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僑刊鄉訊>>《海內與海外》
大年初一“撿小鞭”
2019年05月15日08:40  

小時候過年,快樂的事情多得“壓羅”——能穿新衣新鞋了,能吃白面饅頭了,能吃粉條肉片了,能吃餃子了……關鍵是有的餃子裡面還包著錢,吃到餃子裡面包的錢,來年發大財!然而,過年最激動人心的歡樂是放鞭放炮,不過我家裡窮,沒有錢買鞭炮,所以我最快樂的事是大年初一撿“小鞭”。

那時過年放花放炮沒今天的花樣,最高級的是“二踢腳”,什麼叫二踢腳呢?那是成年人才敢放的玩藝兒,一支筆那麼大的鞭炮,兩個指頭小心翼翼地捏住上端,然后點燃下端的芯子,原地一聲爆響“咚”——從大人手指間飛上天,再在半空“叭”地爆炸!因為是先后響兩聲,所以叫二踢腳。據說當今火箭上天就是這個原理。當然,我們小孩子隻能放小鞭。別看沒錢買,到街上撿小鞭更有樂趣。

大年初一早晨,滿大街都鋪滿了一層紅紅的鞭炮紙屑。我和弟弟走在上面,就像走在紅地毯上,腳下“軟噗噗”的,感到挺舒服。在這些紅紙屑裡就隱藏著我們要撿的寶貝,也就是沒有爆響的小鞭。也許那陣鞭炮的質量低劣,所以至少有百分之十的小鞭完整無缺地掉到地面上,讓我們充滿了收獲的希望。

除夕晚上我就不敢睡,下半夜隻打了個盹兒,就趕緊爬起來,摸著黑走出家門,絕對搶在別家孩子的前面。我悄悄地推開門,卻感覺弟弟溫熱的小肚皮貼到我的脊背上,這家伙時時刻刻警惕萬分,就怕我一個人出去“吃獨食”。可能大家都很窮,撿小鞭的孩子多,這就形成了競爭。倘若我們在大街上撞見別家的孩子也在撿小鞭時,就有點“仇人相見,分外眼紅”的心態。

小孩子眼尖,在朦朦朧朧的晨光中,就能准確地發現完整的小鞭,立即來個餓虎扑食的姿勢抓到手裡。我家住在城市西部的沙河口區,順著街巷一路撿著往東走,不知不覺就撿到城市中部的西崗區,抬頭一看是福星裡。福星裡是大連最有中國傳統風味的街道,家家戶戶貼著對聯、福字,披紅挂彩。如果再有條河,絕對比“清明上河圖”好看多了!

然而,我和弟弟卻有點恐懼,因為那時交通不發達,心理也不開放。小孩子從沙河口區走到西崗區,就像今天出國一樣。我回頭望了一眼緊跟在后面的弟弟,他正對我瞪著激動卻恐懼的眼神。但就在這時,我們發現地面上有半挂整齊的小鞭,簡直就像商店裡擺著賣的那樣,足足有50足(那時100隻小鞭編在一起就是一挂100足,50只是半挂),平展地擺在那裡。這是誰家那麼有錢,丟到地面上的鞭炮都不當回事兒!說時遲,那時快,我和弟弟同時餓虎扑食,同時抓住小鞭。這完全像今天“動物世界”裡演的獅虎們搶食,爹媽不認,兄弟無情。當然,我們畢竟不是動物,最后是“二一添作五”,平半分。

等到人們吃早飯時,我和弟弟的口袋全都鼓鼓地裝著撿回來的小鞭。攤在炕上一五一十,十五二十地數,看誰撿得多。因為是撿的,所以小鞭分兩種,一種是掉了芯子的光杆,隻能當“呲花”玩,將光杆的小鞭中間掰開,點燃暴露出來的黑藥,就“哧”地冒出一股火花。有芯子的完整小鞭就壓在炕席下面,讓熱炕烘著保持干燥,反潮的小鞭就放不響了。幸好那時鞭炮質量低劣,要是今天的鞭炮放到燒熱的炕上烘,絕對能把屁股炸兩半了。

由於是撿的小鞭,就格外珍惜,一直到元宵節還剩不少,甚至到了端午節。掀開炕席一看,還有紅紅的小鞭整齊地排放在那裡。都到夏天了,同學們看我還有小鞭,一個個驚訝地說:你家真有錢!……

聽同學們說我家有錢,心裡真是樂開了花。因為那時還沒到“文革”,所以說誰家富有是件光彩的事。

今天商場裡擺放著全是高級鞭炮,真是高級得不能再高級了,都印著“電光、彩彈、鈦雷”什麼的科技名稱,可我沒興趣看一眼。走到大街上,竟然情不自禁地望著地面上的鞭炮紙屑。不知為什麼,我至今還覺得那裡藏匿著我想撿的寶貝……(文 / 鄧 剛 攝影 / 王光軍) 

來源:《海內與海外》雜志

(責編:段晨茜、高雷)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