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全國歸國華僑聯合會>>僑界風採
德國僑商鄭愛珍:“中國胃” 中國心(商界傳奇)
2019年01月31日08:1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初見鄭愛珍,是在2018年深秋時節的北京。彼時,她作為德國僑領代表,正在北京大學參加由中國僑聯主辦的2018海外僑領中國國情研修班的學習。“通過這幾天的學習,我對國內經濟社會的發展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之后我們還會到雲南實地學習考察。”鄭愛珍興致勃勃地向本報記者談起學習感悟,言語間難掩興奮。

笑容親切,開朗健談,是鄭愛珍留給記者的第一印象。在之后的交流中,她侃侃而談,分享了自己在餐飲業30多年的創業故事。如今的鄭愛珍,是德國稻香坊連鎖餐飲集團的董事長,同時擔任德國華僑華人聯合會副主席。從奧地利維也納到德國法蘭克福,從開第一家店到成立連鎖餐飲集團,“把中餐做得更好”是她一直堅守的理念。

為中餐正名

1986年,22歲的鄭愛珍離開家鄉浙江,來到奧地利維也納求學。作為“僑二代”,鄭愛珍很快融入了在異鄉的新生活。來到奧地利的第一年,她就掌握了德語,能夠與當地人自如交流。

“受我媽媽的影響,我非常喜歡美食,對吃很講究。”鄭愛珍笑著說。離家在外,家鄉的美味讓鄭愛珍始終難以割舍。

1988年,尚未畢業的鄭愛珍偶然間發現了一幢獨棟的房子,花園環繞,環境優美。年輕的鄭愛珍敏銳地感覺到,這裡很適合開一家高檔中餐館。說干就干,鄭愛珍找到幾位好朋友一起湊錢,把餐廳辦起來了,邁出了創業路上的第一步。

很快,鄭愛珍在奧地利開了三家中餐廳。“前兩家餐廳是浙江菜系,名字分別是‘漢宮’、‘長城’,帶有中國傳統文化特色。”鄭愛珍介紹說,“第三家餐廳開在使館區,就起了英文店名‘Palazzo’,即宮殿的意思。我聘請了北京廚師掌勺,在裝修上也花了很多心思。我聘請了專業設計師裝潢店面,用花崗石裝飾外牆,色調簡潔雅致,使它更貼近所在地顧客的需求。”

1993年,跟隨家人的腳步,鄭愛珍把事業轉向德國。三家帶有濃濃中國味兒的餐廳——“樓外樓”、“漢宮”、“蓮花樓”亮相德國。“從奧地利到德國,做高檔中餐是我一直堅持的理念。”鄭愛珍說。

從白手起家到步入正軌,鄭愛珍似乎一直順風順水。其實,她也遭受過許多大大小小的挫折。“剛到德國時,辦理營業執照、適應當地民情都花了不少功夫。2001年后的幾年間,我還經歷了投資失敗,店面都賣了出去,一切都要從頭再來。”再談當年,鄭愛珍的神情格外淡然,“就算天塌下來,我還是能笑起來,這就是我的性格。”

2008年8月8日,北京奧運會開幕當天,鄭愛珍的中餐廳在法蘭克福重新開張,她的許多老顧客都前來捧場。隨著事業的再次起步,鄭愛珍對中餐有了更多的思考,她說,“賺錢不是我的唯一目的,我要把中餐做得更好,改變人們對它的一些誤解和成見。”

隨后,鄭愛珍接連開了十幾家連鎖店,成立了德國稻香坊連鎖餐飲集團。她把事業成功的秘訣歸功於“真誠”。她說,“很多顧客來到我的店裡,都有一種回家的感覺。有的顧客甚至從幾十公裡外來我的餐廳吃飯。”

“2019年,我將在法蘭克福市中心建立起一個大型高檔美食城,讓中國美食在這座城市最好的地帶亮相。”談起未來規劃,鄭愛珍充滿信心。

播慈善愛心

除了做好中餐,鄭愛珍還在堅持做另一件事。

“2008年,每家餐廳都拿出1000歐元捐給當地的慈善基金。之后,每家餐廳的捐獻數額都逐年遞增1000美元。我已經堅持了10年。”鄭愛珍堅定地說,“我在這裡發展了自己的事業,就應該積極地回饋當地社會,為他們做一些好事。”

鄭愛珍捐贈過的慈善基金種類很多。殘疾人士、重症患者、貧窮兒童、難民……越來越多的人正感受著這份溫暖的“中國愛心”。

鄭愛珍居住的哈瑙市是法蘭克福的一個衛星城,是格林兄弟的故鄉,被稱為“格林兄弟之城”,這裡每年都會有童話故事的演出。為了讓當地有聽力障礙的兒童也能感受到童話故事搬上舞台的魅力,在一次演出中,鄭愛珍專門邀請了手語老師走上舞台,與演員同步表演,為生活在“無聲世界”的孩子們帶來了歡笑。

“哈瑙市市長親自出席了那場演出,孩子們紛紛用手語告訴我‘很高興,很喜歡’,我非常感動。”鄭愛珍動情地回憶。

除了積極回饋當地外,鄭愛珍也熱心參與國內公益事業,為同胞奉獻愛心。

鄭愛珍的祖籍是浙江省溫州市文成縣。2010年5月,德國文成華僑華人聯誼會在法蘭克福成立。其宗旨之一就是發動旅德文成同胞積極參與社會活動,支持公益、慈善事業,建設故土、報效祖國。

“我會通過文成會向國內遭受自然災害的地區捐款。對於在海外遇到困難的同胞,大家也會一起湊錢幫助他們渡過難關。”鄭愛珍表示,“我做慈善別無他求,只是為了幫助更多的人,讓自己獲得內心的滿足。我會一直堅持,也讓我的子孫后代們一直堅持做好慈善。”

促中德交流

在中餐行業奮斗多年,鄭愛珍不僅有“中國胃”,更有一顆“中國心”。

“直到現在,我依然保留中國護照。我已經打定主意,一輩子不換中國護照。”鄭愛珍自豪地表示,“這是我的‘中國心’。”

鄭愛珍對祖國的深情,也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她的孩子們。鄭愛珍說,“我的三個孩子都是從一歲起就開始學中文。我們在家裡一般用中文交流,他們不僅能說,還能寫會認,我買了很多中文書供他們閱讀。”

“中德關系一直在進步。”談起自己在德國生活多年的親身感受,鄭愛珍感慨說,“我身邊的德國朋友都很關注中國發展,喜歡中國文化。許多德國老人很喜歡我分享的中國傳統養生之道。在中秋節、農歷新年等中國傳統節日,我們會和德國朋友一起慶祝。哈瑙市和浙江省台州市還是友好城市,經常開展各種友好交流活動。”

接待商務考察團、文化交流團、媒體訪問團,開展中德文化、經貿、人才等領域的交流活動,作為德國僑領代表回國考察學習……身為德國華僑華人聯合會副主席的鄭愛珍,工作格外充實。“稻香坊”還曾為“中華風韻”大型經典民族舞劇《絲路花雨》、中華小姐環球大賽歐洲區總決賽等活動提供餐飲贊助,成為中外文化交流和民心相通的見証。

鄭愛珍曾在北京參加過兩次海外僑領研修班的學習。“每次都收獲滿滿。”鄭愛珍贊嘆說,“我學習到了如何加強僑社僑團的團結、如何做大做好品牌等實用知識,也對中國國情有了更加直觀的了解。回到德國后,我會把學到的新知識、了解的新情況分享給身邊的朋友,消除一些人對中國的誤會和偏見。”(記者 李嘉寶)

(責編:段晨茜、閆妍)
X