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裡生活、工作這麼長時間,完全在我的計劃之外。”2006年,第一次踏上非洲大陸時,未及不惑的尹晴日根本沒想過,這片陌生的土地將成為他此后人生的主場。然而,緣分就是這麼奇妙。因為13年前的一次短暫商業考察,尹晴日和非洲大陸中東部的“千丘之國”盧旺達結下不解之緣。之后,他在那裡立業、安家,“過上了一種跟原來不一樣的人生”。
敲開非洲市場的大門
尹晴日的微信朋友圈封面是一張攝於2008年8月的合影。照片中,他正向盧旺達總統保羅·卡加梅展示一款黑色手機,幾名非洲朋友圍在他們身邊,臉上寫滿好奇。那是全球第一款盧旺達語手機,由尹晴日的公司設計生產。
“當時年輕啊,一沖動就來了。”尹晴日說,若用一個詞形容他在盧旺達的事業起步,“無知無畏”是最恰當的。
移居盧旺達之前,祖籍黑龍江的尹晴日在深圳從事了近10年手機生意。2006年9月,他跟隨深圳市外商投資企業協會到埃及、肯尼亞和盧旺達等非洲國家進行商業考察。出於本能的職業習慣,他注意到一個細節,作為最不發達國家之一的盧旺達,手機普及率很低。
能不能推出一款盧旺達語手機?尹晴日從中看到了商機,隨即迅速付諸行動。他聯系上盧旺達的信息產業部、移動運營商及部分手機經銷商,進行了前期市場調研。3個月之后,他在盧旺達首都基加利市投資開設了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首家手機組裝廠。
2007年,尹晴日聯合一家深圳企業,研發出全球第一款盧旺達語手機,在盧旺達組裝成機,對外銷售,目標消費者是當地不會英語和法語的低收入民眾。因為針對市場空白進行精准定位,這款經濟實用的手機一上市就受到熱捧。在一年之后的盧旺達基加利國際博覽會上,總統親自來到尹晴日公司的展台,對這款充滿中國創新元素的手機給予贊賞。
回頭看,那短短一兩年間發生的一切完全超出了尹晴日原本的計劃。“初來乍到,舉目無親,文化差異巨大,我隻會英語,對於盧旺達的勞動力結構也了解不多,而且當地華僑華人僅有五六百人。”這些其實都是不小的挑戰。然而當年,憑著一股無知無畏的闖勁,他勇敢地走進盧旺達,不僅用自己研發的手機成功敲開當地市場的大門,還在這裡留下了越來越深的事業足跡。
和這片土地“混熟”
“這些年,我一直在‘補課’,在加深對盧旺達的了解。”尹晴日說。最初,做出到盧旺達發展的決定,他隻用了十幾天時間,而真正要在這裡扎下根,則需要花費更久。
2009年9月,尹晴日在基加利市的中心位置開了一家中餐館。在他眼中,這家中餐館如同一個窗口。從這裡,他看到更多盧旺達人的日常生活,也讓他們對中國有了更生動的認知。
“相比之前管理工廠,開中餐館是一種更接地氣的融入方式。”尹晴日說。由於餐廳招收的員工都會英語,這便讓尹晴日有了更多和他們交流的機會。“這些員工都是盧旺達的普通民眾,不少來自首都以外的地方,就像我們中國的‘北漂’。聊得多了,他們會分享很多自己的故事。”
絡繹不絕的食客則讓尹晴日有機會結識這個國家的另一個群體。“在當地,來吃中餐的都是日子不錯的人家。一來二去,我交了不少朋友。”
那時,生活在盧旺達的華僑華人還不是很多,中餐廳更是屈指可數。“我開的是第三家。”尹晴日說,他在中餐廳聽故事、交朋友,也借美味的中餐傳播中國飲食文化。
為了還原最正宗的中國味道,尹晴日不僅專門從深圳請來廚師,保留地道口味,還從中國運來餐桌、餐具、家具等物品,讓這間能夠容納約300人的餐廳從內而外都充滿“中國范兒”。
“我希望每個來過的客人,都能對中餐留下深刻印象,對我們這個80%的材料都從中國運來的餐廳留下深刻印象。”為此,尹晴日將中餐廳起名為“中國印象餐廳”。
這些年,當地華僑華人的數量明顯增多,中餐行業的競爭日趨激烈,但尹晴日的中餐廳始終頗受歡迎。“當地的客人佔了1/3,還有不少學生會在我們這兒舉辦畢業典禮。”
餐廳開張的第二年,尹晴日一家都搬到盧旺達安家。如今,守著這間滿是故鄉氣息的中餐廳,又能常和盧旺達的友人們聊天“嘮嗑”,尹晴日覺得自己和這片土地終於“混熟了”。
讓合作“熱浪”更澎湃
近兩年,尹晴日往來中盧之間的頻率提高不少。“以往,每年回國4次,現在可不止。去年,我去了中國八九個省份,今年肯定會更多。”
尹晴日正在忙著張羅第二屆東非中國經貿論壇,以此促進中國和盧旺達及更多東非國家之間的經貿往來。
“去年9月,習近平主席對盧旺達進行國事訪問,中盧兩國簽署了共建‘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此后,盧旺達掀起了對華合作的‘熱浪’。”尹晴日想做的,便是趁勢而為,推動這陣熱浪更加澎湃。
其實,在此之前,尹晴日已做過探索。2015年,他在盧旺達牽頭籌辦了首屆東非中國經貿論壇。來自中國農業、礦業、貿易等各個行業的20多位企業家以及東非的約30家中國企業的代表,與非洲東部總商會以及肯尼亞、布隆迪、納米比亞、盧旺達等國的私營企業代表共聚一堂。那次論壇直接促成盧旺達一家咖啡企業與中國蘇州一家食品公司建立合作。
去年,尹晴日擔任會長的盧旺達華人華僑協會還和盧旺達恆華職業技術學院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促進盧旺達職業教育發展,並為中資企業培養本地化人才。
如今,中非合作的時機更加成熟,需求更加迫切,尹晴日也有更多想法。“這些年,我逐漸發現,中非之間的合作空間太大了。而在這其中,華僑華人可以發揮很好的橋梁作用。”為此,尹晴日打算在第二屆論壇中增加幾個分論壇,一方面為中非企業牽線搭橋,另一方面也把東非國家的僑團聯系起來,整合資源。
“現在看來,我的下半生都會和盧旺達、和非洲聯系在一起,而且這種聯系會越來越緊密。”說起今后的規劃,尹晴日篤定地說,“盧旺達其實是一個清靜、治安好、氣候宜人、旅游資源豐富、人民非常朴實的國家。我希望通過努力,能讓中盧兩國民眾多走動,多交往,彼此有更多了解。”
未來,尹晴日和盧旺達13年前的那次美麗邂逅,還將延續更多動人故事。(記者 嚴 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