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四次全體會議,全國政協常委、中國僑聯副主席李卓彬在會上作了題為《發揮僑務資源在“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作用》的發言。
李卓彬在發言中說,一直以來,無論時代如何發展,國際風雲如何變幻,廣大僑胞始終同祖(籍)國同呼吸、共命運,同興衰、共榮辱,熱情支持、積極投身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事業,為中華民族發展壯大、促進中國和平統一大業、增進中國人民同各國人民的友好合作作出重要貢獻,在實現中國夢的征程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奮斗足跡。
他談到,作為改革開放的參與者、開拓者和受益者,改革開放以來,廣大僑胞與中國的發展變革緊密相聯並從自身發展經歷深切感受到,強大的中國永遠是他們的堅強后盾, 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經濟全球化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是世界發展的必然方向。
他表示,“一帶一路”倡議承載著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理念與願望,承載著構建互聯互通網絡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想與追求,極大激發了廣大僑胞的參與熱情,已成為他們同圓共享中國夢的新的歷史舞台。作為聯通中外的天然橋梁和紐帶,華僑華人在“一帶一路”建設中有著獨特優勢,理應發揮更大的作用。
他代表僑聯界發出倡議:
一是充分發揮好海外僑胞遍布全球,特別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僑胞人口規模和商業網絡優勢,主動參與“一帶一路”沿線重要基礎設施、產業園區等合作項目建設,整合僑商資源、建立行業聯盟、制定服務標准,促進信息、資本、技術等要素資源跨國配置,減少潛在貿易投資壁壘的負面影響,助力“一帶一路”建設延伸拓展。用好僑社僑校僑報等渠道,向主流社會和當地人民廣泛介紹“一帶一路”為當地帶來的諸多益處,用僑界聲音講好中國故事、塑造中國良好形象,增進外國民眾、企業和社會對中國的了解和理解,把“親、誠、惠、容”的理念深植到“一帶一路”民眾中,促進中國經濟與相關國家交融共生、合作共贏。
二是充分利用僑的民間友好交往優勢,服務“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在當今世界大變革大調整時期,面對百年未有的大變局,“一帶一路”建設中既要發揮好國有骨干企業的關鍵作用,又要重視以僑資僑智為代表的僑務資源的獨特作用,做好市場運作和信息溝通,助推中國企業“走出去”,配合各方力量抓住機遇,有力破解“一帶一路”建設中的一些復雜性、敏感性、艱巨性問題,助力形成利益共同體、維護中國海外利益。廣大僑胞有意願也有能力承擔責任。我們要加強僑務、商務工作謀劃,樹立全球視野,創新方式方法,務實有效引導華僑華人通過民間友好交往參與“五通”特別是民心相通工作﹔同時也要為僑胞事業發展創造有利條件,使他們能夠更好地共享“一帶一路”發展機遇、分享“一帶一路”建設成果。
三是充分把握新一輪科技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機遇,發揮僑界創新資源優勢,積極參與對接國際創新資源,積極參與跨境電子商務等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的創新探索,不斷提升國際競爭力,用創新驅動推進有關產業合作項目,用創新引領助推“一帶一路”提質升級,共同維護和發展開放型世界經濟。要增強自律意識和規則意識,自覺遵守住在國法律、尊重知識產權,發揮熟悉海外市場和國際規則的優勢,准確研判時局變化、做好風險預警,靈活運用規則合力規避爭端,更深層次、更廣領域參與“一帶一路”倡議的落地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