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信息傳播
“追夢中華·2019海外華文媒體大運河沿線城市採風行動”在江蘇舉行
2019年05月15日08:28  來源:中國僑聯

2019年5月3日-8日,由中國僑聯指導,江蘇省僑聯主辦,南京、蘇州、揚州三市僑聯共同承辦的“追夢中華·2019海外華文媒體大運河沿線城市採風行動”在江蘇舉行。中國僑聯副主席、江蘇省僑聯主席周建農,中國僑聯信息傳播部副部長郭啟華、江蘇省僑聯副主席宮琳等出席活動。

“追夢中華”是中國僑聯信息傳播部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活動的一個重點,旨在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宣傳思想工作的重要思想,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僑界深入人心﹔發揮海外僑胞的獨特作用,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引導國際社會客觀認識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廣泛匯聚僑智僑力,助力大運河文化帶建設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指出大運河是祖先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是流動的文化,強調要認真“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歷史文化資源。此次採風行動以深入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關於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指示精神,充分發揮海外華文媒體聯通中外的獨特作用,進一步講好大運河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為主旨,邀請來自美國、加拿大、巴拿馬、瑞典等13個國家和地區的18家海外華文媒體記者參加。

採風活動於3日在江蘇揚州正式拉開帷幕。在4日舉行的媒體見面會上,江蘇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徐寧向採風團成員介紹了江蘇省的文化、經濟、社會發展及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等方面的情況。她表示,來自世界各地的海外華文媒體朋友既是客人,也是主人,用同一種語言,連接起渴望了解中國鄉音鄉情的萬千讀者。周建農表示,希望大家多走走看看,切身感受江蘇在經濟、文化、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特點,用海外華文媒體的獨特視角講述好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江蘇段故事。

在6天時間內,採風團共赴揚州、蘇州、南京3個城市的近20個地點進行了採訪考察。在揚州,採風團觀賞了“璀璨運河”燈光秀、花船巡游和大型原創歌劇《運之河》演出,採風首屆大運河文化旅游博覽會、考察揚州國醫書院等。在蘇州,採風團參訪了“與時俱進的昆山之路”成果展、昆山光電產業園、夏駕河科創走廊、“江蘇省華僑文化交流基地”蘇州絲綢博物館、蘇州運河遺產點平江歷史文化街區等。在南京,採風團參訪了科舉博物館,南京江北新區國際健康城、規劃展覽館和產業技術研創園,南京浦口區龍之谷蜂巢酒店、不老村、浦口經濟開發區等。每到一地,採風團都受到當地領導的親切會見。他們認真聆聽當地推介會,然后通過所在媒體,將當地特色傳遞給海外受眾。

積極發出倡議引導海外僑胞在世界舞台講好運河故事

在為期6天的活動行程中,主辦方精心策劃,海外華媒朋友用心感知、記錄,亮點頻現。在此期間,華文媒體人見証江蘇省僑聯發出倡議,號召全球僑胞助力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倡議指出,廣大僑胞心系桑梓、融通中外,是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紐帶,也必將成為大運河名揚世界的使者。倡議號召僑胞朋友們,主動在世界舞台講好運河故事﹔積極貢獻僑智,建言運河保護﹔匯聚僑力,共襄運河文化帶開發建設﹔堅持綠色理念,助推運河生態文明建設。

在此期間,海外華文媒體人積極互動,深入感受、了解大運河沿線的歷史文化。在揚州國醫書院,他們排隊把脈,切身體會“望聞問切”的精髓﹔在蘇州絲綢博物館,他們伸長脖子,了解中國養蠶繅絲的歷史文化﹔在南京科舉博物館,他們“爬”入考場,感受古代科舉應試的環境氛圍……

採風期間,海外華文媒體人聚精會神,認真學習大運河沿線城市改革開放成果及經驗。在蘇州,通過參觀“與時俱進的昆山之路”成果展及光電產業園,他們現場見証江南小城日新月異的變化﹔在全國第13個國家級新區南京江北新區,他們聆聽學習江北新區規劃路徑及創新發展亮點﹔在南京浦口區經濟開發區,他們聆聽浦口投資環境推介,了解運河沿線城市融入“一帶一路”倡議的積極作為……

生動講好運河故事,通過華文媒體推動運河文化走向世界

採風期間,海外華文媒體人施展全媒體報道的“十八般武藝”,在紙媒重要版面及新媒體平台開辟專刊、專欄,每天推出鮮活的現場報道,在海外媒體累計發稿100余篇,一個個生動的運河故事借此走向世界。連日來,採風團一路走,一路看,驚嘆於沿途風景之美、風物之盛:

馬來西亞海內外雜志社社長續炳義一路上用相機記錄著採風路上每一個精彩瞬間,將白牆黛瓦、小橋流水的江南美景定格。

阿根廷華人在線副總編輯萬學棟:“歌劇《運之河》是一場世界級的文化盛宴!太震撼了!大運河是享譽世界的文化遺產,是中國燦爛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著中華文化的歷史傳承。”

意大利歐華聯合時報社社長吳敏:“大運河是世界的。我計劃在《歐華聯合時報》上做一個版面,主題是大運河品牌借‘一帶一路’倡議走出去,讓更多僑胞了解大運河、共享大運河發展成果。”

巴拿馬《拉美僑聲報》總編助理張雪雲:“不愧是名揚天下的蘇杭勝地!街道上綠樹成蔭,一塵不染,歷史文化名城果然名不虛傳”。

加拿大紅楓林傳媒副總編姚風明:“寄語飛南歸北雁,大河頭尾是家川。大運河承載著我對家鄉最深沉的眷戀。運河邊的建筑,如河埠、碼頭、橋梁、船閘等體現著獨特的人居文化和民俗風情。運河中蘊藏的歷史和文化更容易喚起海外華僑華人的記憶和鄉愁。”

採用住在國民眾易於接受的語言和方式傳播好新時代講述中國聲音

2014年6月,大運河被正式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江蘇境內共有7個遺產區、28個遺產點段入選。如何從流淌著的遺產中挖掘活的歷史?習近平總書記曾給出這樣的答案:“要古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運河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資源。”

海外華文媒體人紛紛結合採風途中的所見所聞,為運河文化“活”起來支招。

意大利歐華聯合時報社社長吳敏:“大運河的開發需要做好頂層設計,深入挖掘各地旅游、商業、品牌資源的最大優勢,形成各自有競爭力、吸引力的文化產品,同時要形成產業鏈,凝聚發展合力。”“明年是中意建交50周年,雙方將互辦文化和旅游年。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可以以此為契機,將相關活動作為‘一帶一路’的子活動進行嫁接。在意僑胞可以在其中發揮作用,促進中意雙向互動,扮演好‘橋’的角色。”

加拿大紅楓林傳媒副總編姚風明:“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運河地區的發展必須以保護好運河生態環境為前提。”“華媒的語言體系有其獨特性,要用當地民眾易於接受的語言和方式,講述具體的中國故事,不僅要講現在,也要講歷史。大運河的治理、保護與開發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海外僑胞能夠為大運河沿線城市開展國際合作提供智力及人才資源。”

埃中新聞網總編王永鴻:“運河發展要注重文化搭台、經濟唱戲。對所在國來說,運河是重要的經濟增長點。中埃兩國可以將運河文化作為合作要點,舉辦以運河傳承保護及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相關論壇,推動兩國在經貿文化等領域的互動合作。”

巴拿馬《拉美僑聲報》總編助理張雪雲:“自建交以來,中巴各領域來往更加密切,兩國未來可以在運河開發方面開展更多的交流合作。山美水美人更美的江蘇,將吸引更多僑胞來此觀光旅游、投資興業”。

(責編:段晨茜、高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