彼特理論的分析 ………………………………………… 周建波 李 婧(12)

民國時期東南亞中醫界對廢醫案的回應與建構 ……………………………………… 王尊旺(21)

巴西華僑華人研究文獻綜述與人口統計 ……………………………………………… 束長生(30)

智利華僑華人歷史與現狀探析 ………………………………………………………… 莫光木(41)

20 世紀五六十年代的留蘇學人及其視野中的“蘇聯形象” …………………………… 張建華(52)

延安時期留日歸國群體的歷史作用研究 ……………………………………………… 趙新利(61)

愛爾蘭中國移民的現狀與發展趨勢 …………………………………………………… 曹 雨(71)

“母親的祖國”:美國華人基督教會的傳播體系及其對民族身份的建構 …………… 黃雅蘭(81)

第2 期

從區域社會結構與在地文化系統視角看海外華人社團內部沖突

——以美國為例 …………………………………………………………………… 黎相宜(1)

共同體精神與海外華人社團的整合

——以南非華人警民合作中心為例 ……………………………………………… 陳鳳蘭(10)

美國華文網站的中國信息傳播研究 …………………………………………………… 鄭文標(18)

海歸學者的跨國資本本土化及其效果評價研究 ……………………………………… 李 峰(26)

空間屬性與緬甸勐穩人的身份認同建構 ……………………………………………… 伍慶祥(34)

經濟、社會、文化資本與學校的發展

——泰國清萊山區華文學校的分化探析 ………………………………………… 楊新新(42)

“一帶一路”背景下華僑華人與中國企業“走出去”合作機制研究 ……… 王舜淋 張向前(51)

19 世紀后期至20 世紀初吧國公堂的房屋典當經營

——以《公案簿》第13、14 輯資料為中心的分析 …………………… 吳宏岐 寧 力(61)

觀念、組織與認同准則

—— 19 世紀英屬檳榔嶼邱氏宗族再建構與社群形塑 …………………………… _____宋燕鵬(71)

化危為機:1906 年舊金山災難與華人社會的變遷 …………………………………… 王志永(81)

華僑華人慈善史:有待開拓的新園地

——兼評《溫州海外移民與僑鄉慈善公益》 ……………………………………… 曾桂林(91)

第3 期

族群記憶與地方性知識的交互與融合

——紐芬蘭華人春節慶祝的歷史、文化表演與儀式過程 ……………………… 李 牧(1)

海外華商網絡空間結構新探

——以義烏市場為切入點 ………………………………………………………… 陳肖英(14)

19 世紀澳洲華人研究中女性史的缺失與重構 ………………………………………… 王 敏(22)

柬埔寨華人社會的變遷(1991 — 2017)

——兼論柬埔寨華僑華人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作用 ……………………… 黃曉堅(30)

宗鄉社團的推動與新世紀以來的新加坡華人文化 …………………………………… 曾 玲(39)

論20 世紀中葉以來美國華人學者的紅學研究 ………………………………………… 武 迪(48)

海外華裔文化認同變化的影響因素初探 ……………………………………………… 郭蓓蓓(58)

移民社會資本與雙重行業結構

——基於墨西哥華人訪談資料的扎根理論分析 ……………………… 許中波 王 媛(64)

青田僑鄉朱氏宗族重建與文化記憶研究 ……………………………………………… 張 崇(75)

邊境戰爭后印度拘禁華僑與中國政府的應對新探 ………………………… 朱 鵬 賈海濤(84)

第4 期

海外華商投資中國40 年:發展脈絡、作用與趨勢 ………………………… 龍登高 李一葦(1)

改革開放40 年中國僑務政策的回顧 …………………………………………………… 趙 健(14)

改革開放以來華僑華人對中國慈善事業的貢獻探析 ………………………………… 張秀明(23)

改革開放以來僑匯收入對中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及啟示 ……………………………… 林昌華(34)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學界海外華商研究述評 ………………………………… 張榮蘇 張秋生(42)

東南亞華僑華人宗教信仰研究40 年

——基於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學者的分析 ……………………………… 杜 諄 曾少聰(50)

柬埔寨“紅色高棉”戰后華商經濟復興的人類學分析 ……………………………… 羅 楊(59)

華人移民慈善的動力機制:以廣東僑鄉順德為例 …………………………………… 景燕春(68)

俄羅斯海外同胞權益保護制度探析 …………………………………………………… 喬素玲(76)

《大清國籍條例》及其施行細則制定過程新探 ………………………………………… 李章鵬(84)

解讀美國華僑華人歷史的新視角

——讀令狐萍教授的《美國華僑華人史》 ………………………………………… 廖小健(94)

(責編:皮博、蔣琪)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