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僑界風採
海外華文媒體代表赴大運河江蘇段採風
千年運河 奔向未來
2019年05月13日08:31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5月3日晚,江蘇揚州京杭之心上演燈光秀表演。

“秋,吳城邗,溝通江淮。”《左傳》寥寥數筆,記載了公元前486年吳王夫差開鑿邗溝的歷史。千年運河,源自江蘇。

近日,來自美國、加拿大、巴拿馬、瑞典等13個國家和地區的18家海外華文媒體記者深入大運河江蘇段,先后赴揚州、蘇州、南京等地採風。此次採風活動由中國僑聯指導,江蘇省僑聯主辦,南京、蘇州、揚州三市僑聯共同承辦。

在為期6天的大運河之旅中,採風團一路走來,欣賞江南大地的春日盛景,感受流淌千年的深厚文脈,聆聽改革創新的發展脈動。在海外華媒的鏡頭與筆端,一條古老又年輕的大運河呈現在世界各地僑胞眼前。

印象:歷史文化勝地

5月3日晚,揚州京杭之心,春風沉醉,水波瀠漣。這是此次採風活動的第一站。絢爛的燈光秀表演點亮了運河上空,流光溢彩的巡游花船緩緩駛過,歌劇《運之河》將歷史興衰娓娓道來……大運河“初體驗”令採風團備感驚艷。

“一場世界級的文化盛宴!太震撼了!”阿根廷華人在線副總編輯萬學棟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大運河是享譽世界的文化遺產,是中國燦爛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體現著中華文化的歷史傳承。”

“我在揚州和大運河續緣了!”埃及埃中新聞網總編王永鴻興奮地說,“4年前,我曾到江蘇考察,沒有機會細看大運河。如今,我在運河之畔欣賞了一場高水平的歌劇,深入了解了運河的歷史文化,彌補了當年的遺憾。”

連日來,從瘦西湖到秦淮河,從平江路歷史文化街區到中國科舉博物館,採風團一路走,一路看,驚嘆於沿途風景之美、風物之盛。

“不愧是名揚天下的蘇杭勝地!”初次來江蘇的巴拿馬《拉美僑聲報》總編助理張雪雲贊嘆說。幾個運河城市干淨優美的環境讓她印象深刻:“街道上綠樹成蔭,一塵不染,歷史文化名城果然名不虛傳”。

“大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運河,它始於春秋,成於隋朝,興於唐宋,取直於元代,疏通於明清。”馬來西亞海內外雜志社社長續炳義對大運河的歷史如數家珍。一路上,他用相機記錄著採風路上每一個精彩瞬間,將白牆黛瓦、小橋流水的江南美景定格。

“寄語飛南歸北雁,大河頭尾是家川。”對祖籍江蘇淮安的加拿大紅楓林傳媒副總編姚風明來說,大運河承載著他對家鄉最深沉的眷戀。“運河邊的建筑,如河埠、碼頭、橋梁、船閘等體現著獨特的人居文化和民俗風情。運河中蘊藏的歷史和文化更容易喚起海外華僑華人的記憶和鄉愁。”

發展:盤活沿線資源

2014年6月,大運河被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江蘇境內共有7個遺產區、28個遺產點段入選。如何從流淌著的遺產中挖掘活的歷史?習近平主席曾給出這樣的答案:“要古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運河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資源。”

海外華文媒體的此次大運河採風之旅,正值江蘇舉辦首屆大運河文化旅游博覽會。5月4日下午,採風團參觀了位於揚州國際博覽中心的國際運河城市文化旅游精品展。展覽以江蘇運河城市和世界運河城市為主,向海內外觀眾展示運河沿線城市文化旅游新形象。華媒記者們紛紛結合自己的所見所聞,為運河文化“活”起來支招。

意大利歐華聯合時報社社長吳敏向本報記者說:“大運河的開發需要做好頂層設計,深入挖掘各地旅游、商業、品牌資源的最大優勢,形成各自有競爭力、吸引力的文化產品,同時要形成產業鏈,凝聚發展合力。”

“正如習近平主席所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運河地區的發展必須以保護好運河生態環境為前提。”姚風明說,“同時也要注重發揮運河地區的區位優勢和歷史文化優勢,提升運河文化品牌價值,打造文化精品和旅游項目,結合沿線各地優勢,形成運河旅游文化聚合長廊。”

“運河發展要注重文化搭台、經濟唱戲。”生活在運河國家埃及的王永鴻說,“對埃及來說,運河是重要的經濟增長點。近年來,埃及就通過開通新蘇伊士運河,打造‘蘇伊士運河走廊經濟帶’,帶動周邊地區發展。”

萬學棟提出,“大運河建設應與‘一帶一路’倡議緊密結合,打出大運河品牌,以旅游文化節為依托,提升第三產業發展水平。同時,運河地區普遍經濟較發達,要注重合理去產能,向欠發達地區合理、科學地進行產業轉移,促進地區均衡發展,共享發展紅利。”

講述:運河走向世界

“昔日京杭水道忙 今日揚州仍輝煌”、“北歐看蘇州:娟秀玲瓏,人杰地靈”、“美麗昆山:一座生態宜居的‘如畫城市’”、“魅力江北:一座崛起的科技新城”……採風期間,海外華媒施展全媒體報道的“十八般武藝”,在紙媒重要版面及新媒體平台開辟專刊、專欄,每天推出鮮活的現場報道。一個個生動的運河故事正以華媒為載體走向世界。

“大運河是世界的。我計劃在《歐華聯合時報》上做一個版面,主題是大運河品牌借‘一帶一路’倡議走出去,讓更多僑胞了解大運河、共享大運河發展成果。”談起下一步的工作計劃,吳敏躊躇滿志。“明年是中意建交50周年,雙方將互辦文化和旅游年。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可以此為契機,將相關活動作為‘一帶一路’的子活動進行嫁接。在意僑胞可以在其中發揮作用,促進中意雙向互動,扮演好‘橋’的角色。”

採訪間隙,姚風明向記者展示了自己歷時3年、兩易其稿寫就的長篇歷史小說《淮商傳奇》。為了全面展現大運河的歷史人文風貌,他曾沿著大運河一路考察,直至入海口的浙江余姚,最終形成了這部30萬字的作品。

“華媒的語言體系有其獨特性,要用當地民眾易於接受的語言和方式,講述具體的中國故事,不僅要講現在,也要講歷史。”姚風明說,“另外,大運河的治理、保護與開發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海外僑胞能夠為大運河沿線城市開展國際合作提供智力及人才資源。”

王永鴻認為,中埃兩國可以將運河文化作為合作要點,舉辦以運河傳承保護及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相關論壇,推動兩國在經貿文化等領域的互動合作。

同樣來自運河國家,張雪雲表示,自建交以來,中巴各領域來往更加密切,兩國未來可以在運河開發方面開展更多的交流合作。山美水美人更美的江蘇,將吸引更多僑胞來此觀光旅游、投資興業。(記者 李嘉寶文/圖)

(責編:段晨茜、閆妍)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